行路难(其一)教学设计
李白(唐)
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乐府诗在形式上的特点
2、背诵诗歌
过程与方法
1、诵读法
2、自主学习+交流探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体悟诗人独特的人格魅力
教学重难点
体会浪漫主义诗歌百步九折的情感变化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由《静夜思》背诵,引出唐代最伟大的诗人之一李白导入。
2.写作背景介绍
公元742年(天宝元年),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却没被唐玄宗重用,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长安。李白被逼出京,朋友们都来为他饯行,求仕无望的他深感仕路的艰难,满怀愤慨写下了此篇《行路难》。
3.回忆李白其人
李白(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等。
4.本诗体裁为乐府诗,形式上以七言为主,杂以“三言”,表现出乐府诗的鲜明节奏。“行路难”是乐府古题,多咏叹世路艰难及贫困孤苦的处境。
5.注意字词读音
金樽 停杯投箸 冰塞川 多歧路
二、朗读
1.学生自读,注意字音准确
2.结合课文注解理解诗歌内容
翻译:金杯中的美酒一斗价十千,玉盘里的菜肴珍贵值万钱。
心中郁闷,我放下杯筷不愿进餐;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
想渡黄河,冰雪却冻封了河川;想登太行山,莽莽风雪早已封山。
像姜尚垂钓溪,等待东山再起;又像伊尹做梦,他乘船经过日边。
人生道路多么艰难,多么艰难;歧路纷杂,如今又身在何处?
相信乘风破浪的时机总会到来,到时定要扬起征帆,横渡沧海!
3.结合译文,分小组探讨朗读停顿、轻重缓急、抑扬顿挫。
4.小组推荐代表朗读,其他同学根据理解进行点评,教师点评。
5.学生齐读。
三、探讨诗写作手法及诗人歌情感变化
1.前4句:以乐景写哀情,1、2句运用夸张,仿佛营造欢乐的宴饮气氛,似乎是一首“祝酒歌”;3、4句急转直下,“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显示了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
感情的激荡变化,与前2句形成鲜明的对比。
2.5-6句紧承“心茫然”,正面写“行路难”。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具有比兴意味。但李白并不是那种软弱的性格,从“拔剑四顾”开始,就表示着不甘消沉,而要继续追求。
3.7-8句,诗人在心境茫然之中,忽然想到两位开始在政治上并不顺利,而最后终于大有作为的人物,想到这两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又给诗人增加了信心。
4.9-12句,诗人从吕尚、伊尹的思路回到眼前现实中来的时候,又再次感到人生道路艰难。离筵上瞻望前程,只觉前路崎岖,歧途甚多,要走的路,究竟在?这是感情在尖锐复杂的矛盾中再一次回旋。此四句节奏短促、跳跃,完全是急切不安状态下的内心独白,逼肖地传达出进退失据而又要继续探索追求的复杂心理。
5.13-14句,经过前面的反复回旋以后,诗人那种积极用世的强烈要求,终于使他再次摆脱了歧路彷徨的苦闷,境界顿开,唱出高昂乐观的调子,相信自己的理想抱负总有实现的一天。表现诗人理想抱负终会实现的积极乐观的精神。
6.通过这样层层叠叠的感情起伏变化,既充分显示了黑暗污浊的政治现实对诗人的宏大理想抱负的阻遏,反映了由此而引起的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愤郁和不平,同时又突出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四、延伸赏析同期作品《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被“赐金放还”,叔父李云为他在谢朓楼饯行,李白有感而发。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赏析:前二句,不写叙别,不写楼,却直抒郁结,道出心中烦忧。三四句突作转折,从苦闷中转到爽朗壮阔的境界,展开了一幅秋空送雁图。“一送”“一酣”,点出“饯别”主题。“蓬莱”四句,赞美对方文章如蓬莱宫幽藏,刚健遒劲,有建安风骨。又流露自己才能,以谢朓自比,
表达了对高洁理想的追求。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文艺观。末四句抒写感慨,理想与现实不可调和,不免烦忧苦闷,只好在“弄扁舟”中去寻求寄托。思想感情瞬息万变,艺术结构腾挪跌宕,起落无端,断续无迹,深刻地表现力诗人矛盾的心情。语言豪放自然,音律和谐统一。“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是千百年来描摹愁绪的名句,众口交赞。
行路难其一李白五、作业
背诵诗歌
推荐阅读:李长之《李白传》
板书设计
行路难(其一)
李白
苦闷-----憧憬-----悲愤-----乐观自信
(浪漫主义)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