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1.能积极参与音乐听赏活动,感受乐曲的基本情绪与意境。
2.通过欣赏乐曲,细腻感受乐曲不同段落表现出的不同情感。
3.了解曲作者马思聪的生平,并通过欣赏蒋兆和的《流民图》加深对乐曲的理解。
二.学情分析
《音乐课程标准》倡导完整而充分地聆听音乐作品,让学生带着问题,以整体听赏的形式进行教学,使听赏更具有目的性和方向性,同时感受小提琴的音特点及乐曲的基本情绪。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感受乐曲的基本情绪与意境。
教学难点:细腻感受乐曲不同段落表现出的不同情感。
四.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思乡曲的导入
谈话引课:
谈话:第一次离开家,离开父母外出,或第一次离开家住校时的感受。
学生:学生交流,谈感受:想哭、想家、想父母、惆怅、心里难受……
出示课题《思乡曲》。
师:在课题《思乡曲》中,哪个字是主体?
生:……
【设计意图:在引入环节中,用生活话题展开,营造了良好的思乡氛围,又为迅速介入思乡这一教学主题到了突破口,直入主题,导入新课。】
活动2【讲授】思乡曲讲授过程
听辨赏析:
1.完整听赏乐曲(要求:安静听赏,用心感受)
课件出示听赏问题:
(1) 乐曲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
(2) 整体上乐曲表达了怎样的情绪?
(3)直观感受上,你认为乐曲是有几部分构成的?
学生:听赏乐曲、探讨交流……
【设计意图:《音乐课程标准》倡导完整而充分地聆听音乐作品,此环节让学生带着问题,以整体听赏的形式进行教学,使听赏更具有目的性和方向性,同时感受小提琴的音特点及乐曲的基本情绪。围绕主题,紧扣目标,突出重点,在参与感受、互动探讨中,对乐曲做出初步的探究。】
2.再次听赏。
1)简介曲作者马思聪。(PPT)。
马思聪(1912—1987),广东海丰人,中国现代著名的作曲家、小提琴演奏家和音乐教育家。他1923年和1931年两度赴法国学习音乐,主修小提琴与作曲。学成归国后,一直从事音乐创作、演出和教育活动。新中国成立后,出任中央音乐学院首任院长。期间他受到迫害,于1967年到美国定居。
2)作品的创作背景。
1937年日寇全面侵华,东北沦陷,华北沦陷,无数中国人无家可归,四处颠沛,这一切激起了作曲家的无比仇恨。《思乡曲》深情、缠绵、忧伤的旋律,使无数背景离乡,妻离子散的人们坚定了打回老家去的决心。《思乡曲》成为当时一首很著名的抗日乐曲。
3)欣赏蒋兆和《流民图》(PPT)。
蒋兆和,我国现代卓越的人物画大师和美术教育家。《流民图》记录着日本侵略者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充满血和泪的作品,全画通过对100多个难民形象的深入描绘,以躲避轰炸的中心情节点出了时代背景和战争根源,直指日本侵略者对中华民族犯下的滔天罪行。
【设计意图:通过了解作者、创作背景、欣赏图片,增强对流浪和思乡的感受,催发学生与乐曲在情绪上的一种通感,为分段欣赏做准备。】
4)再次完整欣赏《思乡曲》,熟悉主题音乐。
乐曲采用内蒙民歌《城墙上跑马》的旋律,为带再现的三部曲式。
跟琴哼唱主题音乐。
【设计意图:在教学中要让学生领略一部音乐作品的美,基本前提就是去熟悉作品,熟悉作品的主题音乐,帮助学生加深记忆,以更好地感受作品的意境。】
3.分段欣赏。
对音乐演奏情绪进行对比
从力度、速度、旋律彩上进行对比
【设计意图:在欣赏音乐时,采用比较法,通过音乐要素的对比分析,让学生细腻感受乐曲不同段落表现出的不同情感,从而突破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活动3【活动】思乡曲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思乡曲的谱子范唱主题旋律。
2、请同学们跟琴唱谱。
3乡愁教案、填词演唱主题旋律(注意演唱情绪的把握)
活动4【练习】思乡曲练习过程
师:马思聪在美期间,最爱听、最爱演奏的作品就是《思乡曲》,他常凭栏而立,眼眺故国的方向,琴声未,已泪流满面,他时刻不忘祖国,还和女儿马瑞雪合作了另一首思乡作品《
乡愁》。有一首同名诗同学们知道吗?
生:台湾作家余光中的《乡愁》(屏幕展示《乡愁》)
2.师:请同学们伴着《思乡曲》的旋律,共同朗诵《乡愁》(注意节奏、语速、情绪的把握)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朗诵的形式表达思乡之情,更加深化了作品的主题。】
欣赏现场演奏《思乡曲》的视频。
师:《思乡曲》问世以来,受到无数人的喜爱,许多著名小提琴演奏家如:盛中国、薛伟、吕思清等都把这作为演奏会的保留曲目,很多人听后为之流下了热泪。在张学良将军的90寿庆上,有人点了这首曲子,老人听后,眼含泪水说:我要回家。”1997年,在香港回归的庆典上,浓浓的乡音扑面而来,流浪一个半世纪的儿女终于归来了,祖国母亲敞开了胸怀,然而马思聪没能回来,让我们用心灵呼唤吧魂兮归来,中国人民将永远怀念他,感激他。
(点击课件播放)
活动5【作业】课后作业
请同学们课后搜集有关思乡的音乐作品,下节课我们相互交流一下同学们收集的音乐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