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语文 9 古诗三首一等奖创新教案(3课时)
9 古诗三首
《暮江吟》
教学目标
1.认识“暮、瑟”这两个生字,会写“暮、吟”两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暮江吟》这首诗。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能借助注释、插图理解诗句的意思。能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绘的景象。
难点:学习诗人准确描写景物的方法,体会诗句中蕴含的情感。
课前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搜集关于作者的资料,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单元解读,引入课文。
师:从今天起,我们将进入第三单元的学习。首先,请大家读一读单元导语吧!处处留心皆学问。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要关注以下两个方面:1.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2.进行连续观察,学会写观察日记。
二、话题导入,引入诗题。
1.出示三幅风景图及古诗。
师:下面,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幅风景图,我们一起来欣赏吧!(出示暮江、庐山和雪梅的照片)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古诗三首》。它们分别是《暮江吟》、《题西林壁》和《雪梅》。同学们,你们发现了吗?这三首诗中,《暮江吟》是一首唐诗,而《题西林壁》和《雪梅》是宋诗。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一首古诗《暮江吟》。
2.出示课题,学习生字。
①读准生字“暮”的读音。
师:本课中“暮”是一个生字,请大家跟我读,暮。“吟”是前鼻音,请跟我读,吟。我们一起读好课题:暮江吟
②理解诗题含义。
③飘红“暮、吟”两个生字,出示生字书写视频。
3.作者简介。
师:同学们,通过预习,相信大家已经对作者有了一定的了解,那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作者白居易呢?
三、初读古诗,划分节奏。
1.教师播放诗歌朗读的音频,学生仔细听读,听清读音和节奏。
2.自由朗读古诗三遍,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尝试读出节奏。
3.配乐朗读,读出节奏。
师:请同学们按下暂停键,拿起笔,用竖斜线标出这首词的节奏。(PPT出示划好节奏的诗)你们的节奏画得和老师一样吗?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首诗,读出它的节奏。
4.诵读全诗。
四、品读古诗,赏析词句。
1.默读古诗,理解大意。
默读古诗,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诗歌大意。
2.学习古今异义字。
课件出示课堂习题
可怜:A怜悯,可惜 B可爱
卖火柴的小女孩真可怜。( ) 可怜九月初三夜( )
3.教师总结。
同学们,我们再一起来看这首《暮江吟》,不难发现作者向我们描绘了两幅画面。一幅是黄昏时的美景,另一幅是月夜下的美景。先让我们来欣赏黄昏时的美景吧!
4.学习第一、二句。
①仔细默读第一、二句古诗,想象一下,你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
②体会古诗用词的准确性。
师:诗句中的“铺”能换成“照”和“射”吗?
学生理解词语的特点。
③读第二句诗,思考:在夕阳的映照下,江水发生了什么变化?
④读一读第一、二句古诗,读出对傍晚江景的喜爱。
5.学习第三、四句。
①默读第三四句,思考:你眼前出现什么样的场景呢?
②赏析诗句,感悟语言。
师:这两句诗里,运用了两个比喻,分别把什么比作什么呢?
(板书:露珠——真珠 月——弓)
师:草叶上为什么会有露珠呢?月亮为什么像弯弯的弓?你们知道原因吗?
③师补充资料:
露和霜的形成
初三夜晚月似弓的原因
④思考:这两句诗中,诗人是抓住什么特点来描绘九月初三的夜晚呢?
师:是的,诗人之所以能写出夜景的独特之处,传神地表达出九月初三夜的可爱,是因为作者对事物进行了细致的观察。让我们再读一读第三、四句,读出对九月初三夜的喜爱。
6.再读全诗,你还发现了什么呢?
7.教师总结
在诗人白居易眼里,傍晚时分,残阳铺洒江面,江水半明半暗,红青交接,美不胜收!九月初三夜晚,弯月悬挂空中,露珠晶莹如珍珠,风景如画!让我们再读一读这首诗,感受暮江之美!
8.跟着视频读全诗。
9.介绍诗歌写作背景。
《暮江吟》大约是长庆二年白居易赴杭州任刺史途中所写。当时朝廷政治昏暗,牛李党政激烈。诗人自求外任,离开朝廷后心情轻松畅快,途径江边时吟成此诗。
10.体会诗歌情感。
师:了解了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后,你感受到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诗人通过连续的观察、传神的笔墨,把这些常见的景物描写得生动、优美、迷人,其中还蕴含着诗人轻松、闲适的心情,这种写作手法叫做借景抒情!
11.再读古诗,尝试背诵。
五、板书设计
六、课堂练习。
七、作业布置
1.背诵全诗。
2.品读古诗,在头脑中想象画面,拿起笔,把想象到的画面描绘出来。
《题西林壁》
教学目标
1.会认“缘”这个生字,会写“题、侧、峰、庐、缘”这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题西林壁》,并能够默写。
3.能借助注释、插图理解诗句的意思;能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绘的景象。
4.感悟诗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并能默写。能借助注释、插图理解诗句的意思。能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绘的景象。
难点:感悟诗中蕴含的道理。
课前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搜集关于作者的资料,多媒体课件。 题西林壁教案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诗题,读题解字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欣赏了《暮江吟》中的美丽风光。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二首诗《题西林壁》,继续去感受诗歌的魅力。
1.板书题目:题西林壁。
师:谁来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
师介绍庐山和西林寺
2.作者简介。
师:通过预习,我们知道了诗人苏轼,谁能给我们介绍一下苏轼?
师介绍题壁诗
二、通读古诗,读懂诗意
1.教师播放诗歌朗读的音频,学生仔细听读,听清读音和节奏。
2.自由朗读古诗三遍,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尝试读出节奏。
3.生字学习。
题、侧、峰、庐、缘
①读准“缘”的读音
②生字书写指导
4.配乐朗读,读出节奏。
5.再读全诗。
三、品读古诗,深入感悟
1.默读古诗,结合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
2.学习第一二句。
①师:细细默读第一句,你看到什么样的景象?
师:我们知道了“横看”就是正面看庐山,“侧看”就是侧面看庐山。
③结合图片,理解字词。
师补充:岭指的是高大的山脉。峰指的是山的突出的尖顶。(出示图片)
④读第二句“远近高低各不同”,想象一下从远近高低等不同角度,你又会看到什么样的庐山呢?
再读一读前两句。
3.学习第三、四句。
①默读第三四句,体会诗人的感受。
生6:诗人感受到看不清庐山的真面目,是因为他自己身在庐山之中。
出示“庐山风景片”
②师:诗人想借用自己的感受,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