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8 我们受特殊保护 | |||||||||||||||||||||||||||||||||||||||||||||||||||||
科目:道德与法治 | 教学对象: 六年级 | 课时:第1课时 | |||||||||||||||||||||||||||||||||||||||||||||||||||
一、教学内容分析 | |||||||||||||||||||||||||||||||||||||||||||||||||||||
教材分析第一框《我们是未成年人》,明确“我们”是未成年人,教育学生既要有权利意识,也要有义务观念。其设计意图是让学生知道,我国法律规定未满18周岁的公民为未成年人,未成年人享有相应的权利,承担相应的义务或责任。首先,通过以“活动园”中家长关于“未成年人的特殊之处”的看法为引子,引导学生讨论“与成人相比较,未成年人具有的特殊之处”。其次通过“知识窗”的学习,明确不同年龄阶段在法律上具有不同的意义,达到一定的年龄才享有相应的权利,承担相应的义务或责任。最后,通过“活动园”中王阿姨与邻居刘律师的聊天,进一步明确未成年人作为家庭中的一员,应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锻炼未成年人承担责任的能力,培养未成年人的责任意识。 | |||||||||||||||||||||||||||||||||||||||||||||||||||||
二、教学目标 | |||||||||||||||||||||||||||||||||||||||||||||||||||||
1.知识与技能:明确“我们”是未成年人,了解有关未成年人的相关法律知识,了解不同年龄阶段在法律上具有不同的意义,达到一定的年龄享有相应的权利,承担相应的义务或责任。掌握自己生活需要的劳动技能。 2.过程与方法:体验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的过程。 尝试用资料调查、讨论等不同方法进行探究活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儿童形成对家庭、集体和社会生活的正确态度,学会负责任,树立法治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 |||||||||||||||||||||||||||||||||||||||||||||||||||||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 |||||||||||||||||||||||||||||||||||||||||||||||||||||
六年级的儿童虽然心理、生理都不够成熟、社会经验不足,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有限,但其心智已经有很大发展,对很多问题已经有自己的看法,对家庭事务已经有了参与的愿望和初步能力。大多数的六年级儿童内心向往快快长大,并勇于尝试从家庭、社会、学校这类首属体和个人性较强的生活空间走进公共生活空间,开始对公共生活感兴趣并有一定的参与意识,但对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并不明晰,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未成年人相关法律知识教育,在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义务的同时,学会负责任,承担自己应尽的义务。 | |||||||||||||||||||||||||||||||||||||||||||||||||||||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 |||||||||||||||||||||||||||||||||||||||||||||||||||||
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需要,遵循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倡导“自主一合作一探究”的教学理念,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活动式教学法。 采用的学法是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自主探究是学生主动探究、讨论,交流对知识的理解;合作交流是学生之间互动、合作,共同尝试解决问题。这也是贯彻学生主体性原则的体现。 | |||||||||||||||||||||||||||||||||||||||||||||||||||||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 |||||||||||||||||||||||||||||||||||||||||||||||||||||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明确不同年龄阶段在法律上具有不同的意义,达到一定的年龄才享有相应的权利,承担相应的义务或责任。引导学生树立法治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这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 |||||||||||||||||||||||||||||||||||||||||||||||||||||
六、教学过程 |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
一、我们是未成年人 1.小知识:未成年人的定义。 ⑴未成年人是指哪些人? ⑵我国有多少未成年人? 2.交流采访:与成人相比较,未成年人具有的特殊之处。 ⑴交流课前调查:家长眼中的未成年人。 ⑵交流课前调查:他人眼中的未成年人。 ⑶我们眼中的未成年人。 3.知识窗:了解不同国家的法定成年年龄。学生补充介绍搜集到的各国对成年年龄的规定。 | 1.说一说: ⑴未成年人是指哪些人?(在我国,未满18周岁的公民为未成年人,18周岁以上的公民为成年人。) ⑵我国有多少未成年人?(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未成年人超过我国人口数量的五分之一。) 2.交流采访: ⑴交流课前调查:家长眼中的我们。(好奇心重、社会经验少……) ⑵交流课前调查:他人眼中的我们。(经不起批评、容易冲动……) ⑶我们眼中的未成年人。说说自己不够成熟的表现。 3.读一读:知识窗——了解不同国家的法定成年年龄。补充介绍搜集到的各国对成年年龄的规定。 | 我和邻居阿姨通过年龄底限的设定,让学生明白“我们”是未成年人,从而为下面的教学做好铺垫。通过以“活动园”中家长关于“未成年人的特殊之处”的看法为引子,引导交流课前调查他人眼中的“我们”,然后让学生自我评价“与成人相比较,未成年人具有的特殊之处”。通过“知识窗”的学习和学生课前资料的搜集,了解不同国家的法定成年年龄。 | |||||||||||||||||||||||||||||||||||||||||||||||||||
二、一些重要的年龄节点 1.同桌交流:对于我们未成年人成长来说,哪些年龄、哪些事情特别重要? 全班交流。 2.小组交流:说说哪些法律规定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为什么? 3.议一议,“知识窗”中与我们今后生活关系密切的法律规定。 | 1.同桌交流:对于我们未成年人成长来说,哪些年龄、哪些事情特别重要? 全班交流。 2.小组交流:说说哪些法律规定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为什么? 3.议一议,“知识窗”中与我们今后生活关系密切的法律规定。 预设:《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 | 很多法律规定都涉及具体年龄的节点,不同年龄阶段在法律上具有不同的意义。本环节设计旨在让学生懂法、知法、守法,明确法律规定达到一定的年龄享有相应的权利,承担相应的义务或责任。 | |||||||||||||||||||||||||||||||||||||||||||||||||||
三、我们要不要做家务 1.学习小组“小小辩论会”:我们要不要做家务? 2.学习小组汇报。学生补充。 3.演一演“活动园”中王阿姨与邻居刘律师的聊天情景。从律师的话中,你明白了什么?当家人今后再不允许你做家务时,你准备怎么对家人说? 4.在学校里,我们应该承担起哪些义务? 5.在生活中,我们还应该承担起哪些义务? | 1.学习小组“小小辩论会”:我们要不要做家务?你在家里做家务吗? 2.学习小组汇报。其他同学补充。 3.演一演“活动园”中王阿姨与邻居刘律师的聊天情景。从律师的话中,你明白了什么?当家人今后再不允许你做家务时,你准备怎么对家人说? 4.在学校里,我们应该担负起哪些义务? 5.在生活中,我们还应该担负起哪些义务? 预设:文明城市创建中,我们应该怎么做?孝亲敬老,我们应该怎么做? | 创设情境,让学生讨论,通过辩论达成共识,让学生总结出作为家庭成员,应该尽到家庭责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作为一名学生,在校园生活中,我们有自己应尽的义务。作为一名社会公民,在文明城市创建中、孝亲敬老等方面,我们同样有自己应尽的义务。 | |||||||||||||||||||||||||||||||||||||||||||||||||||
4、我们应尽的义务——我的21天行动 |
| 通过“我的21天行动”的设计,旨在培养学生学会负责任,督促学生在家庭中、校园里和社会上,尽到自己的义务。 | |||||||||||||||||||||||||||||||||||||||||||||||||||
七、教学评价设计 | |||||||||||||||||||||||||||||||||||||||||||||||||||||
采用”优秀” (A)、“良好”(B)、“合格”(C)、”不合格”(D)四个等级评价。 | |||||||||||||||||||||||||||||||||||||||||||||||||||||
八、板书设计 | ||||
8我们受特殊保护 ↓ 未成年人 享有权利 未满18周岁 承担义务 | ||||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