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的雨》教案
昆明的雨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昆明的雨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理解课文内容,品味文中语句,体会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思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平淡自然的语言风格,感悟作者对往昔的一种怀念之情。
二、教学重点: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昆明的雨的特点。
2.理解课文内容,品味文中语句,体会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思念。
三、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品味文中语句,体会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思念。
四、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雨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图片展示
二、学习目标
1.了解昆明雨的特点。(重点)
2.体会作者平淡自然的语言风格,学习作者通过拾取生活的琐事表情达意的写作手法。
3.感悟作者对往昔怀念的感情。(难点)
三、作者简介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中国当代著名的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联干部、《北京文艺》编辑、北京京剧团编剧。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他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其散文《端午的鸭蛋》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
四、背景资料
《昆明的雨》写于1984年5月19日,首次发表于1984年第十期的《滇池》。汪曾祺在西南联大和昆明生活了7年,这在他一生中是一个重要时期。在昆明,他不仅接受了良好的高等教育,结识了许多师长和朋友,开始走上文学创作之路,还结识了后来与他相知相爱的施松卿。对于有着强烈家乡情结的汪曾祺来说,昆明无异于是他的第二故乡。汪曾祺73岁生日时曾作诗一首:“往事回思如细雨,旧书重读似春潮。白发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忆儿时。”晚年汪曾祺的
诗文书画中,也随处可见他对故人、故土、故事的魂牵梦绕的怀念之情。
五、检查预习
(一)读读写写
鲜腴(yú)青头菌( jùn )黄焖( mèn )鸡草茎( j īng )
松毛择(zhái )净炽( chì)红桂花绿釉( yòu) tái (苔)痕
(二)释词
1.鲜腴:新鲜,肥美。
2.方比:比较,比得上。
3.密匝匝:非常浓密的样子。
4.格调:指人的风格或品格。
六、初读感知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思考:
1.文章从赠送的画入手,写昆明的雨,有何效果?
2.文中为何大量写雨季的植物?
3.在作者笔下,昆明的雨有何特点?
4.文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美好情感?
关键词: 喜爱、赞美昆明的雨
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的风格。
圈点要求:
乡愁教案1.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双竖线、单竖线。
2.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方框。
3.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
4.有疑问的地方,用问号标注。
层次结构
第一部分(①②):由描述给宁坤的画入手,引出“我想念昆明的雨”,点明主题。
第二部分(③-⑨):详细描写昆明雨的特点以及雨季的一些植物以及相关的人和事。
第三部分(10、11):描写雨中的淡淡乡愁,再次点明“我”对昆明的雨的想念。
第二课时
七、精读品味
第一部分(1—2段)
1、题为“昆明的雨”,文章开头为什么要写给宁坤的画呢?
【答案】所画的倒挂而且开花的事物仙人掌、几朵青头菌与牛肝菌是昆明雨季特有的事物,也是下面所要写到的内容,为下文作铺垫,引出下文对“昆明的雨”的描述,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2.第二段运用了何种表达方式?有何作用?在文章结构上有何作用?
【答案】本段采用了抒情的表达方式,围绕“雨”,突出“想念”
二字,表达了作者对昆明雨季的怀念,引出下文。本题运用中间句(段)作用分析法。在结构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承接上文的画面介绍,引出下文对“我想念昆明的雨”的缘由的叙写。
第二部分(3—9段)
3.“昆明的雨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答案】昆明的雨不连绵,气压不低,所以是明亮的;雨季中植物枝叶饱满,泽浓绿,生命力旺盛,故说昆明的雨季是丰满的;这样明亮、丰满的雨季,令人喜爱动情,表达了作者对昆明的雨的喜爱之情。
阅读方法解密
赏析句子三步法。赏析句子是中考阅读常见题型之一,通常分三步:第一步,判断出句子运用的修辞或描写方法或表达方式或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形容词等;第二步,结合语境来分析其作用;第三步,出该句和文章主旨的联系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题模式:本句运用了……修辞手法(或描写方法或表达方式或富有表现力的词语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表达了作者(或人物)……的感情。
4.“这种菌子炒熟了也还是浅绿的,格调比牛肝菌高。”如何理解句中的“格调”一词?
【答案】“格调”原指“人的品格或风格”,此指炒熟后青头菌的诱人泽。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