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渊冲英译杜甫诗之传情艺术
作者:赵爽
来源:《北方文学》2018年第27期
作者:赵爽
来源:《北方文学》2018年第27期
摘要:唐诗是中华民族最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是古代抒情的最典型的形式之一。本文以许渊冲教授的英译杜甫诗为例,从宏观、微观和句子安排三个角度对许渊冲教授对杜甫诗歌英译的传情艺术进行分析,指出其形美、音美、意美之所在,以展现译文的传情艺术。
关键词:杜甫诗;英译;传情
唐诗作为中华民族最珍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明珠,不仅对后人学习诗歌有帮助,同时也对世界上许多民族和国家的文化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文学是抒情的,诗歌尤其如此。即所谓的“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
杜甫作为中国诗歌史上杰出的诗人,诗风老成稳健,沉郁顿挫、风调情深、如泣如诉,尤以诗言情。许渊冲:“诗不但表现个人才气,还能显示民族文化,而译诗也会表现文化精神。”因此唐诗的翻译也是我们传播中西文化,讲述中国故事,构建话语体系的重要手段。
许渊冲在翻译领域造诣很深,经过长期的翻译实践提出了自己的独创性理论,将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中提出的“……故其所函,遂具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应用到翻译上,即译诗的“三美”论。进而提出了“三化”“三之”的翻译方法和翻译目的。在他翻译的诗歌中处处可见他翻译理论的运用,并且他对古诗有很深刻的理解,博采众长,努力达到忠实原诗来体现诗歌的传情艺术。
本文以杜甫诗为例,分析许译杜诗是如何在词语、音韵等方面表现诗歌传情艺术。
一、许渊冲词语移情译杜诗
《望岳》作为杜甫早年的作品,该诗充满着青年的激情,因此想要精准的“传情”对于不同的译者由于翻译方法,翻译目的,欣赏角度以及理解能力的不同,在“传情”给读者的时候也会有所不同。原诗中使用大量古语或中国元素的词语,在翻译时许老着重对词语进行了处理,达到了传情的效果。笔者将从许老不同时期翻译的《望岳》为例分析:
题目如果只是译成Mountain Gazing并不明确,读者无法理解是哪座山,因此Gazing on Mount Tai不仅点明地点还清楚交代诗人在泰山之上,有情而发。首联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
了。What do you think of Daizong?An infinite blue astride Qi and Lu.(许译一) O peak of peaks,how high it stands!One boundless green o’erspreads two States.(许译二)描写诗人初望山顶之时对泰山的惊叹仰慕,“岱宗”和“齐鲁”在翻译时很难达意,如果直译成“Daizong”“Qi and Lu”读者可能不知所云,“岱”是泰山的别名,因居五岳之首故为“岱宗”,“夫”在古文中通常是句首语气助词并无含义,在翻译的时候译者领悟了诗人的情感,首句采用归化的方法将泰山译成“peak of peaks”和“o’erspreads two States”让读者更好理解,且标点符号的改变(问号变成叹号)也更贴近原诗表现诗人高踞山顶,横跨齐鲁大地的壮阔和激动的心境。“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Nature rallies godly beauties here,And yingyang cuts into eve and morn.(许译一),A marvel done by Nature’s hands,O’er light and shade it dominates.(许译二)“阴阳”原意是“山南阴山北阳”的奇观,但翻译时如果直译“yinyang”则让人无法理解,甚至可能会理解成“the two opposing principle in nature”中国古代道家哲学。许老用等化法译“O’er light and shade”短短四字不仅“译意”而且“译味”。“蕩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A tumult of delight at the stratus clouds,Gazing till eyes crack and birds home.(许译一) Clouds rise therefrom and lave my breast;My eyes are strained to see birds fleet.(许译二)诣在写山中云生雾绕,给人以心旷神怡的喜悦之情,而第一版直
接将“层云”译成“stratus”(气象上的层云)并没有达原诗的意。“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Would I one day scale its precipitous peak,And scan the surrounding mountains small. (许译一) Try to ascend the mountain’s crest:It dwarfs all peaks under our feet.(许译二)诗人攀高峰俯众山,万物归脚下。将“scan mountains small”替换成“dwarfs all peaks under our feet”含义更丰富,使原诗一语双关,不仅表达对泰山雄伟高大的赞美,更表达了诗人坚韧不拔的性格和远大的政治抱负。
不仅行文中的词语能传情,韵律亦能。译文中押尾韵(stands,States,hands,dominates,breast,fleet,crest,feet),并且有大量扬扬格(spondee)的使用”Nature’s hand,birds fleet”等,Paul Fusell在《诗歌的格律与形式》中提到扬扬格的使用读来稍稍缓慢,其中一个作用是能够加强情感抒发效果,起到使人愉悦的作用。
二、许渊冲音美移情译杜诗
音美”即“音韵美”。“不同之语言有不同之音律”,袁行霈在《中国古典诗歌语言的音乐美》一文中说:“诗歌和音乐都属于时间艺术”,诗人要“既要用语言所包含的意义去影响读者的感情,又要调动语言的声音去打动读者的心灵,使诗歌产生音乐的效果”,还说“唐诗的‘音
美’,首先是押韵。因此,翻译唐诗即使百分之百地传达了原诗的‘意美’,如果没有押韵,也不可能保持原诗的风格和情趣。”美学家朱光潜先生也曾提到“诗是有韵律的纯文学”望岳译文。然而,中英两种语言显然在音调、音节诸方面有太多的差异,如英语属重音语言,汉语则属声调语言,中国诗词(格律诗)讲平仄,在中国诗词的英译中强调“音美”则会有很大的难度。许渊冲先生认为,如果三者不可得兼,首先可以不要形似,也可以不要音似。但无论如何,都要尽可能传达原文的意美和音美。可见,“音美”还是很重要的。下面我们用许渊冲先生外译的《春望》Spring View为例,探索其音美移情的展现:
On war-torn landstreams flow and mountains stand;
In vernal towngrass and weeds are o’ergrown.
Grieved o’er the years,flowers make us shed tears;
Hating to parthearing birds breaks our heart.
The beacon firehas gone higher and higher;
Words from householdare worth their weight in gold.
I cannot bearto scratch my grizzling hair;
It grows too thinto hold a light hairpin.(Xu Yuanchong,2014:43)
《春望》每句诗都能分成两部分,二和三个音节,合乎了节奏格律,赋予诗歌的“音美”。许老的译文也极贴近原文,符合“信”的翻译规则,同时,还努力追寻原诗中的“意美”。译文中每句十音节,同样分成两部分四音节和六音节。且“国破”对“On war-torn land”,“感时”对“Grieved o’er the years,”,“烽火”对“The beacon fire”“家书”对“Words from household”,每个分句都押内韵。首联“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land 和stand,town和grown,表面是写景实则抒情。抒发人去物非的历史感,借助景物反托情感,为全诗创造了一片荒凉凄惨的气氛。years和tears,part和heart,颔联“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作者以乐景抒哀情,并赋予更深厚的情感,获得更为浓郁的艺术效果。表现了诗人忧伤国事,思念家人的深沉感情。fire和higher,household和gold,颈联“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反映了诗人久盼家讯的急迫心情以及广大人民反对战争,期望和平的美好愿望。bear和hair,thin和hairpin,尾联“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使读者感到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愁怨。全诗充分展现“意美、形美”的同时极具表现了诗歌的“音美”。
这首诗在翻译的时候很难将诗人以乐景抒哀情表现出来。诗中“花”“鸟”这些美好意象来衬托国破家亡的忧愁实为艰难,许渊冲先生在翻译时考虑了原诗反衬手法,采用深化法加词如“感时花溅泪”添加Grieved o’ver the years让读者更明白原诗表达的复杂情感,等化法将“烽火连三月”通过换词译成“The beacon fire has gone higher and higher”;运用比较级表现战火连续不断,自己流落被俘生活无助的辛酸之情跃然纸上。
三、许渊冲英译杜诗的超导传情
《朱光潜美学论文集》:“‘从心所欲,不逾矩’是一切艺术的成熟境界,如果因迁就固定音律,而觉得心中情感思想尚未能恰如其分地说出情感思想与语言仍有若干裂痕,那就是因为艺术还没有成熟。”“超导”在英译传情时也是“从心所欲,不逾矩”的艺术。
笔者以《月夜》为例,来学习许老英译杜诗的“超导”传情。
《月夜》是杜甫被禁于长安望月相思之时的作品。作者并没有和其他思乡诗一样,直接抒情,而是借助想象,不寫自己反写妻子的思念,来表现自己对妻子思念至深。翻译时,这种“反抒情”很难表现,许渊老注重动词的使用。“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On the moon o
ver Fuzhou which shines bright,Alone you would gaze in your room tonight.“独看”特指“今夜”的“gaze”和“alone”,暗示了往日诗人与妻子的“同看”以及渴望与未来的“同看”更增添了诗人的思念之情。”许渊冲先生在翻译时采用深化法,写出月“which shines bright”以及“闺中只读看”翻译中人称“you”的添加,诣在告诉读者是写妻子独自望月,反衬出诗人的思念至深。“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I’m grieved to think our little children are,Too young to yearn for their father afar.”“怜”和“忆”,透露出他和妻子曾“同看”鄜州月而共“忆长安”的往事。“忆”(“yearn”)不仅充满了辛酸,而且交织忧虑与惊恐。孩子尚年幼,不懂思念(“too young to”),从小孩的“不念”更体现大人的“念”之深。又一反衬手法,在翻译时很难将隐含意表现,许译“Too young to yearn for their father afar.”传导的信息多于原诗,采用归化法直抒胸臆。“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Your cloudlike hair is moist with dew,it seems;Your jade-white arms would feel the cold moonbeams.”妻独看月的形象描写,运用等化法进一步表现“忆长安”。许译“Your jade-white arms would feel the cold moonbeams.”采用了异化的手法复制性翻译,看似照搬原文,实则在jade-white arms(玉臂)cold moonbeams(寒)等词汇上出表现了原诗的特,达到了许渊冲先生所谓的“超导”效果。尾联望月愈久而忆念愈深,这完全是作者想象中的情景“倚虚幌”(by the windowside)。windowside是
诗人根据原诗情感创造出的词,就如这“虚幌”一般,当想到妻子夜深不寐的时候,自己也不免伤心落泪。“双照”“独看”两个动词作为诗眼,含义至深,许老在翻译时用反问句式加强了情感的抒发,运用归化法,使读者感同身受体会诗人对月抒愁的希望寄托于不知“何时”的未来的真挚感情。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