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司马光
教学目标
1.认识“司、跌、皆、弃、持”等5个生字。
2.能正确跟读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
3.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4.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
重点
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难点
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
学前准备
1.预习提纲
(1)通过查阅字典认识本课生字,理解题目意思。
(2)搜集有关司马光的故事。
(3)搜集司马光砸缸的图片。
(4)借助注释读文言文,能把文言文读通顺,注意词句间的停顿。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图片激趣,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司马光砸缸的图片。
1.师:看见大屏幕上的这幅画,大家会想起那个耳熟能详的故事,那就是——
生:司马光砸缸。
2.师:对,这个故事最早是以文言文的形式被记录在我国元代的一本历史书——《宋史》里面,也叫作司马光救友。(边说边板书:文言文)同学们肯定会想,什么是文言文呢?
课件出示:
简介文言文: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学好文言文,可以提升我们的语文素养。
(师:我看到了一双双求知若渴的眼睛,请你们一起来读一读文言文的介绍。)
3.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文言文《司马光》,去学习司马光的故事。(板书:司马光)
请孩子们举起小手,跟老师一起画一画今天的课题,我们一起来齐读课题。
4.认识“司马光”,学习复姓。
(1)师:请孩子们回顾一年级下册《姓氏歌》,说说《姓氏歌》中提到的复姓。
生:诸葛、东方、上官、欧阳。
课件出示:
司马光,字君实,号迁叟。陕州夏县(今属山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司马光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他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你的眼睛闪闪发光,请你给大家读一读司马光的资料。)
(2)学生说出“司马光”的“司马”是复姓,名是“光”。简介司马光的相关资料。
师:接下来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这位北宋大家的小时候。
二、初读课文。
1.复习生字,试读课文。
2.请你们充分地、大声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师:现在老师要检查你们刚才读的情况了,我们开火车读本课的生字。)
3. 开火车读生字。(火车开起来,火车哪里开?)
(祝贺你们,火车成功到站啦!)(4组的孩子,下次继续努力哦!)
课件出示:
儿/戏于庭(家庭)(庭院),一儿/登(登高)(登科)瓮(水瓮)(请君入瓮)(瓮中桌别),足跌(跌倒)(跌落)/没/水中。众(听众)(观众)/皆(皆大欢喜)(四大皆空)弃去,光/持(坚持)(持之以恒)石/击瓮/破之,水迸(迸飞)(迸发),儿/得活。
(师:刚才孩子们已经自己读过课文了,现在请孩子们跟着老师读,注意老师的停顿。)
4.教师先用较慢的速度范读课文,强调停顿处。学生跟读。
(师:你们的朗读字正腔圆,读文言文一定要处理好停顿的层次:句号处停顿稍长,逗号处停顿略短,词与词之间停顿更短一些。请跟着老师再读一遍。)
5.教师再用正常的速度范读课文,读出恰当的停顿。学生跟读,读流利。
6. 师:你们的朗读真是铿锵有力,请同桌之间互相朗读,互相练习。(师巡视课堂,送奖票。)
(师:共同进步的好搭档们,像星星一样互相辉映,有请最佳搭档起立,教大家朗读课文。)
7.指名好搭档读。
(掌声送给小老师们,下面我们全班齐读课文。)
师:孩子们,祝贺你们读得有进步了,可是不能骄傲哦。
三、看注释,自主理解句意。
师:文言文不仅要读通读顺,更要读懂,相信理解意思后大家一定能读得更有感情。下面我们就要去攻克难关,理解课文的意思。
1.自读自悟。
师:打开语文书,快速翻到102页。
每读一句,就看看这句话的相关注释,把注释的每个字的意思放到句子里,揣摩句子的意思,就这样读懂每一句话,还可以将自己弄不懂的记下来,留待向全班同学或老师请教。
2.全班交流。
(1)课件出示课文第一句话。
课件出示:
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1“儿戏于庭”一句话你知道了什么?(你的小手举得真快,请你来说。)
(故事发生的地点是庭院里,人物是一小孩子,这小孩子在玩耍。)
②想一想“儿戏于庭”是什么意思?
师:可以先把句中每个字词的意思弄懂,再连起来说说整句话的意思。
③“儿、戏”,这几个字词可以联系已有经验猜想意思。“于”由教师进行讲解。“庭”可以结合注释意思知道是“庭院”。
课件出示:
儿:一小孩子。
戏:玩耍。
于:在。
庭:庭院
师:你的举手的姿势非常好,请你来说。
(一小孩子在庭院里玩耍。)
④指导朗读:司马光和小伙伴们一定玩得很开心,读出开心、高兴的语气。你的表情特别像当时在场的小孩儿,请你来读,全班齐读。
⑤“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登”是爬的意思,(课件出示:瓮的图片)“瓮”可结合文中图片和注释来理解,指的是口小肚大的陶罐。
“足”是失足的意思,“跌”是掉落的意思,“没”是沉没的意思。
(板书:一儿 足跌没水)
谁来挑战一下,把整句话的意思跟大家分享。告诉你一个小秘诀:我们在说诗句意思的时候,为了使句子通顺,可以适当的交换字词的顺序,增加一些字词哦!
⑥说一说这句话的意思。学生交流。指名回答。
(一小孩子在院子里玩耍,一个孩子爬到瓮上去玩,失足掉进瓮中被水淹没了。)你讲的非常清楚,掌声送给他!
⑦指导朗读:自己的小伙伴掉进了又大又深的瓮里,真让人着急啊!你该怎么读?读出着急、紧迫的语气。我看到你皱起的眉头了,请你来示范。孩子们,我们身临其境的读一读。
(2)课件出示课文第二句话。
课件出示:
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一儿“足跌没水中”,危险至极,儿是怎么做的?
尝试用刚才学到的方法理解这句话。
课件出示:
1.“众”指的是谁?
2.“皆”是什么意思?结合注释理解。
3.“弃”是什么意思?结合“放弃、抛弃”来理解。
4.“去”是什么意思?
(板书:众 弃去)
②学生交流汇报。
“众”指的是除司马光以外的其他孩子;“皆”是全、都的意思;“弃”是抛弃、丢下的意思;“去”是逃走、离开的意思。想象一下当时孩子们的心理、表情和动作。
预设:一看到有人落入瓮里,小孩子们都吓坏了,不知道该怎么办,都乱作一团跑了。他们有没有想到救落入瓮中的小孩呢?(板书:不救)
③司马光是怎么做的?(板书:光)(板书:持石击瓮)读一读“光持石击瓮”,所以“持”是用手拿的意思,所以是提手旁。击是击打的意思。
师:请你用动作演示一下。你的动作干脆利落请你来演示一下。现在你是我们班的表演明星了,老师采访一下你,你学着司马光做了什么动作?持、击。做这样的动作能帮你理解“持和击”吗?能。好,谢谢你的精彩表演,我们一起来做动作吧!
④在司马光的努力下,结果怎样?齐读“破之”“水迸”“儿得活”。联系上下文,之指的是瓮,并借助插图,理解“迸”的意思。(迸:是指瓮爆裂开了之后,水一下子冒出来了。)得活是得救的意思。
(3)师:谁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老师感觉你胸有成竹,请你来说。回忆一下老师的小秘
诀:我们在说诗句意思的时候,为了使句子通顺,可以适当的交换字词的顺序,增加一些字词。(其他孩子都丢下他逃走了,只有司马光拿起石头击打瓮,把瓮砸破了,水一下子涌出来,小孩子得救了。)
互相评议,每句话的意思不要求完全一致,但要求主要意思没有错误。如果学生说不准确,教师应予以点拨。
指导朗读:思考一下“光请君入瓮的意思持石击瓮破之”该怎么读?要读出沉着的语气、敬佩的语气;“水迸,儿得活”要读出高兴的语气。咱俩真是惺惺相惜,你回答的就是我心里想的,请你来示范。孩子们,我们再次身临其境的读一读。
4.师:谁愿意当朗读者给大家朗读一下整篇课文?朗读者请起立。你听得最专注,请你来评价一下谁读得好?为什么?评议是否读出文句的情感、韵味。
5.师:读书人是幸福人,我们都来当朗读者吧!
四、感悟人物,讲讲故事。
读了几遍课文,大家应该逐渐开始了解司马光小时候了,你能说说课文里的司马光做了什么事吗?
(1)司马光持石击瓮时,心里怎么想?
(2)继续探寻司马光的心理,感受一下砸瓮之前司马光在想什么。
(3)小结:原来砸缸不是目的,救人才是目的。司马光砸瓮砸得好啊!
(4)所以才有了一个圆满的结果, “水迸,儿得活”。
2.从司马光砸缸救人这件事上,你觉得司马光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你想对他说什么话?
生1:司马光是一个遇事沉着冷静、机智勇敢、善良果断的人。
生2:我想对司马光说:“你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生3:司马光,我真为你骄傲。
……(相机板书:沉着冷静、爱动脑筋、热心助人)
3.刚才,我们讨论了司马光是怎样的一个人,下面我们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吧!讲故事要生动形象,只讲意思不免有些枯燥乏味,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把故事讲得既生动又形象呢?听听我的建议吧!
①补充想象的内容。(把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融入故事中。)
②有画面、有声音、有动作的故事会更生动形象。
③讲故事的时候要有声有,声情并茂。
(1)学生在小组内试讲故事。
(2)指名学生到讲台上讲故事。
5.同学们故事讲得真精彩!你们想不想听司马光的其他故事呢?
五、拓展延伸。
1.有请同学们把自己收集的司马光的故事拿出来,跟大家分享一下。你的准备非常充分!你就是小故事家!你觉得司马光是个怎样的人?(相机板书)我喜欢你讲的这个故事!
2.师:同学们,你们讲的太精彩了,老师也按捺不住想讲一个同样出自《宋史》的故事。
司马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司马光长到七岁时,严肃庄重的样子如同大人,听讲《左氏春秋》,十分喜爱,回去之后让家人讲给他听,马上了解它(指《左氏春秋》)的大意(大概意思)。从此手里不放下书本,甚至不知道饥饿口渴,寒冷炎热。
正是由于司马光从小爱动脑筋,善于思考,勤奋好学,所以他后来成了宋朝非常有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主持编纂了著名的《资治通鉴》。老师还有几句司马光的名言送给亲爱的孩子们,愿孩子们能感受到到司马光熠熠生辉的高贵品格。
孩子们司马光的一生正直清廉,仰不愧天、俯不愧地,同学们还想进一步了解司马光的话,课后就继续去一些有关司马光的故事读读吧。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