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研究
浅析歌词创作中如何选用文字
陈珂  段容惠华东交通大学
歌词属于文学体裁中的一类,其有着自身的特点,也就是音乐性、文学性,并且言简意赅,影响深远。如今正被越来越多的老百姓所接受,越来越多的众逐渐加入歌词创作大军当中,而在一首歌里发挥着至关重要影响的是歌词,因此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于歌词创作中如何选用歌词进行尝试探究:
一、寻出最符合的代词
代词其实就是替换名词、动词的词,往往涉及到人称代词,比如你、我、他这样的,另外也有疑问代词,比如谁、什么、多少、怎么、这样的,指示代词比如这里、这样、这些、那么、那样、这样的。假使不能够有效的使用代词,或者对于代词的认知存在问题,就不能够有效的进行代词的使用。
二、积累比较经典的名词
名词意象于歌词里占有很大的比重,其影响就是令人形成画面感,让文章的主体变得丰富,在歌词创作中就常常选择部分十分经典的意象,这其中就包括:
1.“高山”、“河流”、“大江”、“长风”这样的此意象,往往和本身的豪情壮志具有十分紧密的联系,譬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2.“沙漠”、“古道”、“落风”这样的名词,绝大多数是表现出相当伤感的情感以及低落的情绪,这其中就包括: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3.梅、兰、竹、菊这样的意象绝大部分是用于展现本身的豪情壮志,高尚的道德情操,比如: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4.柳树、亭子、明月以上的景物绝大部分是表现分别的愁苦。比如: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高尚歌词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宋]柳永《雨霖铃》)
“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
([唐]李玉《九子坡闻鹧鸪》)
5.“太阳”、“春风”、“皎月”、“河流”、“花草”、“树木”这样的景物,古代的诗人绝大多数会通过以上的景物来表现出自己的闲情逸致。
意象本身就有着相当多样的作用,而以上所阐释的仅仅属于其众多作用中的一类,所以收集部分特殊的意象对于自身的歌曲的创作的情感展示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同样也是构成歌词画面、表达情感,是否能够打动人心的关键。
三、准确运用需要的助词
助词其实就是依托于别的词语、词组或者是句子当作辅助效果的词,往往其所在位置是句子的前中后,展现具体的语气,或者是使用在句子的中间来反映结构层次的情况,在一般的句式中,被大量使用的助词涉及到“的”、“了”、“着”这样的,而在过去的文言文中,经常能够使用到的助词包括“之”、“乎”、“者”、也这样的助词,而在其他的国家的语言里,助词其实主要就是一种修饰的作用,展现具体的体格情况,或者是给前置的词汇增加一定的意义,其作用比较强,但是自身的意义没有,并不能够单独的进行使用,同样并不具有词型的改变,而在类型上众多的研究学者,就各自的观点处于汉语层面里,助词和连词、叹词这样的一同归于虚词,并不能够揭示定义,但是能够展现语法的整体层次,或者是具体的语气与句子里,并没有任何的价值,同样也不具有一定的语法作用,并不能够独立的进行使用,属于独立性相对较差的一类词汇,往往的于一般的句子里,助词的读音属于轻声,在汉语里的助词有结构助词、语气助词等,语气助词又被叫做是语气词,同样有学者的观点是语气词需要属于单独的词汇前缀的结构助词,在一些情况下理解起来相当困难,但是同样能够令大家了解到具体的从属情况,的在上个世纪70年代之前并没有十分严格的说明,在过去经常的进行混用,有可能会出现通假字的情况,而在上个世纪70年代之后,其被明确属于定语状语,具体的说明如下:
经常被使用的助词包括语气助词,结构助词,还有时态助词,而语气助词包括“啊”、“啦”这样的语气助词;结构助词包括“了”、“过”这样的语气助词;时态助词包括“的”这样的时态助词。所以时态助词于歌词里使用的并不是十分清楚,而且被大量的进行使用,所以并不进行深入的分析。
1.“的”的核心作用就是展现前面的词或词组,属于定语。被大量进行使用的就是方面连接于形容词之后,来揭示后面的名词、代词,比如美丽的树木,同样能够连接于名词或者是代词之后,展现所属的关系,比如我的自行车,或者是连接于副词之外的实词之后,构成具有名词作用的词,于句子里来当做宾语来发挥效果,比如我们要的是和和谐的社会主义新生活。
2.“得”往往使用在动词、形容词的后面来展现后面属于来揭补语,可能或者是结果的大小,部分词典把以上的使用方法统称为介词。
3.“地”往往使用在副词之后,展现前面的词或者是词组属于状语,现在被大量错误使用的“的”字。“之”字当做结构助词时,具体的使用包括:
a)和一般形式的“的”字一样,比如“夫子之文章”。
b)没有任何的左右,其作用仅仅是表宾语提前,就“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莲之爱”代表的就是“爱莲”。
下转(第131页)
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