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沈从文小说《边城》的诗化特:分析沈从文边城的艺术特
关键词:沈从文小说《边城》诗化特摘要:《边城》是沈从文“诗化系列小说”的代表作,研读《边城》后觉得其诗化特主要有四个方面:故事情节充满浪漫的诗意,环境描写洋溢浓郁的诗情,语言表达蕴含丰富的诗味,人物形象彰显鲜明的诗性。
中国现代文学大师沈从文曾称自己是20世纪“最后一个浪漫派”,他在《水云――我怎么创造故事,故事怎么创造我》一文中写道:“我准备创造一点纯粹的诗……完美爱情生活并不能调整我的生命,还要用一种温柔的笔调来写爱情,写那种和我目前生活完全相反,然而与我过去情感又十分接近的牧歌,方可望使生命得到平衡。”他还宣称“有人用文字写人类行为的历史,我要写我自己的心和梦的历史”。沈从文正是在这样的创作动机的驱动下,用勃发的内心激情和温柔的抒情笔调,为人们创造出一个个具有浪漫彩的传奇故事,编织出一个个富有诗情画意的理想梦境,谱写出一曲曲充满乡土气息的田园牧歌,形成了包括《边城》《萧萧》《三三》《月下小景――新十日谈之序曲》《媚金•;豹子•;与那羊》等在内的“诗化系列小说”,其中《边城》是沈从文“诗化系列小说”的代表作。研读《边城》后觉得其
诗化特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故事情节充满浪漫的诗意
一般来说,小说是由故事情节编织而成,其结构是由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个部分组成。沈从文小说《边城》以翠翠的爱情悲剧作为线索,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湘西地方的环境美、风情美和人性美。《边城》的结构异常完美,整部小说共二十一节,第一至三节是故事的开端;第四至十九节是故事的发展;第二十节是故事的高潮;第二十一节是故事的结局。然而,《边城》二十一节,各节起讫圆满,宛如二十一首散文诗,而且一气呵成,又像一首二十一节组成的长诗。
《边城》的第一至三节主要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沈从文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以温柔的抒情的笔调,创造出“山美、水美、人更美”的田园诗的意境。你看主要人物的出场一半是“梦”,一半是理想的“现实”;主人公翠翠的诞生是其已故父母浪漫爱情的结晶;翠翠的长成和命名、老船夫的工作和性格与充满浪漫诗意的湘西有密切的关系;“这人家”的成员:“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沈从文把黄狗看成是“这人家”的成员,显示了人与自然万物的亲密关系,颇具浪漫的诗意;顺顺的发迹、家庭组合、掌水码头的事、两个儿子的命名和边城的民风、民俗等等,无不充满浪漫的诗意。
《边城》第四至十九节是故事的发展,沈从文以边城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为平台,用倒叙的方法,追述两年前第一个端午节以来发生的事情。
第一个端午节翠翠在河边看龙舟。当赛龙舟活动接近尾声时,翠翠与傩送二老初次相遇,二老的一番好意却被翠翠误解为“恶意”,并被翠翠轻轻地骂一顿:“你个悖时砍脑壳的!”接着,二老又把翠翠的恶意之言误解为“好意”。后来,二老派家里的伙计打着火把送翠翠回
家,翠翠回家后为自己先前骂人的那句话“沉默了一个夜晚”。沈从文对翠翠与傩送的误解以及误解后双方的言行举止进行绘声绘的描写,充满浪漫的诗意。
第二个端午节翠翠在河街看龙舟。翠翠一心想看看心上人――二老,“却不曾见及这个人”,后来,“从祖父与那长年谈话里”得知“二老是在下游六百里外清浪滩过端午的”。翠翠这个端午节虽然没有见到二老,却认识了二老的哥哥天保――大老,而且还得到顺顺叫大老送给她的一只“白鸭子”和许多尖角粽子。祖父好高兴,翠翠却不稀罕,因为翠翠的心一直惦念二老,而大老喜欢上美丽清纯的翠翠。在第三个端午节临近的前几天,大老向翠翠的祖父表白要娶翠翠为媳妇的心愿,大老言行举止使翠翠与二老平静的爱河中掀起一股逆浪,为充满浪漫诗意的爱情故事的发展埋下伏笔。
第三个端午节那天大清早二老借送酒葫芦给老船夫之机,邀请翠翠和老船夫到他家的吊脚楼上看龙舟,并与祖父谈了许多话,祖父听在耳里,喜在心头。而翠翠对二老的到来,表面是爱理不理,装作不认识,其实看在眼里,喜在脸上,甜在心头;特别是翠翠在顺顺家的吊脚楼看龙舟时得知:王团总看上了傩送,情愿以碾坊作陪嫁把女儿嫁给傩送,而傩送不要碾坊要渡船。顿时“翠翠脸发火发烧”,“心中不免有点儿乱”。这次活动结束时,翠翠与二老在河边再次相遇,俩人会心地微笑着与祖父一起回到他家的吊脚楼上。沈从文在此把翠翠与二老爱恋写得情真意切,且极富浪漫的诗意。
第三个端午节后,大老“走车路”,叫父亲顺顺委派杨马兵向祖父提亲,得到祖父的认可。翠翠得知“人来
做媒的大老”,“不做声,心里只想哭”。大老“走车路”又在翠翠与二老平静的爱河中再次掀起一股逆浪。后来兄弟俩互相表白爱上翠翠,相约采用边城人唱歌求婚的方式,进行公平竞争,让翠翠选择。大老知道翠翠喜欢傩送后,为了成全弟弟,驾船外出,不料意外身亡。二老自认对哥哥的死负有责任,且哥哥的尸体又没有到,心里非常悲痛,便去川东办货,然而,去回两次过渡,由于祖父说话不得要领,导致与二老的误会不断加深。祖父又不识
时务,对翠翠与二老的婚姻操之过急,让本来内心非常悲痛的顺顺产生误会,甚至有些恼怒了;祖父去核实“船总与中寨团总打亲家之事”,结果是“真的”,加上老谋深算的中寨人歪曲二老的意思,这给祖父在精神上以沉重的打击,祖父深感翠翠与二老的婚姻遇到了难以逾越的障碍。而年幼单纯的翠翠全部的心念都在自己的感情上,对一连串的误会造成的严重的局面毫无察觉,祖父又不能明讲,导致他钢铁般的心理防线几乎崩溃。沈从文运用一明一暗,一紧一松的表现手法,把翠翠与二老爱情故事的发展写得波澜起伏,富有浓郁诗意。
《边城》第二十节是故事的高潮。大自然的淫威给人类带来许多灾难,人世间的误会给人们的心灵留下许多创伤,祖父在翠翠与二老爱情故事的发展过程中,愿望与现实的差距和一连串的误会,产生了一个又一个解不开疙瘩,导致他在雷雨之夜带着许多心事去世。沈从文把祖父的死也写得富有诗的意境,祖父对自己的事有预感,人事与天象非常吻合。
《边城》第二十一节是故事的结局。沈从文采用浪漫主义的笔调把《边城》的结局处理得如诗如画,收到极佳的艺术效果。
首先,祖父安息后,这家人成员的变化充满浪漫诗意。这家人还是由三个成员组成:一个伯父,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使翠翠仿佛去了一个祖父,却新得了一个伯父。”而且这个新得伯父比祖父还祖父,说故事的本领比祖父高一筹,言行举止比祖父更加浪漫,天天嘶着个老喉咙给翠翠唱歌。尤其是他(杨马兵)年青时牵了马匹到碧溪来对翠翠母亲唱歌,翠翠的母亲不理会,到如今自己却成为这孤雏的惟一靠山,惟一信托人,充满了浪漫诗意和传奇彩。
其次,沈从文把故事的结尾处理得更是诗意盎然。《边城》的结尾写道:“到了冬天,那个圮坍了的白塔,又重新修好了。”此句展示出“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的意境(If winter comes, can spring be far behind?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西风颂》的诗句)。边城碧溪的“白塔”象征“理想的人生形式”,“白塔”的重新修好反映出沈从文对重建“理想的人生形式”的信心,也给读者对未来充满希冀。然而,作者笔锋一转,写道:“可是那个在月下
唱歌,使翠翠在睡梦里为歌声把灵魂轻轻浮起的年轻人,还不曾回到茶峒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这是神来之笔,宛如和尚撞钟,余音袅袅,回味无穷。这两句话是《边城》的“文眼”,暗示了二老的未来难以预料,翠翠的未来、茶峒人的未来、“理想的人生形式”重建都难以预料。但边城 沈从文
沈从文又不忍心让翠翠彻底绝望,而让她带着希望接受爱情的考验与磨难,等待恋人的归来;同时,也给读者留下希望、期待与遐想,创造出“希望与担忧同在,机遇与挑战共存”的充满浪漫诗意的艺术意境。
沈从文深谙“文似看山不喜平”之味,运用经纬交织与明暗结合的表现手法,展示故事情节;把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人与命运的抗争、人世间的许多误会,衍生出了多变的波澜。整部小说的故事情节写得起伏跌宕,波澜迭起,散发着浪漫的诗意,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二、环境描写洋溢浓郁的诗情
小说的环境有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之分。沈从文在《边城》中,对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运用抒情笔调进行绘声绘的描写,洋溢着浓郁的诗情,使人们对那“边城世界”充满了无限的遐想。
(一)自然环境描写洋溢浓郁的诗情
沈从文曾声称:“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他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他在这小小的边城世界中独享那份古朴清醇的自然神韵,用心享受那份来自大自然的优美馈赠,在看似简单的叙述中融会了他无限的情思。
《边城》主调是绿。“绿”象征着希望、和平、宁静;“绿”是诗的颜,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