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原文及翻译注释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原文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译文
  翻滚的乌云像泼洒的墨汁还没有完全遮住天空,白花花的雨点似珍珠乱蹦乱跳窜上船。
  忽然间卷地而来的狂风吹散了满天的乌云,而那风雨后望湖楼下的西湖波光粼粼水天一片。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注释
  六月二十七日:指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六月二十七日。
  望湖楼:古建筑名,又叫看经楼。位于杭州西湖畔,五代时吴越王钱弘俶所建。
  醉书:饮酒醉时写下的作品。
  翻墨:打翻的黑墨水,形容云层很黑。遮:遮盖,遮挡。
  白雨:指夏日阵雨的特殊景观,因雨点大而猛,在湖光山的衬托下,显得白而透明。
  跳珠:跳动的水珠(珍珠),用“跳珠”形容雨点,说明雨点大,杂乱无序。
  卷地风来:指狂风席地卷来。
  忽:突然。
  水如天:形容湖面像天空一般开阔而且平静。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赏析
  此诗描绘了望湖楼的美丽雨景。才思敏捷的诗人用诗句捕捉到西子湖这一番别具风味的“即兴表演”,绘成一幅“西湖骤雨图”。乌云骤聚,大雨突降,倾刻又雨过天晴,水天一。又是山,又是水,又是船,这就突出了泛舟西湖的特点。其次,作者用“黑云翻墨”,“白雨跳珠”形
成强烈的彩对比,给人以很强的质感。再次,用“翻墨”写云的.来势,用“跳珠”描绘雨点飞溅的情态,以动词前移的句式使比喻运用得灵活生动却不露痕迹。而“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两句又把天气由骤雨到晴朗前转变之快描绘得令人心清气爽,眼前陡然一亮,境界大开。
  诗人将一场变幻的风雨写得十分生动。他那时是坐在船上。船正好划到望湖楼下,忽见远处天上涌起来一片黑云,就像泼翻了一盆墨汁,半边天空霎时昏暗。这片黑云不偏不倚,直向湖上奔来,一眨眼间,便泼下一场倾盆大雨。只见湖面上溅起无数水花,那雨点足有黄豆大小,纷纷打到船上来,就像天老爷把千万颗珍珠一齐撒下,船篷船板,全是一片乒乒乓乓的声响。船上有人吓慌了,嚷着要靠岸。可是诗人朝远处一看,却知道这不过是一场过眼云雨,转眼就收场了。远处的山依然映着阳光,全无半点雨意。事实上也确实是如此。这片黑云,顺着风势吹来,也顺着风势移去。还不到半盏茶工夫,雨过天晴,依旧是一片平静。水映着天,天照着水,碧波如镜,又是一派温柔明媚的风光。
  诗人先在船中,后在楼头,迅速捕捉住湖上急剧变化的自然景物:云翻、雨泻、风卷、天晴,写得有远有近,有动有静,有声有,有景有情。抓住几个要点,把一场忽然而来又忽
然而去的骤雨,写得非常鲜明,富于情趣,颇见功夫。诗用“翻墨”写出云的来势,用“跳珠”描绘雨的特点,说明是骤雨而不是久雨。“未遮山”是骤雨才有的景象。“卷地风”说明雨过得快的原因,都是如实描写,却分插在第一、第三句中,彼此呼应,烘托得好。
  最后用“水如天”写一场骤雨的结束,又有悠然不尽的情致。句中又用“白雨”和“黑云”映衬,用“水如天”和“卷地风”对照,用“乱入船“与“未遮山”比较,都显出作者构思时的用心。这二十八个字,随笔挥洒,信手拈来,显示出作者功力的深厚,只是在表面上不着痕迹罢了。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酔书》教学设计
  一.激情导入,了解诗人
  1、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历来被称为“诗词国度”,从小到大我们学了许多诗词,从这些优秀的诗词中,我们领略了大自然的神奇秀丽,感悟到人物的志趣情操。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诗词的殿堂,去感受诗词的无穷魅力。
  2、读读下面的诗句,知道这些诗句都是谁写的吗?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3、苏轼简介:对,就是苏轼。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世人称其为“苏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名列“苏、黄、米、蔡”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诗文有《东坡七集》等,词有《东坡乐府》。
  4、写作背景:1069年,神宗即位,任用王安石,支持变法。苏轼因上书反对,被调任杭州通判。苏轼在杭州待了三年,他疏通西湖,建筑苏堤,造福于西湖百姓,也写下了许多与西湖有关的诗。今天我们所学的就是其中最为有名的一首诗,出示诗题——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二、解诗题
  诗题中的“六月二十七日”指的是农历,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六月二十七日,相当于我们现在的七月下旬,那时候已经是暑气逼人的三伏天了。
  诗题中的“望湖楼”又名“看经楼”。五代时越王所建。在今杭州西湖边昭庆寺前。
  诗题中的“醉书”是指苏轼喝醉酒时所写。
  诗题连起来说就是六月二十七日这天,诗人在望湖楼上趁着醉意写下的一首诗,那么苏轼写下的是一首怎样的诗呢?
  三、明诗意
  1、出示诗。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的意思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2、请大家细细的读一读这首诗想一想,这首诗每一句分别写的是什么?
  3、 第一句“黑云翻墨未遮山”写云:黑云像打翻了的黑墨水,还未来得及把山遮住。诗中把乌云比作“翻墨”,形象逼真,写出了乌云来势汹汹。
  4、第二句“白雨跳珠乱入船”写雨:白亮亮的雨点落在湖面溅起无数水花,乱纷纷地跳进船舱。用“跳珠”比喻雨点,有声有。一个“跳”字,一个“乱”字,写出了暴雨之大,雨点之急。
  5、第三句“卷地风来忽吹散”写风:猛然间,狂风席卷大地,吹得湖面上刹时雨散云飞。“忽”字用得十分轻巧,突出天变化之快,显示了风的巨大威力。
  6、最后一句写天和水:雨过天晴,风平浪息,诗人舍船登楼,凭栏而望,只见湖面上无入水,水映天,水和天光一样的明净,一的蔚蓝。风呢?云呢?统统不知哪儿去了,方才的一切好像全都不曾发生似的。
  四、悟诗情
  1、雨后的西湖,天无边,水无边,水如天一样开阔,雨后的西湖,天空更加湛蓝,水面更
加明亮,雨后的西湖,天蓝蓝,水蓝蓝,天映水,水映天,水天一,多么令人心旷神怡的雨后美景!这样的景,真让人喜悦!真让人舒畅!真让人兴奋!此时此刻,苏轼完全被大自然的这一精彩的瞬间迷住了,完全被眼前的景象陶醉了,所以诗题中的“酔书”的“醉”字不仅有酒微醉的意思,更有陶醉的意思在里面,真所谓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