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社会资本三维度研究社会资本与大学生就业的关联是一片空白。从社会资本三维度的崭新视角来挖掘社会资本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具体表现,在一个更新、更高的角度将社会资本和大学生就业这两个社会热点进行有机联结。
社会资本维度大学生就业表现一、引言
大学生成功就业是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的有机统一体,单纯从社会因素和人力资本方面分析大学生就业略显片面,大学生的就业竞争优势不仅取决于自身拥有的知识、资源和能力,也需要挖掘和攫取嵌入在个人和社会个体占有的关系网络中,通过关系网络可获得的、来自于关系网络的实际或潜在资源,来最终促成就业目标的实现,而这正是社会资本。
nahapiet 和ghoshal(1998)将社会资本定义为“嵌入在个人和社会个体占有的关系网络中、通过关系网络可获得的、来自于关系网络的实际或潜在资源的总和”。他们提出一个社会资本理论模型。在这个模型中,他们将社会资本的结构分为结构式嵌入、关系式嵌入、认知性嵌入三个层面,对应着结构型社会资本、关系型社会资本和认知型社会资本三种类型,即社会资本的三个维度。
结构维度是指社会网络结构,行为者个人在社会结构中通过与别人接触获得信息、寻工作以及取得某些特定资源,从而赢得某种优势;认知维度是指那些提供共享的表达方式、理解和系统的含义的资源,是嵌入在社会系统中的一个共享范式;关系维度指影响人们行为方式和满足人们社会动机(如尊重和友谊)的人际关系,信任和可信任性是该维度的组成部分。本文拟从社会资本的视角,以社会资本三个维度为切入点,初步探讨社会资本三维度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具体表现,以给今后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拓宽研究视野。
二、社会资本结构维度在大学生就业中的表现
大学生通过自己维系的较为稳定的社会关系网络结构和网络联系,获得就业求职时需要的知识、技能、信息和其他资源等,从而赢得就业竞争优势,获取就业机会。社会资本结构维度在大学生就业中的表现包括关系网络构成、密切程度、互补程度、关系跨度、连结方式和稳定性等,反映的主要是就业期间交流主体之间获得需要资源的机会和可能性。
大学生关系网络的结点越多,则获取信息的数量越大,更容易交流出有价值的信息,便于大学生顺利完成就业目标。当然,针对大学生拥有的社会资本组成而言,关系网络有强有弱。比如大学生的亲人关系网络是最强、最亲密、最稳定的关系,亲人关系网络提供的信息无条
件、无代价,信息的来源可靠性也最高,但方式较为单一固定,提供的机会较少。相比亲人关系网络,大学生通过学校内外部关系网络获取的信息更为多元化,可利用价值更高。granovetter的研究证实,通过相识(弱联系)得到信息的人往往流动到一个地位较高、收入较高的职位,而通过亲属和朋友得到信息的人向上流动的机会则大大减少了。
研究还发现,网络资源跨度越大,收入水平也越高。该观点来自林南的社会资本网络资源理论,该理论认为,相同阶层的人们的资源相似性较低,而资源跨度越大,则为阶层地位低的人提供了连接高地位人的通道,从而获得较高质量的社会资源,并且认为阶层相差很大,越可能是弱联系。
三、社会资本认知维度在大学生就业中的表现
大学生与拥有的各关系网络结点通过语言、叙述、编码等方式进行交流、沟通和互动,表现为一种通用的资源,包括了文化共享和目标共享两个主要部分。
大学生与自己拥有的社会资本网络结点通过文化共享和目标共享等实现着资源的有效整合和信息的有效沟通。大学生与亲人关系网络拥有共同的传统与习惯,极易获取有价值的就业信
息;大学生与校内关系网络以学校和同学为代表,与学校的校风、学风吻合,与同学的价值观接近,拥有共同的语言,有利于提高大学生接近行为主体获取信息与资讯的能力,促进交流。大学生与校外关系网络以各级人才服务中心和朋友为代表,拥有共享的开放文化,便于进行有效沟通,实现求职利益的最大化。
四、社会资本关系维度在大学生就业中的表现
大学生社会资本的关系维度包括通过关系获取、创造和利用的有关就业资源的总和,主要表现为信任和合作规范、认可、义务、惩罚、互惠、态度、身份证明、对未来价值的预期等属性,反映了社会资本关系网络结点转移资源或进行合作的意愿以及是否具有安全感。
其中,信任、规范和义务是关系维度的核心内容。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只有对关系结点充分信任,坦诚进行交流,遵循相关的制度和规范,履行自己的承诺和义务,才可能获取最多的、最有效的就业资源。
通过对社会资本三个维度在大学生就业中的表现的分析,我们可以明确,结构维度能使大学生获取高质量、权威有效的信息,认知维度保证有效沟通,关系维度提高了信任程度,正是
信息、沟通和信任等三个重要“动力源”,共同推动着大学生就业的顺利开展,促进大学生就业目标的实现。社会资本三个维度为研究与大学生就业之间的关联打开了新的研究视角,也是理论界、教育界相关领域继续向纵深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韦影.企业社会资本的概念与研究维度综述[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8,(2).
[2]nahapiet j,ghoshal s. social capital,intellectual capital and the organizational advantage[j].the a cademy of m anagement review,大学生就业论文1998,(23).
[3]郑晓涛,李旭旦.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高等教育研究,2006,(8).
[4]lin nan.social resources and instrumental action[a]. marsden lin.social structure and network analysis[c].beverly hills,ca:sage publications ins,1982.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