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的阅读复习分三步走:回顾经典,即立足课本,完成六个散文单元的复习;授之以渔,即让学生掌握散文阅读的规律、技巧;临渊垂钓,即通过阅读练习把前面积累的知识经验转化为阅读能力。
一、散文知识透析
散文最大的特点是形散神聚,阅读散文时,要透过“形”抓住“神”,要抓住文章的结构和线索,要注意欣赏优美的语言,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一)散文分类。根据表达方式侧重点不同,一般把散文分为记叙散文、抒情散文和议论散文三类。
抒情散文:或托物言志,或借景抒情,或直抒胸臆。如《春》《白杨礼赞》。
记叙散文:以叙事写人为主。其特点是:叙事,情节不求完整,但很集中;写人,形象不求丰满,但要鲜明。例如《背影》《苏珊·安东尼》。
议论散文:偏重于议论的散文。它同一般议论文一样,要求观点鲜明,以理服人。但它不需要逻辑推理,严密论证。如《家》,作者借助三个形象的比喻,诠释了家的内涵。
(二)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如象征、衬托、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寓理于事、融情于事、先抑后扬、以小见大等。
(三)散文的线索。散文线索就是文章结构的红线。抓住线索,也就抓住了作者的思路。根据文章中心需要,可以以物为线,以事为线;可以以人为线,以情为线;也可以以时间为线,以地点为线。线索一要注意文章标题(有的标题直接揭示线索,有的标题包含线索的因素);二要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三要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因为散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
(四)散文的主题。散文的主题就是作者对社会、人生或自然的感悟。把握住作者融会在文章中的主观感受,就能挖掘出文章的深刻意义。
(五)散文的语言风格。一般来说,写人叙事散文,语言质朴自然;写景状物散文,语言生动形象;议论性散文,语言深刻隽永。
二、散文阅读考点分析及常见题型
(一)整体感知。考点:写了什么(文章的主要内容),为什么写(写作意图,即文章要表达的情或理),怎么写的(作者的行文思路)。
多数阅读题的第一题就是提问整体感知中的写作内容或写作意图,大多数信息能从文中到。
(二)辨析句子的修辞及其作用。考点:1.比喻:生动、形象。2.拟人:人格化、生动化、形象化。3.排比:加强语言气势。4.反问:加强语气。5.反复:强调。6.对比:突出主体事物的某一特征。7.对偶:句
式整齐,结构统一。8.夸张:极力表现。
(三)理解词语的语境义。要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原则,要注意联系上下文,切忌“断章取义”。如《一位母亲与家长会》的第2题:当儿子接到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时,母亲“悲喜交加,再也按捺不住十几年来凝聚在心中的泪花”,句中“悲喜交加”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四)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有深层含义的句子往往使用了某种修辞或写作手法,故意将句子的真实含义隐藏。要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就应先看清它所借用的“隐身术”,结合语境去分析。如《给我未来孩子的信》的第3题:“文中有这样一段话:‘这些高尚的情趣会支撑你的一生,使你在最严酷的冬天也不会忘记玫瑰的芳香。’这句话的实际意思是
什么?”
(五)理解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一般应从两方面去分析:1.内容上,应从句意和主题的关系上分析考虑。2.结构上,应从总领全文、引出下文、承上启下、前后照应、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点题、总结上文等角度去分析。
(六)仿写句子。如《给我未来孩子的信》的第4题:“你的心要如溪水般柔软,你的眼波要像春天一样妩媚。”方法:
一仿句式结构:你的要如般
,你的要像一样。
二仿修辞手法:比喻,还应注意本体与喻体之间的相似点。
三仿语法:填写的尽量是名词、名词、形容词。
四仿语意的内容和范围:应表达出与上下文和谐的句意,即希望孩子(你)要关爱他人,应珍惜与别人的交往与感情。
示例:你的话要如春风般温暖,你的笑容要像阳光一样灿烂。
(七)根据语境,补写心理活动或语言描写。如《一位母亲与家长会》的第4题——他边哭边说:“妈妈,我一直都知道我不是个聪明的孩子,是您……”请发挥想象把孩子未说的话补写出来。方法:
1.用第一人称;
2.需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仔细研读具体语境。
(八)考查相关的古诗文。如:“第四段中‘在某一个金戈铁马之夜’一句,人们会不由得想起宋代一位著
名诗人的名句。请写出诗人的姓名和诗句。”(陆游: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九)自拟题目并作答。此类题目一般从内容、结构、写法、语言入手命题,如:阅读第五段,请你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并做出答案。
方法指导:如问一个句子的修辞及其作用;仿、续写句子;理解重点语句在文中的作用及深层含义;概括段意;谈谈读完本段后的感受等;自选两处作批注。
(十)开放型试题。这类题是阅读的压卷题,也是必考题型。如《一位母亲与家长会》的第5题:你赞成文中老师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吗?如赞成,请简述理由;如不赞成,请为文中的老师提一条建议。
考点:一般以启示感悟和对作者感情、观点进行评价为常考题型。
方法:启示应从原文引出;评价应表明态度及说明支撑的理由。特别注意题目是否让举例或结合实际,要把题目中所要求的全部答出来。
初中散文阅读相关知识及得分技巧
一、分类(根据对象及内容分为三类):
1、记叙性的散文——写人叙事类。
①写人的散文:描写人的某种精神面貌,通过他的言谈举止,为人处世来达到显示性格的目的,进一步对要写的这个人的行为品质进行评价,然后表明作者对某种精神的评价,对人的某种精神的评价,或赞美,或否定。
②叙事的散文:记事的目的是写人,写人的目的是突出人的性格,写人的性格的目的是展示人的精神,表明对这种精神面貌的态度,或赞美,或否定。
2、描写性的散文——写景状物类,即抒情性散文。
①写景类的散文(情景交融的、借景抒情):一般先作情绪上的铺垫,暗示文眼——写景
状物,突出特点——景物特点与人的心情相合,使人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回扣主题,表达作者的好恶、希望、追求。
②状物类的散文(托物言志的、以物喻人):写景状物,突出特点——景物的特点与人的性格的某一方面有相似点,从而使所写对象具有了象征意义,即具备了人才有的精神面貌——进一步评价这种人类才具备的精神内容——突出主题,回扣中心,表达作者的好恶、希望、追求。
3、议论性的散文——哲理性散文(初中不作要求)。
二、方法:理材料,抓线索,识文眼……
1、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2、理顺序。研究记叙的顺序(顺叙、插叙、倒叙)、文章怎样过渡和照应、如何开头和结尾
3、抓线索。线索是情节发展的脉络,线索的作用在于联系事件和场面,贯串情节。一篇文章以什么为线索,是由文章的中心决定的。根据文章中心需要,可以①以人为线,②以事为线,③以物为线,④以情为线,⑤以时间为线,⑥以地点为线。总之,凡能贯串繁多材料,体现材料间内在联系,有利于中心、事件、活动的,都可以作为文章的线索。把握文章的线索,有利于把握文章的内容、结构以及所表现的中心思想,读起来整体感更强。有的文章有明(事件)、暗(感情)两条线索。
4、品情感。阅读时,首先要把握住作者的感情脉搏。在人物的描写、事件的记叙中融注作者深切而独特的情感。
5、析哲理。作者在文中所抒发的情感,往往是作者对生活的高度认识,即思想的升华。借物抒情之作,在阅读时,一定要把握作品的立意,透过关键词句(段)去体味作者所寄寓的道理。抒情散文中的“哲理”常常隐含在以下几方面:①文中的警句;②篇末的结束语;
③神话、传说、典故的类比;④象征;⑤“物”的形象。
三、考点及答题指导:
1、表达方式有五种: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
记叙的作用:交代事件,刻画人物,突出中心
议论的作用:表明观点,点明中心
抒情的作用:表达情感,深化主题
第二人称的作用:便于抒发强烈的感情,更具感染力和亲切感。或:使表达的感情更强烈、更充沛。
2、描写及其作用:
⑴人物描写。
描写人物的方法有:①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正面描写)。
②正面(直接)描写、侧面烘托(间接)。③细节描写。
人物描写作用:形象准确地揭示了……人物的……心情(心理、性格)等。
⑵景物(环境)描写。
作用:①渲染了……的气氛(氛围);
②烘托了……人物的……心情、性格等;
③推动情节的发展,为下文……(情节)做铺垫;
④深化作品的……主题;
⑤暗示社会环境的……;
⑥交代人物活动的时间、环境;
3、议论的作用:抒发作者……情感,画龙点睛,突出……中心,深化主题。
4、修辞手法及作用:
常见修辞:比喻、排比、对比、反复、反问、反语、借代、设问、引用、夸张、拟人、对偶。
⑴比喻的作用:把……比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物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感情。散文阅读
⑵排比的作用:强调了……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语言气势,表达了作者的……之情。
⑶拟人的作用:赋予……物以人的动作(情感),写出了……特点,表达了作者的……之情。
⑷对比的作用:通过……与……相比,突出了……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之情。
5、表现手法(写作手法):
表现手法(写作手法):对比衬托、画龙点睛(卒章显志)、铺垫(引出下文、铺陈夸张)、想象、联想、象征、托物言志(借物抒情、以物喻人)、以小见大、欲扬先抑、设置悬念等。
6、结构方面关键句的作用:
⑴、首段或段首、篇首:开篇点题(开门见山、开宗明义);总领下文;渲染气氛:
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埋下伏笔(为下文作铺垫)。
⑵、中间过渡段: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⑶、尾段或段尾、篇尾:总结上文;画龙点睛、深化主题(卒章显志、点明中心);前后照应(首尾圆合),使结构更加严谨;发人深思、耐人寻味,给人“余音绕梁”的感觉。
7、关键词的赏析:
⑴、该词的本义;
⑵、该词的深层含义(比喻义、引申义、象征义);
⑶、该词在本句中的含义(对句子内容的理解),结合句子作答;
(4)、该词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8、关键句的赏析——四抓四联系:
四抓:抓关键词、抓修辞手法、抓表现手法、抓表达方式(描写);
四联系:联系上下文、联系主题、联系作者情感、联系写作背景或目的。
四、阅读步骤:
第一、巧用信息整体把握。第二、确定区域圈点勾画。
第三、注意摘取原文。第四、“十六字”方针。
1、字不离词。
2、词不离句。
3、句不离段。
4、段不离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