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妈宝男关于父母的希望作文10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父母的希望作文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父母的希望作文 篇1
“家”是个充满了爱与温暖的地方,也是充满了批判与指责的地方。
天下父母心,所有做父母的,哪个不是尽心尽力地在教养孩子、疼爱孩子?尽管父母已经竭尽心力了,孩子还是会给父母出些难题。父母尤其不能理解的是,明明是用同样的方式教导小孩,但是不同的孩子就是会有不同的反应,譬如说:为什么有的孩子生来就乖巧听话,有的孩子却总是要搞叛逆?有些父母甚至对某些宗教的说法很认同,例如“有的孩子是来报恩的,有的孩子可能是来讨债的。”父母对孩子不同的表现,显得相当无奈,最后只能承认:“每个孩子,的确有不同的个性。”但是,让父母不能释怀的是“纵然每个孩子的个性有所
体育锻炼的好处>描写雾凇的诗句不同,天赋也各有差异,但只要好好的努力,都会有不错的表现,做个学生,就该读书,该为自己负责,这些道理可都是一样的啊!”
父母常理直气壮地告诉孩子:“你考的好不好,我们其实并不介意,问题是,你尽力了没?”这句话听起来,挺有道理的,好像做父母的,是多么的明理与宽大,你看!我们做父母的并不是很在乎你的成绩喔!我们所在乎的,其实是你求学的态度啊!想想看,你的态度够认真吗?你真的尽全力读书了吗?父母说这些话,真是用心良苦!因为想要让孩子对自己的学业负起责任来。所以孩子啊!读书可不是为父母读的,是为了你自己而读的啊!你自己的前途,自己要负责,考试的成绩我们可以不计较,但是请问:“你尽力了吗?”
七绝平仄涂自强的个人悲伤当父母问孩子“你尽力了吗?”这句话时,背后的含义,其实带着一种强烈的质问,要求小孩应该要自我检讨。意思是说:“问问你自己吧!尽力了吗?你对得起我们吗?对得起自己吗?你想欺骗谁啊!如果真的尽力了,怎么会考成这样呢?所以好好的想一想吧!”父母简单的一句话,听来是非常的有道理,但却也为孩子带来极沉重的负担。父母一般会说“怎么说?难道孩子不该学习为自己负责?孩子将来是否能功成名就,是否能吃香喝辣,难道我们做父母的要负责吗?我们这句话哪里说错了?”
没错,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负责,每个人都应该要有担当,每当我们自己表现不理想的时候,就会开始检讨、反省自己,想要知道“究竟是哪里做错了?究竟自己是忽略了什么地方?事情到底是在哪一个阶段出了问题?”这一连串的检讨与反省,其实经常让我们彻夜难眠。我们的教育早就告诉了每一个人,什么是应该的、什么是不应该的,所以在父母与孩子的心中,父母的希望作文 都有着一把共同的度量衡、有着社会所公认的标准,用来评判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好的、什么又是不好的。孩子当然也会不断地检讨自己、反省自己,孩子会想:“我是怎么了?我怎么又做错了?为什么我总是做不好?为什么我总是比别人差?我真的已经尽力了吗?也许我刚才不该打盹的!我才读了一个小时的书,怎么就休息了?我真的是太懒惰了!听妈妈说,王妈妈家的小孩,只要一拿起书,就会读到三更半夜,人家是多么的努力,我却经不起瞌睡虫的袭击,居然一下子就睡着了。像我这样的懒惰鬼,功课怎么会好呢?而且,我刚才也不该偷看漫画的,虽然是很想看,但是看这些东西对功课有帮助吗?我真是对不起父母,他们那么辛苦地工作,我真是太不孝顺了。”像这样充满了自责与愧疚的话,我不知听过多少的孩子说过了,看得出来,他们是多么希望自己能达到父母的期望啊!所以当父母露出失望的神情时,孩子就会开始暗自开“检讨会”,不断地质问自己“你尽力了吗?你尽力了吗?”
这句话最大的威力在于,“检讨会”会没完没了的开下去,由于罪恶感的作祟,孩子在检讨完之后,会再一次地重复检讨自己,孩子会不停地问自己:“我真的尽力了吗?”最诡异的是,每当你愈是批判自己,你就愈可以到更多自己不好的地方。于是,在过多的检讨与反省后,孩子就有可能让自己产生出更多的内疚与罪恶感。许多父母告诉我:“我们真的一点都没有要求孩子,但是孩子他的自我要求很高,也不知他的压力是哪里来的?我们常要他早点睡,但是他却坚持还要读书,他自己的压力大,我们也没办法!”请问,孩子的自我要求很高,是来自于哪里呢?也许孩子已经很累了,也很想去睡了,但这时内在批判的声音就会出现来督促他:“你尽力了吗?你这样就算尽本分了吗?”于是神经再度的绷紧“好吧!就再多读一会儿吧!免得考得不够好,对不起父母!”
父母的希望作文 篇2
暑假期间,西藏中学组织同学们到云南参观,大家兴奋地拍照留念(左二为作者)。
“蓝天丽日,每一片阳光,总是那么亲切,勤劳的人们在这里生息,千百年来的风霜汇聚,更迷人……”都说藏族同胞能歌善舞,尽管我个人的声乐天赋似乎有负于这样的赞许,但从藏族人民主流讲,这是一种赞许,也是客观评价,所以我想用一首歌的歌词来开始我的故
事。
作为一名藏族女儿,我一直认为,我们民族不仅能歌善舞,而且是一个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民族。我爱我的民族,也爱我国其他55个民族,一种血肉情意已经深入我的骨髓。
时间是最稀缺和宝贵的资源,36岁的我已经深刻地意识到了这一点,我短短的人生经历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经历,今天想和大家一起分享的是我青少年时期的故事。
我是一个地道的拉萨姑娘,在我小的时候,拉萨的汉族同志特别少,我身边的大人们都把人作这样的划分:他是国家干部,他是居民。民族干部子女和汉族同志接触得多,会讲汉语,居民们都不会。我们家里只有父亲是国家干部,我们又住在居民区,所以只有爸爸会讲汉语,我上小学的时候一点儿汉语都不懂。那时我和弟弟以为“新娘子”是一句骂人话,吵架的时候会经常对骂“新娘子、新娘子”。
有意思的是,尽管我和母亲都不懂汉语,但我上小学时,我母亲坚持要我到汉族班去读书,她觉得学习汉语非常重要,学习汉语会有更好的前途。现在想来,我母亲作为一个普通的藏族妇女还是很有远见的。然而可想而知,我的小学一二年级过得是多么艰难。
小时候的我非常腼腆且固执,虽听不懂汉语,但不哭也不问,大家给我起了个外号叫“泥菩萨”。我们班上有个和我一般大的汉族女同学,我很喜欢她,每次她跟我说话我都特别高兴,我也能感觉得到她也非常愿意和我在一起。尽管俩人语言不通,但下课时我们总会凑在一起玩。她有时看着我,会边说着什么边指指我的衣服,又指指她的衣裳。我不知道她在说什么,当时我的理解是她在和我比谁的衣服漂亮。我那时有一件父亲从内地给我买回来的花上衣,我觉得特别美,为了跟那个女同学比漂亮,我一直穿着那件上衣,每次母亲要给我换下来洗的时候,我都又哭又闹。遗憾的是,还没等我学会汉语,那位女同学就和她的父母调回老家了。又过了若干年,我才明白,那个女孩当时是在和我比谁的衣服干净而不是漂亮,可当时的我一点都没明白,想想很是惭愧。
父母的希望作文 篇3
苹果怎么画简单又好看孩子从一出生就是带着父母的希望诞生的,父母给孩子设定了很多规划,很多自己没有完成的梦想也需要孩子去实现。孩子要学习这个,孩子要学习那个。父母决定要把孩子培养成优秀的人才,并且要求自己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一代有一代的梦,一代有一代的理想。现在的孩子们则成了一台考试机、一台成人梦的复
印机、一张钢琴凳、一双红舞鞋、一只小青蛙、一支油画笔,反正想让孩子是什么,孩子就得变成什么。惟独不是父母自己。
现在的家长过去是由父母带大的,现在的孩子则是在幼儿园和学校里长大,孩子过早挂上月票或骑上山地车,奔波在城区街道上,从一个封闭的圈子再钻入另一个集中的圈子,繁重的功课就像狼在追羊,不仅使他们没有玩的时间,也减少了与成年人交往的机会。而传媒、电视给孩子的信息,明星对他们的影响,却远远超过父母。孩子基本上与父母的工作和生活隔离了,爹妈在干什么他们并不清楚,也不了解父母的甘苦。只是出于好奇,父母才偶尔带他们参观一下自己的工作场所,只是出于礼节,才去见见祖父母。正是周边环境的封闭,造就了“大公主”和“小皇帝”的习气。
当年父辈们80%都是自己去上学,现在只有7%的孩子是自己去上学。为了让孩子能遂父母的愿,家长对孩子是百依百顺,为子女付出多少血本都在所不惜。家庭在消费和支出的意向上,为孩子的'开销或孩子的选择意向竟占家庭比重的22%~40%。父母们由于“出了血”,一不如意就冲孩子大吼大叫:竞争,竞争,否则扫马路去!孩子们则根本不当回事,心里在嘀咕:你也没混出息。两代人的冲突,好像他们面对的不是同一个时空,也不是同一个
社会。与上代人相比,今天的孩子简直太不幸了,孩子从小就进入一个太紧张的时代。大人们只是想着孩子小学要择校,中学要重点,大学要名牌,一路杀过去,出国、留学、个好工作。可人们似乎忘了,他们还是孩子,他们要玩,要欢乐,还要听故事。
在一项对上海学生的调查中显示,大多数中小学生的学习时间过长,平均作业量超过国家规定的一倍以上。一般小学生除了上6节课之外,还要完成教师、家长布置的作业,加上参加学校夜托班、提高班、家教辅导班等,共计454小时,人均每天学习时间总计为1054小时,大大超出国家教育部提出的小学生每天学习时间6小时的规定。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