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学论⽂范⽂3篇
应⽤型本科⼤学⽣就业论⽂
⼀、⼤学⽣科学就业观的现状及原因
(⼀)基层就业意识淡薄,就业⾸选沿海⼤城市当前,我国各地区之间的发展还⼗分不平衡,⼀线城市如北京、上海以及沿海发达地区则更加吸引⼤学⽣的关注。“不少学⽣由于在就业过程中对就业形势没有很好的把握,或因为过于乐观,期望值过⾼,或因为过于悲观,逃避竞争,终⽇⽆所。”〔1〕我们可以发现很多⼤学⽣纷纷加⼊了“啃⽼族”的队伍,他们在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复杂的社会背景下,⼼慌意乱、不知所措,在缺少理性思考的情况下,与众多奔向沿海⼤城市寻就业机会的毕业⽣⼀样,只⾝来到竞争压⼒更为剧烈的沿海地区,认为只有来到了经济发展的核⼼城市,才能实现⾃⾝的价值。然⽽,他们并没有结合⾃⾝的情况,对于⽬标城市也缺乏系统的了解,更没有掌握当地就业市场的基本信息资料,因此没有进⾏有针对性的准备,致使在应聘的过程中频频受挫,严重地打击了就业的信⼼。
(⼆)择业时个⼈利益⾄上,缺少社会奉献精神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很多⼈没有正确理解⾃由竞争、追求效益的社会特点,⼀度认为在当前社会发展中必须要物质⾄上,为了实现⾃⾝利益的最⼤化,许多⼤学⽣在择业的过程中⾼度重视个⼈利益的实现,严重地缺乏必要的社会奉献精神。当代⼤学⽣受到利益主义影响较深,他们的思想中存在着深刻的功利性,这种功利思想使得⼤学⽣在择业时思想狭隘,
缺乏就业理想、激情与社会责任感。很⼤⼀部分⼤学⽣在择业时更看重薪资待遇与福利发放等等,从⽽判定职位的好坏,并没有看到职位为⾃⾝学习锻炼所带来的好处,这种功利化的就业⼼理,使得⼤学⽣完全地抛弃了社会责任意识与奉献精神,没有从⾃⾝发展和社会长远利益⾓度思考问题。因此,⾯对这⼀情况,就必须要加强⼤学⽣的就业观教育,从⾼校、社会以及政府引导等多⽅⾯⼊⼿,帮助⼤学⽣树⽴正确的就业观,从⽽促使⼤学⽣在择业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实现个⼈利益的满⾜,还能提⾼精神层次,满⾜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众化就业观淡薄,缺乏普通劳动者意识⼤学⽣在择业的过程中,往往就业观⼗分淡薄,缺乏普通劳动者的意识,⼀些⼤学⽣对⼯作的要求很⾼,⽐如⼯作岗位必须要档次⾼、地位⾼、⼯资⾼,再⽐如⼯作地点不能距离住所太远,⼯作环境要优越,福利保障要全⾯,是否有各种补助政策等等,为了⼀个⼼⽬中理想的符合上述条件的职业,⼤学⽣错失了很多好的并且具有⼀定发展空间的就业机会,还有的⼀些⼤学⽣即便是到了⼀个所谓好的职业,但是在⼯作了⼀段时间以后,忽然发现⾃⼰的选择可能是不正确的,开始怀疑⾃⼰,或者寻求更好的⼯作⽽频繁地跳槽,于是⼜开始了新⼀轮的择业过程。我们的⼤学毕业⽣只有在就业的过程中真正正确的认识了⾃⼰,发现了⾃⼰的优点与不⾜,从多⾓度去审视⾃⼰、评价⾃⼰,才能客观地解析⾃⼰,才能明确⾃⾝到底适合什么样的⼯作岗位,从⽽调整合理的就业期望值。
(四)就业单位选择上看重⼯资待遇,追求稳定许多⼤学⽣在择业的过程中追求稳定,传统的观念根深
蒂固,特别是许多毕业⽣家长急于为孩⼦安排所谓的稳定⼯作,⽽给⼤学⽣灌输许多错误的思想,导致许多⼤学⽣在择业⽅⾯更偏向于事业单位、公务员以及国有企业等单位,这些单位⼯作条件相对稳定,⼯资待遇也不会过低,特别是在福利待遇⽅便相对优厚,并且失业的风险较⼩,这种追求稳定⼯作的现象在⼥⼤学⽣中出现率较⾼,从这⼀点就可以看出,许多⼤学⽣在就业单位的选择上观念还⽐较传统,更趋向于追求稳定。
⼆、⼤学⽣科学就业观教育和引导的对策
(⼀)改变就业观念当前我国⾼校的毕业⽣中有很⼤⼀部分在择业时更加倾向于⼤城市,追求⾼待遇以及⼯作条件的优越,对于这种趋向,应⽤型本科院校要理性认识,应该引导⼤学⽣意识到理想职业的选择具有相对性的道理,要⿎励⼤学⽣不断地提⾼⾃⾝的理想层次,到国家建设最为需要⼈才的地⽅去贡献⼒量。“刚⼊校的⼤学新⽣,要按公益观、功利观以及利⼰观三个层⾯来归类,通常是两头⼤中间⼩的情况。”〔2〕帮助⼤学⽣正确地认识⾃我、认识社会以及民族的命运,从⽽明确⾃⾝所肩负的神圣社会责任。要帮助⼤学⽣树⽴科学正确的就业观念,⿎励和号召毕业⽣前往西部边远落后地区以及基层岗位发光发热。要注意引导⼤学⽣树⽴正确的价值观念,要充分运⽤社会主义核⼼价值体系来有⼒地武装⼤学⽣的头脑。让⼤学⽣明⽩必须要在遵守基本⾏为准则的前提下,才能去追求更⾼、更远的思想道德⽬标。
(⼆)培养⼤学⽣的敬业乐精神⼤学⽣未来在⼯作岗位中顺利的发挥才能,就必须要具备敬业乐精神,只有如此,⼤学⽣才能够对于⾃⼰所从事的职业产⽣情感,才能热爱并忠于⾃⼰的事业,由此才能投⼊更多的精⼒去努⼒⼯作,进⼀步提⾼⾃⼰的专业能⼒不断地适应不断变化的岗位需求。当前我国的⼤学⽣需要不断提⾼⾃⾝敬业乐精神,敬业乐能够促使⼤学⽣兢兢业业地去⼯作,让⼤学⽣在平凡的岗位上去做出不平凡的成绩。⼤学⽣特别是应⽤型本科院校培养的⼈才的成长更需要敬业乐精神,才能稳定岗位,实现职业⽣涯有效实现,我国社会的发展更要求⼤学⽣要具备敬业乐精神,这不仅仅是⼤学⽣的谋⽣⼿段和个⼈发展,更代表着⼤学⽣所肩负的社会责任。因此,应⽤型本科院校必须要有意识地通过多种⽅式⽅法去培养⼤学⽣的敬业乐精神,只有通过扎实的教育才能使⼤学⽣提⾼⾃⾝的敬业乐意识,从⽽为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道德⽔平的提升奠定基础。
(三)加强⼤学⽣职业纪律教育在⼤学⽣科学就业观的教育与引导中要着重培养⼤学⽣的廉洁⾃律的职业精神,要敦促他们提升⾃⾝的道德修养,在⼯作中时刻谨记遵守职业道德,加强⾃我改造与锻炼,倡导⾃律精神,始终把履⾏职业道德作为⾃觉遵守的道德⾏业准则,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控能⼒,廉洁奉公,⾃重、⾃省。只有如此,在未来的岗位竞争中,⼤学⽣才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适应⽤⼈单位的体⽣活,才能在⼈才竞争中根基更稳,不仅有效地约束了⾃⼰,更能感染其他⼈,共同地促进⾏业的健康发展。同时应⽤型本科院校要帮助⼤学⽣尽量早的确定职业的发展⽅向,树⽴起正确的职业奋⽃⽬标,并制订出⾏之有效地⾏动措施与计划安排,更要争取学⽣对于就业指导服务相关教师教学的配合,
从⽽帮助⼤学⽣真正地去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形势,并对⾃⼰的学习和⽬标做出时时的调整。社会在不断地变化,那么职业规划也必须要与时俱进,要在教育和⼼
理疏导⽅⾯结合社会实情,根据社会的需求以及⽤⼈单位的发展⽅向做出职业⽣涯辅导的计划调整。
当前我国⼤学毕业⽣的就业难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改善齐齐哈尔市⼤学⽣就业问题也将成为⼀项长期问题,是否得到妥善的解决则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以及市场经济的有序发展。应⽤型本科院校必须要迫切地开展⼤学⽣科学就业观的教育与引导⼯作,引导⼤学⽣树⽴起普通劳动者的就业意识,⿎励他们⾯向基层择业与就业,从⽽通过不懈地努⼒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具有较强综合素质的社会建设者与劳动者。
作者:张蕊单位:齐齐哈尔⼯程学院
本科⼤学毕业设计(论⽂)多样化的现实困境分析
摘要:本⽂主要通过对毕业设计(论⽂)多样性的内涵进⾏梳理,指出本科⼤学在进⾏毕业设计(论⽂)多样性推⼴时⾯临的三⼤困境,以期为⼴泛的推⾏多样性的毕业设计(论⽂)提供思路上的启发和借鉴。
关键词:毕业设计(论⽂);多样化;困境
【中图分类号】G642.477
基⾦项⽬:2016年度河南省教育厅⼈⽂社会科学研究⼀般项⽬《师范院校⼟建类专业本科毕业⽣就业问题研究》,2016-hg-167
本科毕业论⽂ “存”与“废”⼀直是⽼⽣常谈的问题。不可否认,由于师资不⾜、学⽣就业压⼒⼤、缺乏系统训练、社会实践机会少等原因,导致本科毕业论⽂质量逐年下滑。
关于如何提⾼本科毕业论⽂质量,不少专家学者做了⼤量研究。陈忠秀(2003)指出指导教师应强化责任意识、提⾼指导能⼒、改进指导⽅法、加强⾃⾝修养,真正发挥指导教师在本科毕业论⽂(设计)中的作⽤①。彭江(2010)提出可以在倒数第⼆个学期或更早提交论⽂的提纲和初稿,论⽂答辩时间定在最后⼀个学期,那就可以既让毕业⽣安⼼⼯作,⼜充分保证毕业论⽂的质量②。⾼海沙(2014)建议加强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允许学⽣到就业单位去做毕业设计,提供各多的社会实践机会是提⾼毕业设计质量的重要途径③。任森春(2014)指出为了提⾼论⽂质量和适应应⽤性⼈才培养的需要,有必要改⾰现有单⼀的学术型毕业论⽂模式,实现多元化④。
1.毕业设计(论⽂)多样化的内涵
1.1毕业设计(论⽂)形式的多样化
毕业设计(论⽂)多样化是指在确保质量前提下,学⽣不仅可以采⽤传统毕业设计(论⽂)的形式,还可采⽤反映学⽣创新能⼒和专业教育有关的其他成果形式。如可将与专业相关的学科竞赛成果、科研项⽬、调研报告、公开等纳⼊多样化范畴。
1.2毕业设计(论⽂)质量评价和体系的多样化
不同形式的毕业设计(论⽂)不可能采⽤同⼀套评价标准和体系。传统毕业论⽂可以采⽤相对模式化、通⾏化的操作程序、考核⽅法等评价指标体系。对多样化的毕业论⽂就必须根据专业⼈才培养的规律、特点和实际,针对不同学科、专业、类型的⾮传统形式毕业设计(论⽂)制定可⾏的规范要求和标准,提出具体细节和质量要求,使其具有可操作性,真正达到多样化。
1.3毕业设计(论⽂)⼯作程序的的多样化
⼯作程序的的多样化是指对⼯作程序和质量监控制订相的管理⽂件,如对毕业论⽂开始和最终的时间、多样化毕业论⽂申报评审办法、答辩及考核组织、成绩评定时间、诚信责任和档案管理等诸多⼯作程序要做出明确、科学的规定。
2.现实困境分析
⾃2009年四川⼤学推出毕业论⽂改⾰,实⾏毕业论⽂多样化以来,浙江、江西、湖南、安徽、重庆各地
部分本科⾼校也⾛上了毕业论⽂多样化改⾰的道路。但⾄今,我国⼤多数本科⾼校对毕业论⽂多样化持保守态度,依然采⽤传统的毕业论⽂模式。即便在已经开始推⾏毕业论⽂多样化的⾼校⾥,沿袭采⽤传统毕业论⽂的学⽣也居⼤多数。鉴于此,本⽂对本科⼤学毕业设计(论⽂)多样化现实困境进⾏分析,试图为⼤⼒推进毕业论⽂多样化进程提供⼀些思路。笔者认为,⽬前本科⼤学毕业论⽂多样性⽆法有⼒推⾏主要存在三⼤困境。
2.1困境⼀:学⽣作为毕业设计(论⽂)的主体,缺乏热情。
2.1.1学⽣对毕业设计(论⽂)多样性的认识不⾜。
许多⾼校只在第七学期向学⽣布置毕业论⽂任务时才会提及到“毕业设计(论⽂)多样化”,并且只是把其作为把毕业论⽂的⼀个补充形式,由于前期未对学⽣进⾏⼴泛宣传,导致有些学⽣直到最后⼀个学期才知道毕业论⽂可以⽤社会调查、学科竞赛成果等来替代,等第⼋学期再着⼿准备,为时已晚。再者,许多学⽣即便在前期对“毕业设计(论⽂)形式多样化”有所了解,但由于对替代项⽬、要求、认定程序不确定,害怕⽆法通过考核,影响正常毕业。
2.1.2学⽣没有⾜够的实习时间和较强的实践能⼒来完成多样化的毕业设计(论⽂)。
与传统形式的毕业论⽂相⽐,多样化的毕业设计(论⽂)实际对学⽣提出更⾼的要求。⽆论是何种替代
项⽬,学⽣倘若没有充⾜的实习时间做实验或调研,没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和创新创业能⼒,都是难以完成的。
2.2困境⼆:教师作为毕业设计(论⽂)多样化的引导者,胜能⼒有待提⾼。
随着毕业设计(论⽂)多样化的推进,学⽣在选题研究⽅向和成果形式上有了更多选择,但同时也对指导教师指导能⼒提出了更⾼要求。如学⽣选择与本学科相关的全国⼤学⽣“挑战杯”创业项⽬成果来替代毕业论⽂,那么指导教师除了要具备专业学科知识、科研能⼒及实践教学能⼒外,同时还要具备⼀定的创业、管理等其他知识。其次,与传统的毕业论⽂相⽐,多样化的毕业设计(论⽂)需要指导教师投⼊更多的时间精⼒,增加了他们的⼯作量,这也是有的教师宁愿指导传统形式论⽂的原因。
2.3困境三:学校作为毕业设计(论⽂)改⾰的推⾏者,保障措施不完善。
2.3.1多样化改⾰制度不完善。
毕业设计(论⽂)的多样化是⼀项系统⼯程,需要教学主管部门给出指导性改⾰意见后各教学院系制定具体实施⽅案,具体的实施⽅案包括替代项⽬的认定、要求、质量评审、成绩评定各环节要求。有的⾼校教学院系未从学⽣层次特点和⼈才培养定位出发,在制定⽅案时脱离实际,提出过⾼的要求,造成⼤多数学⽣不够申请资格。另⼀个极端就是,有的⾼校教学院系在制定⽅案时过于粗放,结果造成评审混乱,坏了多样化改⾰的初衷。
2.3.2如果教学和实践的其他环节不跟上的话,作为最后验收的毕业论⽂设计环节⽆论如何优化,学⽣也没有勇⽓和能⼒尝试新的模式。⾸先,⼤多数学校在课程设置环节存在问题。课程设置过于强调理论教学,对实践课程的重视不⾜,造成多数学⽣缺乏实践动⼿能⼒和创新创业意识。其次,⼤多数学校⾯临的最⼤问题是未能为学⽣提供⼯作实践或实习机会。
3.讨论
本⽂主要通过对毕业设计(论⽂)多样性的内涵进⾏梳理,指出应⽤型本科⼤学在进⾏毕业设计(论⽂)多样性推⼴时⾯临的三⼤困境,以期为⼴泛的推⾏毕业设计(论⽂)多样性提供思路上的启发和借鉴,并没有对毕业设计(论⽂)多样性改⾰推进提供具体的对策和建议,这也将成为笔者接下来研究的重点。
参考⽂献:
大学生就业论文
①陈忠秀.浅谈如何发挥指导教师在本科毕业论⽂(设计)中的作⽤[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1):69-71
②彭江,陆娜.毕业论⽂应超越“存废之争”[J]. 教育与职业,2010(1): 40-43
③⾼海沙吴倩倩.提⾼地⽅⾼校毕业设计(论⽂)质量的途径探讨[J].亚太教育,2014,203
④任森春苟春和.本科毕业论⽂多元化改⾰路径研究[J].绥化学院学报,2014(12),89-91
西部地区新建本科院校⽂科⼤学⽣毕业论⽂现状研究
[摘要]毕业论⽂是⾼等学校⼈才培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检验⼤学⽣科研素质和实践能⼒的重要⼿段。⽂章采⽤内容分析法,以贵州某⾼校为例对西部新建本科院校⽂科⼤学⽣的毕业论⽂进⾏了调查。结果表明,从选题、⽂献综述、研究⽅法、论点与论据、数据处理技术等⼏⽅⾯综合来看,⽂科学⽣的论⽂⽔平亟待提升。
[关键词]新建院校⽂科⼤学⽣毕业论⽂ 西部地区
[作者简介]余⽔(1976- ),男,贵州贵阳⼈,贵阳学院教育系,副教授,硕⼠,研究⽅向为教育与发展⼼理学。(贵州贵阳 550005)
[课题项⽬]本⽂系贵州省教育厅⾼校⼈⽂社会科学研究2010年度重点项⽬“⼤学⽣创业动机影响因素”(项⽬编号:
10ZD06)和贵阳学院教学改⾰科研项⽬“贵阳学院⽂科⼤学⽣科研能⼒培养研究”(项⽬编号:201002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7 [⽂献标识码]A [⽂章编号]1004-3985(2013)03-0178-02
⼀、问题的提出
⾃1981年我国实⾏学位制度以来,毕业论⽂(毕业设计或其他毕业实践环节)成为申请学位的必要条件,也成为⾼等教育中⼈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毕业论⽂质量的⾼低从侧⾯反映了⼀所学校的教学⽔平和科研状况,也是检验⾼等教育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之⼀。随着⾼等教育⼤众化的到来,⼤学⽣的毕业论⽂⼯作⾯临着新的挑战。在西部地区,尤其是⼀些新建本科院校⼤学⽣的毕业论⽂状况如何?⼤学⽣的科研素质和实践能⼒能不能达到⼈才培养的要求?新建⾼校在毕业论⽂教学环节存在着哪些问题?这⼀系列问题都值得我们进⾏深⼊的探讨。本研究以贵州某⾼校为例,对⽂科本科⽣的毕业论⽂进⾏了专门的调查,以期对西部新建本科院校⼤学⽣毕业论⽂状况得出⼀个较为准确、全⾯的认识,为⾼等教育教学和管理提供⼀定依据。
⼆、研究⽅法
1.分析单位、取样⽅法。本研究采⽤内容分析法,即基于定性分析的定量分析⽅法,以2006、2007两个年级的⽂科毕业⽣的毕业论⽂为分析单位,涉及的专业有⼩学教育、汉语⾔⽂学、英语、思想政治、法学等本科专业。
取样⽅法:从该校已毕业的⽂科学⽣中,随机抽取毕业论⽂100篇。具体抽样⽅法是:在剔除没有取得毕业证或学位证的学⽣的前提下,以随机数码表为辅助⼯具,采取完全随机的原则进⾏抽样。
2.分析维度。参照有关表现学⽣科研能⼒的⼀般标准,我们经过反复讨论与修改,最后确定了内容分析的理论框架,拟从六个⼤的维度对100篇毕业论⽂进⾏质和量的评定。六个维度分别是:选题、⽂献综述、论据、研究⽅法、独⽴见解、数据处理技术。
三、研究结果
1.六个评价维度的评价结果。为使评价结果更为直观,我们将评价的细则、评价的过程、评价的结果等完全地列出来(见179页表1)。
表1的结果说明,各维度中达到优良等级的论⽂⽐例都不⾼,⼤部分论⽂都处于不及格的⽔平。另外,数据也显⽰说明⼤部分学⽣问题研究意识⽐较低,研究的⽅法也⽐较单⼀。具体来说,本次毕业论⽂调查结果表现如下:选题缺乏新意、研究缺少问题意识或⽂不对题、表述不严谨、研究没有价值或题⽬过⼤、研究缺少必要的⽂献综述或者对前⼈的研究不作任何评述、论⽂缺少⾃⼰的观点或者论证乏⼒、⽂章缺少实质性数据或者对数据的统计处理⽅法出现错误等。
2.六个维度评价结果的差异检验结果。为进⼀步对以上结果进⾏分析,我们将六个维度的各⽔平数据的百分⽐进⾏了差异检验(结果见179页表2)。检验结果表明,六个维度的各⽔平百分⽐之间差异极其显著。换⾔之,每⼀维度不同⽔平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四、分析与讨论
1.关于选题。俗话说:“好的开始即是⼀半的成功。”要开展科学研究,最要紧的是做好选题⼯作。选题是研究的起点,也是研究能否成功的关键。选题的⼀般标准有必要性、创新性、可⾏性等。必要性是说,选择的课题必须是有关领域需要解决的问题。创新性,即选择的课题要体现出⾃⼰的独到之处。可⾏性是指研究的客观和主观条件。由此可见,本次研究⽂科⽣的选题⼯作是很不成功的。达到上述基本要求的论⽂数只有15%,其余论⽂的选题⼤多存在⼀定程度上的问题。⽐较突出的问题有:题⽬表述不严谨、没有价值、题⽬空泛、缺乏创新性等。根据我们的分析讨论,认为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三⽅⾯:⼀是学⽣主观上对待科研类课程的重视不够,不能“学以致⽤”,缺少必要的专门训练。⼆是部分导师对学⽣毕业论⽂重视不够,没有对学⽣的选题进⾏专业的指导。三是学⽣阅读量少,尤其是科研⽂献的阅读量⾮常⼩,导致⽆法提炼出合适的选题。
2.关于⽂献综述。众所周知,任何⼀项科研⼯作,都是在前⼈的基础上进⾏的,已有研究的⽂献资料是开展研究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这⾥的⽂献主要指传播科学知识的书籍、期刊、报纸、学术会议论⽂、学位论⽂等,通过查阅⽂献,可以把握相关研究的概况,为⾃⼰的课题设计研究思路、研究⽅法等,也有助于研究者解释⾃⼰的研究结果。查阅⽂献并写出⽂献综述,是毕业论⽂的⼀般要求。⽽⽂献综述最重要的⼀环是能⽐较全⾯地反映某学科及相关领域的研究发展情况,并对前⼈研究的结果进⾏正确、客观的归纳与总结。本次研究的结果可以看到,26%的论⽂仅将前⼈的研究作简单堆砌,不作任何总结与归纳;52%的论⽂直接就没有“⽂献综述”这个环节。由于归纳及演绎思维能⼒不强,使得学⽣在
对⽂献进⾏总结和评述时,显得⼒不从⼼。本研究认为,本科⽣⽂献查阅渠道窄,获取信息不够丰富,或者是对⽂献的认识不够,科研论⽂写作能⼒低下,是导致部分学⽣没有列出⽂献综述的主要原因。⽽⽂献的识别、加⼯、整理等⽅⾯能⼒低,是部分学⽣将⽂献简单堆砌的最主要原因。由此可见,新建院校对学⽣的科研素养培养存在许多不⾜。
3.关于独⽴见解和论据。研究结果显⽰,仅有10%的论⽂能够围绕⼀个鲜明的论点展开写作;61%的论⽂不会论证⾃⼰的论点;26%的论⽂基本没有论证观点的直接论据,并且抄袭痕迹明显。此结果说明学⽣⽐较缺乏科研论⽂的写作⽅法和技巧。具体表现在以下⼏⽅⾯:语⾔⼝语化、上下⽂不连贯、论点不明确、论据不充分、条理不清楚、缺乏必要的分析归纳等。
4.关于研究⽅法。研究结果表明,该校两个年级的论⽂从研究⽅法⽅⾯来看,主要表现为研究⽅法单⼀。⾸先,对采⽤“⽂献法”进⾏研究的论⽂进⾏考查后发现,学⽣采⽤的⽂献法并不是真正的⽂献法,⽽是简单的“⽂献观点堆砌”,由于缺少积累必要的⽂献处理技能,导致满篇显⽰出凌乱⽆序的问题,有的甚⾄就是“粘贴”。其次,对“问卷调查法”的论⽂分析,也能看出⼀些问题,即问卷编制不科学、随意性明显,对问卷的处理技术也⽋科学。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学⽣在论⽂中使⽤问卷法时,认为此⽅法科学性毫⽆问题,忽略了问卷调查的有限功能。在分析论⽂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学⽣多是将问卷收集的信息⽆限地推⼴,导致结论得出却没有说服⼒。研究⽅法是科研是否有效的唯⼀保证,⽅法不科学,⽂字写得再华丽,最多不过是⼀篇散⽂,绝对不是科研论⽂。
5.关于数据及其处理技术。数据是论证观点最好的论据。⽽本次分析结果表明,45%的论⽂是没有依据任何实质性数据来论证⾃⼰的观点的。调查研究的论⽂中,55篇论⽂中收集了数据,但是,只有15篇论⽂对数据进⾏分析统计的⼿段是正确的,其余的40篇论⽂对数据的统计分析⽅法或过程都不合理。⽐如,很多论⽂采⽤问卷法收集数据,统计的数据是百分⽐,但却采⽤平均数的参数差异检验,甚⾄还进⾏⽅差分析。
五、研究结论与建议
综上所述,从选题、⽂献综述、研究⽅法、论证、数据处理技术等⼏⼤⽅⾯综合来看,西部地区新建本科院校⽂科⽣的论⽂质量亟待提升。随着⾼等教育体制改⾰的不断深⼊与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对本科⽣的综合素质要求,尤其是科研素质的要
求已⽇益提⾼。本研究认为,加强⽂科专业本科⽣毕业论⽂的写作⽔平,重点应放在科研素养的积累上。教师应对所有学⽣参加科研的能⼒加强指导,改变倾向于培养少数优秀学⽣的意识误区。另外,从课程设置上,对⽂科学⽣开设“科研⽅法”“学科统计学”“学科测量学”以及“毕业论⽂写作与指导”等相关课程,选聘有经验的教师授课,切实提升⽂科学⽣的科研能⼒。
[参考⽂献]
[1]董奇.⼼理与教育研究⽅法[M].北京:北京师范⼤学出版社,2004.
[2]⾼璞珍,谭思超,⽥瑞峰.培养本科⽣科研能⼒的意识误区分析[J].⾼教论坛,2009(7).
[3]刘电芝.教育与⼼理研究⽅法[M].重庆:西南师范⼤学出版社,1997.
[4]王付欣,何滔.⼤学⽂科本科⽣科研能⼒状况调查报告[J].教育探究,2008(1).
注:本⽂为⽹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场⽆关。
好⽂章需要你的⿎励
你需要服务吗?
提供⼀对⼀服务,获得独家原创范⽂
了解详情
期刊发表服务,轻松见刊
提供论⽂发表指导服务,1~3⽉即可见刊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