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教师应根据儿童生理和心理特征,把音乐学习与游戏、舞蹈等有机结合起来,把抽象的音乐概念、复杂的乐理知识及枯燥的技能训练,转化成有趣的游戏、舞蹈等,使之生动、形象、具体,容易理解和接受。
关键字 音乐课;创新能力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在音乐课中,生动活泼的音乐欣赏、表现和创造才能,使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发挥。音乐教育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有着自己独特的形式,发挥着及其突出的作用。教师应根据儿童生理和心理特征,把音乐学习与游戏、舞蹈等有机结合起来,把抽象的音乐概念、复杂的乐理知识及枯燥的技能训练,转化成有趣的游戏、舞蹈等,使之生动、形象、具体,容易理解和接受。让他们动口、动手、动脚,也动脑,真正把学生从桌凳上解放出来,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获取音乐知识,激发学生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也受到美的熏陶。那么,如何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我认为,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努力转变教学观念
创新意味着对陈规的突破,对未知领域的探索。教学观念不转变,即使换了新教材,只能是穿新鞋,走旧路。教师本身要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才能引导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1.1要树立正确的创新观。众多教师总是把指导学生搞小制作、小发明当作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唯一途径,这是狭义上理解创新教育的含义,导致部分音乐教师认为音乐教育创不了新,把自己当成局外人。其实,音乐教学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它可以为学生提供更为自由、广阔的想象空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阵地。并且对音乐教学中如何对待学生创新问题也要正确的观念。笔者认为只要是班级或团队中别人没有说过的、没有做过的、甚至是学生个人没有经历或无法做过的,只要学生能从与众不同的角度思考一个问题,都应该认为是有较高价值的创新。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只有用正确的创新观念正确地对待学生创新,才能更好推动音乐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2要树立正确的师生观。《标准》中指出: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将教育的重点放在唤醒学生的全体意识,倡导和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性上。
能让学生说的老师不说,能让学生做的教师不做,变教师是演员为导演,变学生是观众为演员。
2积极探索教学方法
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是没能到教好他的方法。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努力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尽可能使每一个教学步骤都具有趣味性、启发性、创造性,尽可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1抽象概念具体化,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节奏是音乐的骨架,是组成音乐的基本要素之一。小学生正处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要使他们真正理解并掌握节奏,必须通过具体形象的事物、生动有趣的故事,运用视觉和听觉同步感知的方法来帮助他们理解。例如我们以往在教乐理知识二分、四分音符时,一般教学只讲二分音符唱二拍,四分音符唱一拍等,这些概念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既抽象又枯燥。在执教四年级《只要妈妈露笑脸》一课的节奏环节中,我大胆的利用学生本身作为节奏的组成部分。通过学生形象生动的节奏模拟,使学生得到直观的感性认识,从而解决了节奏难点。
学习× × × ×节奏。邀请四位同学搬椅子到前面来扮演每小节里面的四个拍子。第一个同学是第一拍,然后是第二拍,第三拍,第四拍。童年 歌词②学习×× ×× ×× ×节奏。再请三位同学分别坐在第一、二、三拍的旁边,他们三位就代表了两个八分音符,变成了×× ×××× ×节奏。学习×.× ××× ×-节奏。请第一拍左边的同学半蹲,第三位和第四位手牵手.节奏变成了×.× ××× ×-学习×.× ××× ×-节奏。请一位最胖的同学和第二拍的两位同学挤在一起,大家看三个人同座一张椅子,虽然很挤,但他们很要好,非要坐在一起,三连音怎么拍呢?当然要在一拍内完成,要均匀,速度要快.×.× ××× ×-生拍三连音节奏。以上的节奏练习别出心裁,学生热情高涨。在这个听、说、做得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思维也得到了很好地锻炼。
2.2开动脑筋编歌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音乐的丰富多彩源于创造,要给学生以创造的自由,把更多的空间留给学生主动思考和探讨。改变过去我说你听我问你答我教你唱等呆板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我选择简单而且贴近学生实际生活、易于创编的歌曲,利用让学生创编歌词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加深对歌曲的理解和记忆,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开阔了学生的思路。
2.3引导学生做表演,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应设定
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的内容、形式和情境,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采用音乐游戏、歌舞表演等多种教学手段,用以吸引学生的好奇心,以旺盛的求知欲和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他们积极探索,形成主动性。
2.4根据歌词编故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著名日本音乐教育家高荻保沉说:学生只要有感觉音乐表现音乐的基本经验,再掌握一定的基本技能,运用已有技能进行想象,就可以进行创造。音乐教育正是进行创造教育,培养想象力、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学科。很多音乐都是有故事内容的,有些通过歌词可以知道,有些需要认真欣赏,体会其中的意境。让学生根据歌词编创故事,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更好地理解音乐。
2.5自制乐器奏歌曲,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我们经常说歌声伴随童年,乐器伴随童年。学生对乐器有着天生的喜爱,要加强学生对乐器的了解和运用,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自制简单的乐器,提高学生的综合音乐能力。经过一定的启发和引导,学生对自制乐器很有创新意识。有的用可乐罐装进少许沙做成的沙棰;有的用废旧的碟子做成小镲的;有的将风铃取出几串做成碰铃;有的在圆珠笔内安装铁条模仿笛声的;有的摘来叶片吹奏的;有的在啤酒瓶中装上不同量的水模仿木琴;去年在全区首届音乐教师教育会上,我上了一节音乐主题拓展活
动课”——《拥抱春天》,在最后一个环节中我指导同学们用自制乐器合奏歌曲《春天在哪里》:叶片出小鸟的叫声;串铃出溪流的水声;沙棰出春风吹拂树叶的沙沙声;还有笛子碰铃竖笛等大合奏,虽然组合起来有个别不和谐的感觉,但他们都能用自己自制的乐器奏出自己的角,当你看到学生们如痴如醉的演奏自制乐器时,一种满足感油然而生。
综上所述,音乐学科对创造力的培养,是任何学科都无法相比的。在音乐教学实践中,教师始终注重让同学们在音乐活动中愉快地学习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要借音乐教学给学生搭建创新的舞台,让他们尽情地发挥和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