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雨霖铃》优质教案(6篇)
柳永《雨霖铃》优质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2、通过课堂教学进展自主式、探究式学习,开拓学问面,丰富教学内容
3、通过反复诵读,感知作品内容和思想感情
5、鉴赏意象,把握婉约派的特点
重点与难点:
把握古典诗歌传统意象在作品中传情达意的效果
教学方法:
以学生活动为主,点拨启发,引导争论,朗读背诵,检查落实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假如把我国的古代文学比做一个花园的话,那么其中开的最美最大的两朵就是唐诗和宋词,前两单元我们领会了唐诗的奇妙,从今日开头我们就来体会宋词的别致之美。提到宋词,就不能不提到第一位专力写词的作家——柳永,提到柳永,就不得不提到婉约派,提到婉约派,就不得不提
到他的代表作《雨霖铃》。多年来,它常诵不衰。今日,我们就来一起学习这首脍炙人口的佳作。
二、简介:
明确三点:
(1)名字:柳永、柳三变、柳七、柳屯田。
(2)特点:精通音律,擅长词曲,创制慢词,贴近市民,“变一代词风”。
(3)影响:“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
背景介绍:
这首词的基调非常消沉。当时由于仕途失意,心情非常压抑,打算离开京城到外地去,但一想到从今将不能跟心爱的人生活在一起,失去爱的安慰,更觉得苦痛万分。这首词就集中地反映了他这种简单的心情。
词牌由来:
“雨霖铃”原为唐教坊曲名。相传唐玄宗因安史之乱入蜀,路上发生兵变,杨贵妃死。当时阴雨连日,栈道中闻铃声,无比凄切,作《雨霖铃》曲以寄予离恨。宋代人照旧声填词,遂为词牌。
三、整体感知:
(一)自渎诗歌,感知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一首词的基调是什么?(感受是什么)
凄凉、伤感、悲凉、悲伤、苦痛
2、这一首词写的是什么内容?————离别
3、这一首词按什么挨次来写的?————时间挨次
4、那么离别可以分为几个阶段?————离别前、离别时、离别后
离别之前:勾画环境
离别之时:描写情态
离别之后:刻画心理
(二)生读,其他同学点评,教师指导阅读
寒蝉凄切---要拖音(“切”字为韵脚,韵脚一般要读的鲜亮,尾音读长更能读出词的凄切感情)
竟无语凝噎---要稍重,稍停,并读出哽咽之声,冷瑟之感(人物情感的高潮)
念去去---要稍重,稍停,拖音(领起字)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何处”要读出疑问语气,“杨柳岸晓风残月”应一景一顿,声断气不断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要稍重,稍停,拖音(领起字)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要稍重,稍停,拖音(领起字)(三)学生再尝试阅读,教师示范
四、重点分析(边朗读边进展)
第1句:写景。通过寒蝉凄切痛楚的叫声、令人伤感的时间和地点以及骤雨初歇后的萧条冷落的景物,衬托出离人此时内心肤浅的痛楚。景中
有情,字字含情。点明时间、地点、天气。
第2句:写人。京城门外,情人临时搭起帐篷,设宴饯行,然而离人心情不好,食之无味。正值二人难分难舍之时,船公却督促登船。两个转折句,足见其留恋之情深。不管是写景,还是写人,都是为了勾画出离别前的环境:凄清、萧瑟(板书:凄清、萧瑟)
第3句:写景。用白描手法,神情逼真地写出了二人分手时的状况,刻画出“别亦难”时的哀思心情。“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与苏轼的《江城子》中的“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有异曲同工之妙,(可提问),简直使人柔肠寸断,哀思欲绝,“语虽不奇,而意致绵密”。
第4句:过渡。一个“念”字,说明下面所写的景物是想象的,是虚写。虽无语凝噎,但思绪万千:浩渺的烟波、沉沉的暮霭、宽阔的天空。
【提问】此处的景物描写应如何把握?是否给人以宽广宏伟的气概之感?
【讲解】不是。结合写作背景,不难看出此处是借此景衬托离愁的无边无际、离人前途的渺茫及情人相见之无期;也反衬离人孤舟行驶的飘落渺小、孤苦伶仃。由此可以想象出离人在离别时虽无无语凝噎,但望空凝思、情意绵绵之态,自然引出了下文对别后漂泊孤寂的联想,承上启下。(板书:留恋、难舍)
第5句:点题。用“伤别离”点题(板书),并用比照手法,衬托出自己的离愁比古人更深更重。
第6句:名句。是的想象。“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是的名句,它好在哪里?古人:折柳相赠,暗“留”之意杨“柳”—“留”的谐音离人:见柳思人,离愁又生。眼前景晓风—“凉”(特点),衬别后心情之凄凉。别后情(明)(暗)“残”月—不团聚,透出凄凉冷落之感。景中有情
雨霖铃 柳永第7句:高潮。两个让步假设句,把离别之情推向高潮。纵有“良晨美景”,谁与共欢?纵有“千种风情”,谁与共话?设想细腻,语出辛酸,痛切地道出相期之愿,重聚之难。多么伤感!多么苦涩!(板书:伤感、苦涩)
五、小结归纳:
离愁别绪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传统题材。明显,这一首词脍炙人口不是以题材取胜,而在于它能够“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情”,把“自古伤别离”和“冷落清秋”的景奇妙地结合,把“千种风情”和“良辰美景”奇妙结合,相互穿插,情景交融。
六、课外作业:
1、挥自己的想象,把这首词改编成其他文学形式。
2、写一段真情实感,情真意切的离别文字
柳永《雨霖铃》优质教案篇二
教学目标:
1、体会本词的意境及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写法。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