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学科第二册教案设计 | ||||||||||||||||
科目 | 语文 | 年级 | 八 | 课题 | 3 乡愁 | |||||||||||
课时 | 授课 班级 | 授课教师 | 授课时间 | 年 月 日 午第 节 | ||||||||||||
教材分析 | 重点 | |||||||||||||||
难点 | 把握诗歌的主题,提高阅读和鉴赏诗歌的能力。(难点) | |||||||||||||||
课型 | ||||||||||||||||
学情分析 | 起点状态 | |||||||||||||||
潜在状态 | ||||||||||||||||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 | 把握诗歌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重点) | ||||||||||||||
过程与方法 | 熟读并背诵,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 | |||||||||||||||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 把握诗歌的主题,提高阅读和鉴赏诗歌的能力。(难点) | |||||||||||||||
教学重点 | 把握诗歌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重点) | |||||||||||||||
教学难点 | 把握诗歌的主题,提高阅读和鉴赏诗歌的能力。(难点) | |||||||||||||||
教学方法 | 1.诵读法;2.探究欣赏法;3.比较阅读法。 | |||||||||||||||
媒体设计 | ||||||||||||||||
师 生 活 动 | 备注 | |||||||||||||||
教学过程 | 【A:导入新课】 导入(一) 每个日落的黄昏,每个月圆的夜晚,每阵歌楼的雨点,每阵西风里断雁的叫声,都会牵动游子的离愁别绪,都会勾起对故乡的眷恋。“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思乡情结,“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的思乡情怀,“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思乡情愫,“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思乡之愁诉诸笔端,使我们品味到思乡的凄婉哀伤,感受到思亲的绵延久长。今天我们一起来赏读台湾当代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去体味一个海外游子对祖国的赤子衷肠。 【B:自主阅读】 1.作者简介 余光中(1929~2017)台湾诗人。1946年考入厦门大学外文系,1948年发表第一首诗作,次年随国民党军队赴台。1953年10月参加《创世纪》诗刊,致力于现代主义诗歌创作。主要作品有《乡愁》《白玉苦瓜》《等你,在雨中》等,诗集《灵河》《石室之死》等,诗论集《诗人之境》《诗的创作与鉴赏》等。 2.根据你的积累,完成下面的思乡思亲名句。 (1)近乡情更怯,__不敢问来人__。(宋之问《渡汉江》) (2)人归落雁后,__思发在花前__。(薛道衡《人日思归》) (3)__此夜曲中闻折柳__,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4)无端更渡桑干水,__却望并州是故乡__。(刘皂《旅次朔方》) 3.诵读,整体感知诗意。 (1)请学生默读,熟悉诗歌内容。 (2)朗读诗歌,体会诗作的意境和感情,并尝试划分诗的节奏和重音。 乡愁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C:合作探究】 一、朗读诗歌,感受诗意。 1.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四个小节的内容。 母子之别 夫妻之别 母子之别 家国之别 2.诗人所抒写的“乡愁”是怎样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加深、升华的? “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四个对象,分别是人生四个阶段“乡愁”的对应物。这四个阶段分别是: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 小时候,诗人离家,与母亲书信往来,乡愁寄托在小小的邮票上。长大后,为生活而奔波,与爱人聚聚离离,船票成了寄托乡愁的媒介。到后来,一方矮矮的坟墓,将“乡愁教案我”与母亲永远分开了!而现在,一湾浅浅的海峡将“我”与祖国大陆隔开。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了代表一人的家国之思。全诗在此戛然而止,留下长长的余味。 3.这四种对象前表修饰、限制的形容词和数量词有什么特点?它们共同突出了这四样东西的什么特征?在诗中有什么表达效果? “一枚”“一张”“一方”“一湾”四个数量词和“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四个形容词都以一种看似轻描淡写的方式,把乡愁浓缩于四个面积小程度轻的对象之上,恰恰反衬出诗人内心深处浓烈的思乡情感。 二、再读诗歌,体会情感。 1.“乡愁”本是一种抽象的情感,但在《乡愁》诗里,它转化成了具体可感的东西,作者是如何实现这一转化的? 诗人巧妙地将“乡愁”这种情感进行了物化,也就是到了它的对应物。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里,“乡愁”分别寄托在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等具体可感的对象上。这种技法,通常称之为“移情”,可以增加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2.诗人借助的这四个意象所表现的乡愁一样吗? 不一样。四个诗节分别表现的是母子之情、夫妻之爱、丧母之哀、恋国之思。前三个诗节写的是家愁,最后一个诗节写的是国愁,画龙点睛,乡愁的诗意升华为家国情怀。 三、赏读诗歌,探寻美点。 1.出这首诗中相同位置的字、词、句、段进行归类、品析,用“________美,美在________”这一句式把品析的结果说出来。 (1)美在结构,寓变化于统一。节与节之间整齐均衡,每节内部长短句错落有致,显现出层叠式的建筑美。 (2)美在韵律。重章叠词的运用,造成一种四环往复,一唱三叹的旋律,为全诗营造了一种低回惆怅的基调。 (3)美在对称。“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意象对应了四幅画面:母子别、夫妻别、生死别 、故国别。 (4)美在俭约、凝炼。作者精心选择了四个意象,凝聚了一份浓得化不开的乡情。 四、联想想象,体会乡情。 读一首诗,不但要去品味、去体验、去想象,还要去再创造。让我们放飞想象,就“乡愁是……”这个话题书写自己离家时的真切感受。 比如说,乡愁是故乡牛背上的短笛,吹响的是绿的乡音。 乡愁是一轮明月,镜子似的明月,照着家乡,也照着我。 乡愁是父亲宽广而厚实的脊背;是慈母“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无尽牵挂。 乡愁是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悠悠思绪;是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是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千古绝唱。 五、小结: 每个日落的黄昏,每个月圆的夜晚,每阵歌楼的雨点,每阵西风里断雁的叫声,都会牵动游子的离愁别绪,都会勾起对故乡的眷恋。今后无论走到哪里,同学们都不要忘记故乡,月是故乡明,回家的感觉真好! 【F:知识拓展】 1.这首诗用“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等意象来表现乡愁,将抽象的情绪物化了。在许多古典诗歌中,也运用了这种写法,你能说出一两个吗? 李清照在《武陵春》一词中有类似的写法,“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煜的《虞美人》中有“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有“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2.仿照诗作中的“乡愁是……”这一句也来写一写乡愁,可以是一句话,也可以是多句。 乡愁是一杯浓浓的酒 乡愁是一轮圆圆的月 乡愁是故乡那湾永远流淌的小溪 乡愁是那根在灵魂深处流动的血管 乡愁是远走时父亲久久的伫望 乡愁是别离时妈妈不断的挥手 乡愁是印刻在记忆中的古老童话 乡愁是人一辈子走不出的精神的家 | |||||||||||||||
板书设计 | ||||||||||||||||
课后反思 | ||||||||||||||||
九年级语文《乡愁》教案
本文发布于:2025-01-19 09:17:2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上一篇: 余光中《乡愁》教学设计
- 下一篇: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乡愁》教案
实时天气 2025-01-18 13:54:58发布
北京
-
温度:-3℃~9℃
西风
-
明天晴
9 东北风
-
后天晴
8 西南风
-
大后天多云
8 北风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