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学教育2。19〇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i i m 从宋玉悲秋看柳永笔下的秋意象
®高隹淦
内容摘要:纵观宋代词人柳永一生之作品,其词作中有大量描绘“秋”这一意象的词作。柳永似乎对于“秋”意象有偏爱之嫌。“秋”意象背后,隐含着词人对宋玉悲秋母题的继承以及内心深处的情感内涵。本文即从“悲秋”母题以及情感立场入手探究柳永词作中的“秋”意象意蕴。
关键词:柳永宋玉悲秋情感内涵作用
柳永作为宋代著名词人,其词 作无疑具有品读研究的价值与意 义。叶梦得在《避暑录话》中写道:“柳永为举子时,多游狭邪,善为歌 辞。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 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余仕 丹徒,尝见一西夏归朝官云:‘凡有 井水处,即能歌柳词。”’[1]由此可见 柳永词作流传之广〇柳永现存于世 的二百余首词作中,含有“秋”意象 的词作占据了不小的比重。如此便 以此文来深入探究柳词中的“秋”意象。
一.悲秋之历史来源
中国文学历来强调心灵与自 然、情感与景物的和谐统一。刘勰 在《文心雕龙•物》中言:“岁有其 物,物
有其容;情以物迁,辞以情 发。”[2]人的感情会由于自然景物的 变化而变化,文辞则由于情感而生 发。就词学角度来说,词人的主观 情感受到所见的客观物象的影响,心摇神动,由此生发出特定的情 感,寄托于词作之中。在众多意象 之中,“秋”这一时间意象可以称得 上是最能触发文人情感的意象之一。《文心雕龙•物》又言:“天高 气清,阴沉之志远。”秋天,似乎极 能使文人生发沉郁深远之心志,感 发凄怆哀伤之感情,堆积于心从而 诉诸笔端。
悲秋这一主题,就其来源来 说,可以追溯至战国。战国时期的 宋玉称得上是“悲秋之祖”。他的作 品《九辩》的发端部分是赋秋的千 古一绝。“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 草木摇落而变衰。僚栗兮若在远 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沆寥兮天 高而气清;寂谬兮收潦而水清。”“燕翩翩其辞归兮,蝉寂漠而无声;雁雍雍而南游兮,鵾鸡啁哳而悲
鸣”p i等句皆体现宋玉之悲秋。由
此,“秋”这一意象开始受到文人的
关注,逐渐成为历代文人抒发内心
伤感悲凉之情的载体。在宋玉的基
础上,一些带有秋天特的意象如
秋雨、寒蝉、秋雁等逐渐出现于文
人的创作之中。到唐宋时期,悲秋
主题得到了发展。唐代文人的悲秋
由于时代状况可以分为慨然壮阔
之气和悲观忧虑之思,呈现不同的
况味。而宋代更是出现了许多饱含
悲秋意味的词作,李清照、欧阳修、
柳永等词人都曾将“悲秋”主题融
人自己的作品之中。至元曲、明清
小说,其中又不乏悲秋之名篇名
句。例如元代马致远的《天净沙•秋
思》便是历代以来广为传诵的悲秋
作品的代表。“悲秋”母题对于历代
文学影响之深可见一斑。
二.柳永对宋玉悲秋的继承
柳永似乎受这一悲秋母题的
影响极为深远。尤其在柳永的羁旅
词中,“秋”这一意象多次出现。“清
秋”“秋风”“秋声”等意象皆常见于
柳永的词中,将词人的悲秋情感展
现得淋漓尽致。例如:《雨霖铃》: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
秋节。”《曲玉管》:“一望关河萧索,
千里清秋,忍凝眸。”《少年游》:“夕
阳闲淡秋光老,离思满蘅皋。”等
在柳永所有的词作之中,提及
宋玉的共有六首。w分别是《击梧
桐•香靥深深》“见说兰台宋玉,多
才多艺善词赋”、《玉蝴蝶•望处雨
疏云断》“晚景萧疏,堪动宋玉悲
凉”、《雪梅香•景萧索》“动悲秋情
绪,当时宋玉应同”、《玉蝴蝶》五首
其四“忆情牵。粉墙曾恁,窥宋三
年”、《戚氏•晚秋天》“当时宋玉悲
感,向此临水与登山”、《爪茉莉(秋
夜)》“更休道、宋玉多悲,石人、也
须下泪”。柳永在词作之中对于宋
玉的多次提及,无疑可以表明其受
宋玉悲秋之影响深远且对宋玉的
悲秋母题的继承。
三.柳词中“秋”的情感内涵
现实在柳永看来充满了矛盾
和痛苦,郁结在心,无法纾解,就不
得不寄寓于自然界的意象之上。在
柳永的词作,尤其是羁旅时期的作
品之中,“秋”这一意象多次出现。
长时间的漂泊他乡;官场上的郁郁
不得志;与心爱之人分别两地;
“秋”本身固有的凄凉氛围等因素,
都构成了柳永偏爱“秋”意象的原
因。柳词中的“秋”意象的情感内涵
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方面:思乡怀
人、怆然仕途。
1.思乡怀人
柳永自小就有志于仕途,但他
的科举之路却历经数次失败。自他
首次参加科举考试失败到最后进
士及第的几十年间,他始终为了功
名和仕途而到处奔波,常常寓居他
乡,辗转各方,驱驱行役。h纵使晚
年取得功名,却依旧受宦游之苦,
漂泊于他乡异地。这也是他的词作
中羁旅词占了大多数的重要原因。
在含有“秋”之意象的柳词中,思乡
之情与怀人之忧常常是结合在一
起的。以《倾杯•鹜落霜洲》为例:
倾杯•鹜落霜洲
鹜落霜洲,雁横烟渚,分明画
出秋。暮雨乍歇。小楫夜泊,宿苇
村山驿。何人月下临风处,起一声
羌笛。离愁万绪,闻岸草、切切蛩吟
如织。
为忆。芳容别后,水遥山远,何
计凭鳞翼。想绣阁深沈,争知憔悴
030
n m
损、天涯行客。楚峡云归,高阳人 散,寂寞狂踪迹。望京国。空目断、远峰凝碧。
此词是柳永在远游之后归程 之中所作。唐圭璋先生在《唐宋词 简释》中如此评价这首词:“此首,上片写景,下片抒情,脉络甚明,哀 感甚深。起三句,点秋景,‘暮雨’三 句,记泊舟之时与地……‘想绣阁’三句,就对方设想,念人在外边之 苦,语极凄恻。……末两句,以景结 束,惆怅不尽。”这首词起始三句勾 勒出一幅苍茫的秋景图。“暮雨”三 句虽未直接写出景中的人物,但 由小舟引出舟中游子。上片后几句 借悠远的笛声来感发游子内心的 凄凉之感。下片则就绣阁内的佳人 的角度来设想,烘托出游子心中那 佳人无法了解的优愁。愁深望远,目之所及,人事苍茫。以景结情,境 界开阔而深远,将词人自身漂泊异 乡的孤寂之感与相思之情展现得 淋漓尽致。
2•怆然仕途
柳永的经历仕途可谓坎坷。大 中祥符二年(1009年),柳永初试落 第,作一曲《鹤冲天•黄金榜上》表 达对于结果的愤懑,但他依旧希望 能进入仕途,一展抱负。直到五十 岁时他终于与其兄柳三接同登进 士榜,并被授予睦州团练推官的职 务。叫旦是他却始终未得到一展抱 负的机会,他的内心无疑有怆然与 无奈之感。以《迷神引•一叶扁舟轻 帆卷》为例:
迷神引•一叶扁舟轻帆卷
一叶扁舟轻帆卷。暂泊楚江南 岸。孤城暮角,引胡笳怨。水茫茫,平沙雁、旋惊散。烟敛寒林簇,画屏 展。天际遥山小,黛眉浅。
旧赏轻抛,到此成游宦。觉客 程劳,年光晚。异乡风物,忍萧索、当愁眼。帝城赊,秦楼阻,旅魂乱。芳草连空阔,残照满。佳人无消息,断云远。
这首词是柳永在五十岁后宦 游时期所作。柳永宦游时经过楚 江,于一叶扁舟之上望见异乡茫茫 秋。上片秋景萧索,茫茫然秋;下片羁旅愁苦,怆然于遭际。“旧赏 轻抛,到此成游宦。觉客程劳,年光晚”一句将作者概括作者内心苍茫
凄凉之感。异乡漂泊多年,年华逐
渐老去,仕途几经坎坷,面对苍茫
秋,作者感怀一生际遇,不免忧
愁怆然。“帝城赊,秦楼阻,旅魂
乱。”帝城望不见,秦楼无处寻,只
剩一缕羁旅之魂在风雨江山之中
飘摇。
四.柳词中‘‘秋’’意象的作用
1.清冷之美
自古以来,“秋”在一定程度上
可以说是凄清萧索的一个代名词。
秋季,草木零落,花残粉褪,其本身
就氤氲着一种萧瑟静谧的氛围。而
柳永的羁旅词中多次描写“秋”之
意象,不仅为其抒发内心忧怆苍凉
的情感营造了氛围,也使他本就苦
闷的情绪蒙上了清冷幽远的气息。
以《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为例:
八声甘州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
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
楼。是处红衰翠减,#苒物华休。惟
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
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
留。想佳人妆楼顒望,误几回、天际
识归舟。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
愁!
柳永的这首《八声甘州》是历
代以来不少名家推崇的经典之作。
词一开篇格局就很开阔,“洒”和
“洗”两个动词体现出秋意在天地
间的铺陈。暮雨、霜风、残照等意象
烘托出清冷残败的秋日景象,衰败
的物华与东流的长江水形成鲜明
的对比,显现出鲜妍的短暂与山川
的永恒,更增人事苍茫的凄清之
感,清冷怅惘氛围就此奠定。下片
重在写词人自身的活动及感情。故
乡渺邈,佳人何在。倚着栏杆远眺,
触目凄清的秋景触动内心愁绪,
“凝愁”之上,又被清冷之气所包
裹,沉郁秋意与内心感慨悄然融
合,尽显悲凉。
2. 时空之感
秋作为四季中分隔酷暑与寒
冬的季节,其自身呈现了时间的迁
移与空间意境的变化。柳永多次使
用“秋”意象,使原本静态的山川之
景添加上了季节变换,时空流转之
感,作者的情感抒发也更有历史变
迁、时空变换的立体之感。
以《少年游•参差烟树灞陵桥》
为例:
少年游
参差烟树瀑陵桥,风物尽前
朝。衰杨古柳,几经攀折,憔悴楚官
腰。
夕阳闲淡秋光老,离思满蘅
皋。一曲阳关,断肠声尽,独自凭兰
检。
柳永在清冷的秋季时节怀想
前朝历史,追忆前朝景致,感慨“风
物尽前朝”“僬悴楚宫腰”,前朝已
经湮灭于历史的尘埃之中,只剩衰
杨古柳历经百年的沧桑憔悴地诉
说前朝旧事。这几句明显地体现一
种时空流转,历史更迭的苍凉意
味,这与秋季本身独有的萧索凄清
的特点无疑是极为符合的。“秋光
老,离思满”,柳永思古事、虑今朝、
伤离别的愁绪笼罩上了时空变幻
之感,年岁流逝之殇。
综合本文所述,宋玉的《九辩》
开创了悲秋的母题,柳永受宋玉悲
雨霖铃 柳永秋的影响可谓深远。柳永将自己思
想怀人之情、怆然仕途之忧寄托于
“秋”意象之上,情感与秋景结合在
一起,以“秋”表蕴藉,以“秋”增殇
情。秋日溶溶,清冷凄凉,时空更
迭,山河无言。©
参考文献
[1] 叶梦得.避暑录话[M]山东人民出
版社,2018.2
[2] 刘勰,王志彬注.文心雕龙[M].中华
书局,2012.6:519-520
[3] 洪兴祖.楚辞补注[M].北京:中华书
局;1983.182-184
[4] [日]宇野直人,张海鸥,羊昭红译.柳
永对宋玉的受容[J].中国韵文学刊,1997
(1):67-74
[5] 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M].河北教
育出版社.2000.8:192-193
[6] 薛瑞生.柳永别传•柳永生平事迹
新证[M].三秦出版社,2008.12
项目信息:江苏大学科研立项项目,项
目编号:17C581,项S名称:四季独爱
秋——柳永词中“秋”之时间意象及其隐
藏的词人的情感内涵研究
(作者单位:江苏大学)
_____________2019.03 文学敎育
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