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课教案(一)
教学内容 | 一、投掷:投准 二、跑:变向跑(沿圆圈跑) | |||||||
教学目标 | 1、认知目标:理解投掷的基本技术原理和变向跑的技术要素。 2、技能目标:初步学会合理的投掷技术动作,进行器械投准的方法。学会变向跑的技术动作,掌握好适当的身体倾斜角度和合理的摆臂方法。发展学生速度、灵敏、柔韧、协调等身体素质。 3、情感目标:通过投掷和变向跑的教学,使学生初步具有良好的组织纪律观念、竞争意识、团结协作精神,勇于克服困难等意志品质。 | |||||||
课的部分 | 教学内容与练习手段 | 组织教法、学法和要求 | 时间安排 | 运动负荷 | 教学目的 | |||
时间 | 次数 | 强度 | ||||||
开 始 部 分 4’ 准 备 | 一、体育委员整队,报告人数。 二、师生问好,宣布课的内容和要求。 三、处理与安排见习生 四、队列练习:蹲下及起立。 五、反应练习: “弹钢琴” 方法:学生的四列横队依次代表“Do,Re,Mi,Fa”四个音符。老师唱某音时,代表该音的一列学生下蹲,其余为立正姿势。 一、游戏: 组点着地 方法:在慢跑中,学生听教师喊数,按数目组合人,并用身体任何部分接触地面。 | 组织:成四列横队集合 教法:听教师的口令集体练习。 要求:注意力集中,步调一致。 教法:教师讲解方法,学生听口令练习。 要求:注意力集中,反应迅速。 组织:圆圈队形 教法:教师讲解游戏方法,学生按教师要求进行练习。 | 2’ 1’ 1’ 3’ | 30” 30” 2’ | 3次 2-3次 | 小 小 中 | 加强组织纪律,明确课的内容和目的。 集中注意力,振奋学生精神。 检验队列练习效果,提高学生练习兴趣。 激发创造性思维,活跃课堂气氛。 | |
部 分 7’ 基 本 部 分 30’ | 二、配乐韵律操 1、肩部运动 2、体侧运动 3、体转运动 4、侧压腿运动 5、跳跃运动 一、投掷:投准 重点:投掷的准确性 难点:控制投掷的力量和出手的角度。 1、将投掷物上抛接住练习 a.上抛接住 b.上抛击掌两次接住 c.上抛后转体3600接住 d.自创动作,上抛接住 2、学生练习对地投 3、将投掷物投中地上小圈 4、将投掷物投中目标练习 二、变向跑(沿圆圈快跑) 重点:合理的身体倾斜角度和正确的摆臂动作。 难点:控制重心,克服离心力。 1、原地练习沿圆圈跑时身体倾斜的手臂摆动的动作。 2、逆时针方向跑动练习 3、顺时针方向跑动 4、沿圆圈快跑接力 | 组织:同上 教法: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学生跟着教师一起做。 要求:动作到位、准确、协调。 组织:同心圆 教法: 教师讲解示范,学生练习。 教师巡回指导,讲评问题。 分组进行投准比赛。 要求:上、下肢协调用力。 组织:圆圈队形 教法:教师讲解并示范完整动作,学生练习1、2、3。 针对出现问题,教师讲评。 学生练习4。 要求:动作正确,认真练习。 | 4’ 2’ 2’ 4’ 8’ 3’ 1’ 1’ 9’ | 3’ 1’ 30” 1’ 1’30” 30” 30” 30” 2’ | 均为4x8拍 5-6 5-6 3-5 3-5 1-2 3-4 5-6 2-3 1-2 1-2 1-2 | 中 中 中到大 | 为以下的教学活动做好身心准备,预防和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 提高学生练习兴趣,发展上肢力量。 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发展学生个性。 体会挥臂、鞭打、协调用力。 初中教案控制投的力量和出手角度,提高投掷的准确性。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激发学生练习兴趣,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和良好的组织纪律观念。 体会正确的动作要领,让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 全面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和控制身体能力,培养学生遵守规则、尊重对手的竞争意识和团结协作精神。 | |
结 束 部 分4’ | 一、集合放松舞蹈 《幸福拍手歌》 方法:随着乐曲起,学生以跑跳步等舞蹈步法配以拍手、拍肩、跺脚等动作进行放松。 二、本课小结 三、收集器材 四、师生道别 | 组织:圆圈队形 教法: 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学生跟着教师做。 在音乐伴奏下师生一起做。 要求:轻松、快乐。 | 4’ | 1’ | 1次 | 小 | 培养学生韵律感、协调性和美感,使学生的生理、心理都得到放松。 | |
场 地 器 材 | 体育场 自制沙包每人一只 气球四只 录音机一台 录音带一盒 | 预计练习密度:35%左右 | 预计生理负荷曲线 | 略 | ||||
案例评析:这是一张中学体育课最正规的传统教案。除了那条预计生理负荷曲线省略了以外,几乎是齐全了所有应该写的东西。国外有人评论我们中国的体育课教学,称之为“苏州园林式的教学”,其精雕细刻的程度几科是完美无缺的。请看,学生活动的时间都是以“秒”为单位来计算的,可能这也是其他任何一门学科做不到的。这种以运动量负荷,包括强度与密度的估算,实质上是竞技运动训练的模式翻版,在这种环环扣紧的模式教学中,很难体现出人的个性差异,这怎么可能让学生获得真正的欢乐呢?
这里更带来了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评优课究竟是评教案呢还是评教学过程和效果。评优标准究竟是重表面现象呢还是重实际?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