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三首》课堂笔记
一、会写的字
生字    读音    部首    结构    组词及造句
德    dé    彳    左右    品德  道德  他按照严格的道德准则生活。
鹊    què    鸟    左右    喜鹊  声名鹊起  喜鹊整天在喳喳叫。
蝉    chán    虫    左右    捕蝉  蝉鸣  蝉鸣声声,诠释着夏的酷热。
二、多音字
卷  juǎn  卷尺  卷发        juàn  画卷  试卷
散  sǎn  松散  散漫            sàn  散步  散发
三、课文解读之《宿建德江》
1、主要内容
《宿建德江》是一首抒写羁旅之思的诗。诗人通过写暮宿建德江畔所见之景,抒发自己的孤寂情怀。全诗的艺术特:此诗写羁旅愁思,情景相生,风韵天成,富有艺术美。
2、作者简介
孟浩然,字浩然,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他的诗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大部分作品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及羁旅行役的心情,有《孟浩然集》三卷传世。
3、字词解释
宿:住。
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经建德(今属浙江)的一段。
移舟:划动小船。
泊:停船靠岸。
渚:水中间的小块陆地。
客:指诗人自己。
愁:为思乡而忧思不堪。
野:原野。
旷:空阔远大。
天低树:天幕低垂,好像和树木相连。
月近人:倒映在水中的月亮好像来靠近人。
4、古诗大意
(1)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把小船停靠在雾气弥漫小洲边,夕阳西下漂泊的旅客更添惆怅。
(2)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原野空旷天幕低垂在树林后边,江水清澈倒映出明月伴我身旁。
5、诗文简析:
(1)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简析:这两句点题,介绍了诗人观赏景物的时间,立足点意象,和整篇诗的基调(欣赏景物的心情)。“移舟”就是移舟近岸的意思;“泊”有停船宿夜的含意。行船停靠在江中的一个烟雾朦胧的小洲边,这一面是点题,另一面也就为下文的写景抒情作了准备。“日暮”和上句的“泊”“烟”有联系,因为日暮,船需要停宿;也因为日落黄昏,江面上才水烟蒙蒙。又是“客愁新”的原因。“愁新”就是新愁,指寂寞之愁、孤独之愁、思乡之愁。诗人把自己说成是客,是因为他身处异乡,因仕途不顺,借旅行来排解自己的苦恼。一时间,满怀的愁绪涌上心头。
(2)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简析:第三句写江边的远景。“野旷天低树”,诗人站在船头,极目远眺,旷野中远处的天空比近处的树林还要低。第四句写江中的近景。“江清月近人”,江水清澈,倒映在江中的的月影,似乎更加靠近船上的诗人。这特殊的景象,只有立足于船上才能领略到。在这十分成功的对比描写中,表现了诗人含而不露的淡淡哀愁。
此诗前两句是触景生情,后两句是托景抒情。全诗淡而有味,耐人寻味。
6、重难点
(1)这首诗写的是怎样的景?从哪些地方发现的?
答:《宿建德江》是以舟泊暮宿为背景写了寒江、小舟、孤月、独客、老树、旷野,通过写暮宿建德江畔所见之景,抒发自己的孤寂情怀。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宿建德江》先写羁旅夜泊,再叙日暮添愁,抒发了自己的孤寂情怀。
四、课文解读之《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1、主要内容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描绘了自己在望湖楼上饮酒时所见到的西湖山雨欲来和雨过天晴后的景。才思敏捷的诗人用诗句捕捉到西子湖这一番别具风味的“即兴表演”,绘成一幅“西湖骤雨图”。
二、作者简介
苏轼,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枯木怪石图卷》等。
3、字词解释
醉书:饮酒醉时写下的作品。
翻墨:打翻的黑墨水,形容云层很黑。
遮:遮盖,遮挡。
白雨:指夏日阵雨的特殊景观,因雨点大而猛,在湖光山的衬托下,显得白而透明。
卷地风来:指狂风席地卷来。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的意思忽:突然。
水如天:形容湖面像天空一般开阔而且平静。跳珠:跳动的珍珠,形容雨大势急。
4、古诗大意
(1)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乌云上涌,翻滚的乌云像泼洒的墨汁 ,却又在天边露出一段山峦,大雨激起的水花如白珠碎石,飞溅入船。
(2)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忽然间狂风卷地而来,吹散了满天的乌云,而那西湖的湖水碧波如镜,明媚温柔。
5、诗文简析:
(1)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简析:第一句写云:黑云像打翻了的黑墨水,还未来得及把山遮住。句中把乌云比作“翻墨”,写出了云的来势,形象逼真。第二句写雨:白亮亮的雨点落在湖面溅起无数水花,乱纷
纷地跳进船舱。用“跳珠”形容雨点,说明是骤雨而不是久雨,有声有。“未遮山”是骤雨才有的景象,一个“未”字,突出了天气变化之快;一个“跳”字,一个“乱”字,写出了暴雨之大,雨点之急。
(2)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简析:第三句写风:猛然间,狂风席卷大地,吹得湖面上刹时雨散云飞。“忽”字用得十分轻巧,却突出天变化之快,显示了风的巨大威力。最后一句写天和水:雨过天晴,风平浪息,诗人舍船登楼,凭栏而望,只见湖面上无入水,水映天,水和天光一样的明净,一的蔚蓝。风呢?云呢?统统不知哪儿去了,方才的一切好像全都不曾发生似的。用“水如天”写一场骤雨的结束,又有悠然不尽的情致。这两句把天气由骤雨到晴朗前转变之快描绘得令人心清气爽,眼前陡然一亮,境界大开。
此诗将一场变幻的风雨写得十分生动。诗中用“白雨”和“黑云”映衬,用“水如天”和“卷地风”对照,用“乱入船“与“未遮山”比较,都显出作者构思时的用心。这二十八个字,随笔挥洒,信手拈来,显示出作者功力的深厚,只是在表面上不着痕迹罢了。
6、重难点
(1)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
答:描写的是夏季的景象。描写的景物有黑云、雨、风、湖水。
(2)诗中的比喻有什么作用?
答:诗用“翻墨”写出云的来势,用“跳珠”描绘雨的特点,说明是骤雨而不是久雨。“翻墨”与“跳珠”的比喻新颖而生动,绘绘声绘形,极为传神。
(3)这场雨有什么特点?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答:这场雨又大又急。从“跳珠”“乱入船”“水如天”可以看出这场雨很大;从“未遮山”“忽吹散”可以看出这场雨来得急、去得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