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词两首》专项练习
常识简介
1、词的起源:词产生于 ,盛行于 ,并在 发展到高峰.,最初是宋代的“流行歌曲“。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得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所以又称如“ ”、“ ”、“ ”、“歌词”等。
2、词牌和标题:词的 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词的主要内容; 是一首词的词调的名称
3、词的分类
按段的多少可分为 、 、 、 等(词的段落叫“ "或“ ”)
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 和 (豪放派的主要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的主要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姜夔等)
1、《望海潮》
②这首词在写景上有什么特点,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2《雨霖铃》
1开头三句:“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交代了哪些内容?
2这三句描写,除了具有上述作用外,还有别的什么作用吗?
雨霖铃 柳永
3“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再次描写景物,这里的景物描写与开头三句有什么不同?表现了他怎样的心情?请用几个形容词加以概括。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繁华fán 帘幕mù 参差cī 叠巘清嘉xiàn
B.罗绮qǐ 钓叟sǒu 箫鼓xiāo 吟赏烟霞yín
C.寒蝉chán 骤雨zhòu 暮霭ǎi 良辰美景chén
D.凝噎yē 经年jīng 甘霖lín 兰舟催发cuī
2.下列词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今日的钱塘江岸,一派繁荣景象,大厦拨地而起,长桥飞跨而过,只感觉钱塘江畔繁华中更多了一份宁静。
B.“夕阳萧鼓"是一首著名的琵琶曲,明清早已流传。1925年,上海大同乐会的柳尧章等人首次将其改变为丝竹合奏.
C.黄庭坚在《东坡先生真赞》里写道:“东坡之酒,赤壁之笛,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可见其对苏东坡的赞美和敬仰。
D.在傍晚的最后一线余晖从窗前消隐时,我正趴在桌边,透过窗台,庸懒地望着天际的尽头,俨然沉溺于一幅水墨山水。
3.下列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产生于唐,盛行于宋。词原为歌词, 是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属于诗的一种。词有很多
别称,如“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曲词"“歌词”等。
B.词按字数多少可分为小令、中调;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柳永、李清照等是婉约派的主要作家。
C.慢词就是篇幅长的、节奏缓慢的词。慢,有延长引伸的意思,歌声延长,就唱得迟缓了。《望海潮》《雨霖铃》都属于慢词。
D.词牌一般是与词的内容相关的。如《踏歌词》咏的是舞蹈,《欸乃曲》咏的是泛舟,《渔歌子》咏的是打渔,《望海潮》写的就是杭州胜景等。
4。下面词牌名、作者名全对的一组是( )
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②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③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④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⑤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⑥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A.水调歌头 雨霖铃 苏 轼 清平乐 李清照 扬州慢 柳 永
忆江南 张志和 西江月 范仲淹
B。沁园春 柳亚子 扬州慢 柳 永 如梦令 张志和 雨霖铃 姜 夔
渔歌子 白居易 浣溪沙 辛弃疾
C.念奴娇 郭沫若 水调歌头 李清照 清平乐 辛弃疾 西江月 苏 轼
渔家傲 范仲淹 浣溪沙 张志和
D.沁园春 雨霖铃 柳 永 如梦令 李清照 扬州慢 姜 夔
渔歌子 张志和 西江月 辛弃疾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