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宋代诗词概述
1.中国古诗演变的基本轨迹和诗体主要形式
2.关于宋诗艺术特征
3.关于宋词艺术特征
●古诗演变的基本轨迹
源于诗、骚;
兴于汉、魏;
盛于唐;
变于宋;
衰于元、明、清。
●旧体诗诗体主要样式:
古体诗——近体诗(律、绝)——词——曲(散曲)
●宋诗主要特点:
1.以文为诗
2.以学问为诗
3.以议论为诗(理趣)
“韩愈为唐诗之一大变,其力大,其思雄,崛起特为鼻祖,宋之苏(舜卿)、梅(尧臣)、欧(阳修)、苏(轼)、王(安石)、黄(庭坚),皆愈之发其端,可谓极盛。”——叶燮《原诗》
古人于诗不苟作,不多作。而或一诗之出,必极天下之至精,状理则理趣浑然,状事则事情昭然,状物则物态宛然。——南宋.包恢《弊帚稿略》卷二
●唐宋诗之异点:
唐人与本朝人诗,未论工拙,直是气象不同。——宋.严羽《沧浪诗话
唐诗妙境在虚处,宋诗妙境在实处。——清.翁方纲《石洲诗话》
唐宋诗之异点,粗略言之:唐诗以韵胜,故浑雅而贵酝藉空灵,宋诗以意胜,故精能而贵深析透辟。唐诗之美在情辞,故丰腴;宋诗之美在气骨,故瘦劲。唐诗如芍药海棠,浓华繁采;宋诗如寒梅秋菊,幽韵冷香。
读唐诗如啖荔枝,一颗入口,则甘芳盈颊;读宋诗如食橄榄,初觉生涩,而回味隽永。譬诸修园林,唐诗则如叠石凿池,筑亭辟馆;宋诗则如亭馆之中,饰以绮疏雕槛,水石之侧,植以异卉名葩。譬诸游山水,唐诗则如高峰远望,意气浩然;宋诗则如曲涧幽寻,情境冷峭。唐诗之弊为肤廓平滑,宋诗之弊为生涩枯淡。——缪钺《论宋诗》
唐宋皆伟人,各成一代诗。
宋人生唐后,开辟真难为。
元明不能变,非仅气力衰。
能事有止境,极诣难角奇。——蒋士铨《忠雅堂诗集》
●词的不同名称:
1.曲子辞
2.倚声、乐府
3.诗余
4.长短句
●词的特点:
1.音乐——可歌性
2.声韵——讲究平仄
3.结构——灵活多样
4.风格——委婉为主
音律欲其协,不协则变长短之诗;
下字欲其雅,不雅则近乎缠令之体;
用字不可太露,露则直突而无深长之味;
发意不可太高,高则狂怪而失柔婉之意。——南宋.沈义父《乐府指迷》
第二讲
林逋和西昆体作品赏析
宋初代表诗人及流派
1.王禹偁承元白诗风(白体)题西林壁教案
2.林逋有贾岛“清苦”之风(晚唐体)
3.西昆派《西昆酬唱集》
“组织华丽,用句精确,对偶森严。”——徐勃《笔精》
“林处士泉石自娱,笔墨得湖山之处,故清绮绝伦,可谓人与地两无负也。”——清-贺裳《载酒园诗话》
林逋《山园小梅》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竹)疏影横斜水清浅,(桂)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自读西湖处士诗,年年临水看幽姿。
晴窗画出横斜影,绝胜前村夜雪时。”——陈与义《和张矩臣水墨梅》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齐己《早梅》
“暗香和月入佳句,历尽千古无诗才。”——王十朋
“未须草草赋梅花,多少骚人词客,总被西湖林处士,不肯分留风月。”——辛弃疾《念奴娇》
盖自杨、刘唱和,《西昆集》行,后进学者争效之,风雅一变,谓之“昆体”。——欧阳修《六一诗话》
杨亿《汉武》
蓬莱银阙浪漫漫,弱水回风欲到难。
光照竹宫劳夜拜,露溥金掌费朝餐。
力通青海求龙种,死讳文成食马肝。
待诏先生齿编贝,那教索米向长安。
刘筠《宋玉》
楚国骄荒日已深,山川朝暮剧登临。
曾伤积毁亡师道,只托微词荡主心。
江草东西多恨,峡云高下结层阴。
潘郎千载闻遗韵,又说经秋思不任。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宋玉《九辩》
钱惟演《对竹思鹤》
瘦玉潇潇伊水头,风宜清夜露宜秋。
更教仙骥旁边立,尽是人间第一流。
第三讲
欧阳修、王安石
欧阳修《唐崇徽公主手痕》
故乡飞鸟尚啁啾,何况悲笳出塞愁。
青冢埋魂知不返,翠崖遗迹为谁留。
玉颜自古为身累,肉食何人为国谋。
行路至今空叹息,岩花野草自春秋。
欧阳修《梦中作》
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酒阑无奈客思家。
欧阳修《蝶恋花》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王安石《明妃曲》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角垂。
低徊顾影无颜,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
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做诗不论何题,只要善翻古人之意。若要随人脚踪走去,纵使字句精工,已落第二义,究竟算不得好诗。即如前人所咏昭君之诗甚多,有悲挽昭君的,有怨恨延寿的,又有讥汉帝不能使画工图貌贤臣而画美人的,纷纷不一。后来王荆公复有‘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永叔有‘耳目所见尚如此,万里安能制夷狄’,二诗俱能各出己见,不袭前人。”——《红楼梦》第64回
王安石《示长安君》
少年离别意非轻,老去相逢亦怆情。
草草杯盘供笑语,昏昏灯火话平生。
自怜湖海三年隔,又作尘沙万里行。
欲问后期何日是,寄书应见雁南征。
第四讲
苏轼诗词作品赏析
“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逸怀浩气超乎尘埃之外。”——胡寅《酒边词序》
“词到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岂与儿雌声较工拙。”——刘辰翁《辛稼轩词序》“公非不能歌,但豪放,不喜剪裁以就声律。”——陆游《老学庵笔记》
和子由渑池怀旧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相携话别郑原上,共道长途怕雪泥。
归骑还寻大梁陌,行人已渡古殽西。
曾为县吏民知否,旧宿僧房壁共题。
遥想独游佳味少,无言骓马但鸣嘶。——苏辙《怀渑池寄子瞻兄》
“前四句单行入律,唐人旧格,而意境恣逸,则东坡之本。”——纪昀批《苏文忠公诗集》卷三
昔人已乘白云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
王安石《登飞来峰》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苏轼《惠崇春江晓景二首(其一)》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苏轼《定风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况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得罪以来,深自闭塞,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间,与樵渔杂处,往往为醉人所推骂,辄自喜不为人识。”——《答李之仪书》
第五讲
柳永、秦观、黄庭坚
此词流播,金主亮闻歌,欣然有慕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之志。——罗大经《鹤林玉露》
柳永《鹤冲天》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游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凭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词,始行于世。——叶梦得《避暑录话》
柳三变好淫冶讴歌之曲,传播四方。尝有《鹤冲天》词云:“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及临轩放榜,特落之,曰:“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吴曾《能改斋漫录》
柳永《八声甘州》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冉冉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谢朓《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
“人情同于怀土兮,岂穷达而异心?”——王粲《登楼赋》
柳永《玉蝴蝶》
望处雨收云断,凭阑悄悄,目送秋光。晚景萧疏,堪动宋玉悲凉。水风轻、蘋花渐老,月露冷、梧叶飘黄。遣情伤。故人何在,烟水茫茫。难忘。文期酒会,几孤风月,屡变星霜。海阔山遥,未知何处是潇湘!念双燕、难凭远信,指暮天、空识归航。黯相望。断鸿声里,立
尽斜阳。
秦观《鹊桥仙》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秦观春日五首(其一)
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元佑后,诗人迭起,一种则波澜富而句律疏,一种则锻炼精而情性远。要之,不出苏黄二体而已。”——刘克庄《后村诗话》
黄庭坚曾经把道听途说的艺术批评,比作“隔帘听琵琶”,这句话正可以形容他自己的诗。读者知道他诗里确有意思,可是给他的语言像帘子般地隔住了,弄得咫尺千里,闻声不见面。——钱钟书《宋诗选注》
黄庭坚《寄黄几复》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
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黄庭坚《登快阁》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第六讲
诗情与哲理——陆游、朱熹诗歌赏析
陆游《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遥爱云木秀,初疑路不同。
安知清流转,忽与前山通。——王维《蓝田山石门精舍》
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王安石《江上》
陆游《沈园二首》
其一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其二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无此绝等伤心之事,亦无此绝等伤心之诗。就百年论,谁愿有此事?就千秋论,不可无此诗。”——陈衍《宋诗精华录》
朱熹《观书有感二首》
其一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观书有感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