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教学目标:
1. 学会生字“遮”,理解诗词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大致意思;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
1. 学会生字“遮”,理解诗词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大致意思;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感受六月西湖在晴雨之时的奇特景象,体会诗人的情感和诗句的语言之美。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课前预习、收集有关雨的的诗句。
教学过程:
一、赛诗游戏,激发兴趣
同学们,最近中央台的《中国诗词大会》很火!飞花令也因此被人们所熟知,今天我们也来玩玩飞花令,以“雨”为题。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的意思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描写了春雨及时、润物细无声的特点。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描写雨的诗。
二、释试题,知诗人
1.请大家齐读诗题2遍,边读边思考你从题目中获取到哪些信息?
(知道"六月二十七日"是写这首诗的时间,此时正值四季中的盛夏,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经常
会有阵雨或雷雨出现;地点在望湖楼,坐落于西湖之畔,又名“看经楼”;事件是在喝醉酒的情况下写了此诗;)
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诗题的意思。“醉”字还有没有其他深意?我们接着学习,慢慢体会。
2.认识诗人
2.认识诗人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北宋著名文学家,其诗、词、散文等,成就极高,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是豪放派词人代表,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指名读)
认识了诗人,我们去读一读他写的诗。
三.初读:抓字眼,明诗意
1.请大家自由读诗4遍,要求:
读前2遍时,注意诗中的一个生字和两个多音字,争取读得字正腔圆;
读后2遍时,注意诗文内部的停顿,争取把古诗读通读顺。
谁来读?其他同学注意听,看他读准了没有。(指名读,师生正音)
2.学习生字。“遮”读翘舌音,是遮住、遮盖的意思。
“遮”是本课的生字,这个字很有意思!诗题中的时间“六月二十七”中的“二十”在古代读“廿”,把它变广一点再加上四点,就变成“庶”字(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再加一个走之底就是“遮”。
师范写。提示:上面“广”盖头,下面“之”托底,这样才能写地紧凑。给它组个词(遮住、遮盖)。请大家打开课本133页描一个,写一个。
同学们,这首诗有几句?(四句)每一句有几个字?(七个字)是一首七言绝句。有谁知道它的一般停顿方法?(2-2-3),你能给大家读一读吗?
其实后两句还可以这样画停顿,知道为什么吗?生试读。这是遵循情感表达的需要,这样才能把诗读出自己的味道来。
黑 云 / 翻 墨 / 未 遮 山 ,
白 雨 / 跳 珠 / 乱 入 船 .
卷 地 风 来 / 忽 / 吹 散 ,
望 湖 楼 下 / 水 / 如 天 .
卷 地 风 来 / 忽 / 吹 散 ,
望 湖 楼 下 / 水 / 如 天 .
还有没有比这更能体现诗情的读法呢?我们得细细品,慢慢悟。
4.自由轻声读诗,边读边用横线画出诗人登上望湖楼看到哪些景物?用圆圈圈出这些景物都有什么特点?(相机板书:云黑 雨白 风急 水蓝)
展现在苏轼眼前的俨然是一幅水墨丹青嘛!(指名读)
5.难怪国学大师王国维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读到此,你脑海里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想象一下你此时就是大诗人苏轼,站在万湖楼上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调动你全身所有的器官去感受,让你的画面丰富起来。(学生交流汇报)
6.带着这样的情感体验再去读读这首诗,全班齐读。
同学们读得真有画面感,读出画面感不算厉害,悟出诗里的情感才算高手。
四.品读:入意境,悟诗情
1.品读一二句诗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1)生齐读,边读边思考:这是一场什么样的雨?
你还知道形容雨大的成语有哪些?这么多成语都是描写雨大的,可是与苏轼笔下的急雨相比却缺少了语言的智慧。
(2)对比:如墨 似珠
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翻”字除了写出大雨来临前云的颜,更让黑云有了动态美,生动地刻画了黑云滚滚而来的气势。(谁能读出它的气势)(板书:翻)
“跳”字把雨点落地的状态写活了,让雨点都有了灵性,让我们走进雨中去感受一番。(大雨有声,大雨有,谁能读出它的灵动)(板书:跳)
让我们再来齐读这两句。这就是苏轼的智慧,这也是语言的魅力!
2..品读三四句诗
过渡:黑云翻滚,骤雨倾盆,这时风也不甘示弱,齐读三四句诗。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风?(突然,风狂)我们还学过带有“忽”字的诗句吗?(生:“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忽”字让你感受到什么?(雪来得快,下得大)还有其他带有“忽”字的诗句吗?(“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忽”字中感受汪伦踏歌相送的突然及让李白感受到突如其来的惊喜)……
“忽”字给李白带来了惊喜与感动,也给苏轼带来惊喜。因为苏轼看到了“望湖楼下水如天”的美妙情景。(板书:忽)
理解“水如天”:蓝;水天相接,不分彼此;广阔。
3.云散了,风停了,雨止了,此时的苏轼站在望湖楼上,看着眼前这突如其来的变化心
情怎么样?(惊叹 震撼 赞美)
让我们带这种惊讶震撼的心情再来美美的读一读这首诗。
4. 指板书小结:整首诗苏轼抓住“云”“雨”“风” “天” 给我们描绘了一幅“黑” “白”“蓝”相间的水墨画,抓住“雷声”“雨声”“风声”让全诗有声有。诗的前三句写动景,最后一句写静景,动静结合。全诗无一个“大”字,没用一个“急”字,却分明让我们感受到这场夏天的雨是个急脾气,来也匆匆,去也神速!这就是语言的凝练,也是古代诗歌的魅力,齐读全诗,再次感受。((板书:有声有 动静结合 疾)
5.听你们读得那么投入,老师都陶醉其中了。那课题中钟爱西湖的大诗人苏轼仅仅是喝醉了酒吗?这回他是沉醉在了西湖的景中。(教师在诗题的“醉”字上加上着重号)
6.这份陶醉让他终身难忘!15年后,50岁的他故地重游仍念念不忘---“还来一醉西湖雨,不见跳珠15年”,足见他对这雨的喜爱。让我们跟他一起记住那珍贵的一幕吧!
7.老师播放音乐,学生各种形式吟诵记忆《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电闪雷鸣,黑云像打翻了的墨汁翻滚着向我们涌来,“山雨欲来风满楼”,苏轼登上望湖楼,挥毫泼墨,画下了眼前这一副水墨画,齐读。
可是这黑云还未来得及遮住山头,这蹦跳着的雨珠便“噼里啪啦”窜入船舱,“大珠小珠落玉盘”,诗人诗兴大发,提笔写下这首诗,齐读。
顷刻间,云散了,风停了,雨止了,出现在诗人眼前的是蓝湛湛的天,碧澄澄的水,苏轼被这眼前这奇幻的景致震撼了,即兴吟出这首诗,齐读。
8.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下面我们也学着故人来吟一吟这首诗。(平长 仄短)
9.指名试背,齐背。
五.课外拓展,自学新诗
1.总结学习古诗的方法:查资料,释诗题,知诗人
1.总结学习古诗的方法:查资料,释诗题,知诗人
初读:抓字眼,明诗意
品读:入意境,悟诗情
2.苏轼与西湖有着不解之缘,他爱西湖,尤其对雨中的西湖情有独钟,第二年,他又来到西湖边泛舟饮酒,再次领略了西湖晴雨变幻的美景,他兴奋地又将这一切写了下来,看,就是这首诗: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空濛雨亦奇。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请大家结合诗文下方的注释及刚才学诗的方法步骤,自学这首诗。(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六.布置作业
1.继续运用所学方法,自学《饮湖上初晴后雨》;
2.搜集有关雨的诗句,对比品读。
七.板书设计: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云黑 翻 未
雨白 跳
风急 吹 忽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