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有诗书气自华
摘要:诗歌是我国文坛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教会学生如何去诵读诗,品味诗,是我们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提高学生文学素养和欣赏品位的有效途径之一。
关键词:一读 二悟 三赏析
诗词赏析是高考的必考内容,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很多学生花了不少时间,费了不少精力,却收效甚微。究其原因,就是学生没有掌握诗词赏析的方法。现在有不少参考书介绍的方法过于繁琐,学生难于把握。于是,从去年开始,我们在教学实践中逐步摸索形成了“一读,二悟,三赏析”的“诗歌教学三步走”操作法,现简要叙述如下。
一、读
“一读”是诗歌教学的第一大步,教师要采用多种朗读方法让学生广泛而深入地接触文本,读懂文义,读出感情,读出韵味。其基本要求是“三读准”: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准重音;最高要求是读出意境和感情。读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们经常采用的有:泛读与听读,领读与跟读,朗读与默读,连读与跳读,自读、轮读、齐读、较读、分组读。具体实施又可以
分为学生、教师、朗读带(含网上视听)泛读与领读,学生听读跟读,学生个人自读,小组朗读,全班齐读,逐个轮读,个人与小组或集体交叉轮读等。如《登高》一诗,教师激情范读富有示范引领和激发作用;《致橡树》一诗,用一人一句、一段或一首的方式或小组轮读比较受学生欢迎。而个人、男女生或小组间的朗读比赛更能激励学生的竞争表现欲望,活跃课堂气氛。变换音调、音、角、情感的“较读”能培养学生对比辨别的能力。配乐、配画(或活动画面)朗读,则更具艺术感染力。除此之外,我们还在全校开展了“每日诵读”活动,即每天在早、中、晚三个时间段上课之前诵读诗词或经典古文,大大提高了学生诗词默写的准确性和考试及格率。
二、悟
“二悟”是诗歌学习的第二步,重在整体感悟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概括出诗词的主旨。我们的方法是“三抓一了解”:(1)抓主旨句领悟概括。如崔颢的《黄鹤楼》中“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李白的《渡荆门送别》“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2)抓关键词领悟概括。如根据上文中的“乡关”和“愁”,概括出诗歌抒发了诗人思念家乡的忧愁之情。“怜”“故乡”“送”, 概括出诗歌抒发了作者对故乡的热爱留恋之情。从李白“我寄愁心与明
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中的“愁”“君”,概括出诗歌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挂念和离别的愁苦之情。(3)抓景物,即凭借“入诗”想象体验来概括。有些诗歌以描写景物为主,没有明显的主旨句或关键词,写得比较隐晦含蓄,对于这种情况学生往往答不到点上。其实,正如近代学者王国维所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从对景物的想象和描述之中仍可捕捉到作者感情的脉搏。如《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表面是写分别的季节和环境,但是试想在一个“杨花飘落”的暮春时节,诗人本有伤春之情,又听到“子规鸟”那类似于“不如归去,不如归去”的凄凉婉转的哀鸣,联想到友人被贬,分离即在眼前的现实,怎不让人伤心挂念?这样再概括诗的主旨就易如反掌了。(4)了解写作背景,结合作者的经历来理解,“知人论事”。如了解了陶渊明最终“不为五斗米折腰”,厌弃官场,写出《归去来辞》的故事,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提他所写的《归园田居》中“辞官归隐,热爱田园,怡然自得”的真正“愿望”。了解了龚自珍虽然辞官回乡,但仍然心系国家的情怀,我们才能真正理解“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含义。
三、欣赏
“三赏析” 是诗歌学习的第三步,即让学生在赏析语句或词语中更深刻地理解诗歌主旨,体会
作者感情,并学习到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精妙所在。(1)赏词。比如,杜甫所写“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中“割”字写出了泰山南北两面一明一暗的特点,像刀割一样界限分明,用词生动传神,极富感染力。(2)赏句。如王维所写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运用对偶的修辞方法,描绘了作者出使边塞所见的辽阔壮丽的景,使读者联想到“诗中有画”的美好意境。又如,孟浩然所写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写出了洞庭湖的磅礴气势,意境开阔,用词准确,对仗工整,成为被人传诵的“千古名句”。无论是赏词还是赏句,答题都必须包括“修辞+意思+作用”三个方面,语句以3—4句为宜。(3)赏写法。我们发现80%愁苦多的诗歌的写法都是“借景抒情”,这正应了“一切景语皆情语”的说法,写景的目的还是为了抒情。如刘方平《月夜》(更深月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这首诗,纯粹寓情于景,写得自然流畅,妙趣横生,洋溢着诗人对春天、对生命的赞颂。还有就是托物言志(借物抒情、寓情于物)的写法。如元代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好,只留清气满乾坤)这首诗,借梅花来寄托自己不与世俗同流、洁身自好的志向。现代余光中的《乡愁》则借“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物象抒发了对家乡与祖国的思念和热爱之情。此外,还有寓情于叙、直抒胸臆等一些写作手法,需根据具体诗词来判定其写法,在此不再赘述。
经过一个学期的练习,学生不仅提高了诗歌的朗读水平,答诗歌鉴赏题时也觉得得心应手了。 (责编 张翼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