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梅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字词。
2.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1)观察角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2)万物都自己的优缺点。
3.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
1.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
2.引导学生把握好朗读的节奏,掌握抑扬顿挫的读法
【教学难点】
1.理解景物描写与表情达意的关系。
2.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1)观察角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2)万物都自己的优缺点。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谈话激趣。
1.在冬天,同学们最希望的就是下一场雪了。老师带了一些图片让大家一饱眼福。(课件出示:人们把雪称为“报春使者”)
2.在冬天,我们总要提到一种植物,它就是梅花。(课件出示:人们也把梅称为“报春使者”)
3.那么雪和梅争着报春,谁更美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雪梅》。
今天,我们就要用学过的方法,来学习这首古诗。你们还记得我们学习古诗的步骤吗?
解诗题,知作者
抓字眼,明诗意
多诵读,悟诗情
(设计意图:提醒学生用学古诗的几个步骤学习古诗,是学生更加熟练地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
二、初读诗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降、骚、逊、输”
“降”和“逊”是翘舌音。
(设计意图:自学生字,通读全诗,为学诗做准备。)
2.学习生字。
“降、阁、费、须、逊、输”
指导书写:“降、须、输”都是左右结构的字,都是左窄右宽;“费”是上下结构的字,上宽下窄。 “费”书写时上边的弓字要宽扁、最下边一横要长,左边是撇右边是竖,贝字稍窄。
3.理解题意。
学习古诗《雪梅》。
(一)看图片、赏雪梅:
同学们,老师为大家准备了几张图片,我们一起来静静地欣赏。
师:你知道这是什么花吗?那你知道这种花在什么时节开吗?
题西林壁教案生答:梅花。
师:说得对!这是梅花,在冬天开放,很美丽。特别是雪中的梅花更惹人喜欢。自古以来,人们把雪和梅作为报春的使者。可是,雪和梅却争执起来了,怎么回事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雪梅》这首诗中去探个究竟。
“雪梅”就是雪中的梅花。
(二)读古诗、诵雪梅:
1.借助拼音,把这首诗读正确。
师:看到你们读书的认真样,真为你们高兴。
2.认读标拼音的字。
3.同桌互读,有读得不正确的请告诉他。
4.指名读,请其他同学认真听,注意听他读得怎么样。
5.去掉拼音指名读。
6.当小老师领读。
7.听老师读,注意节奏。
8.自己读,读出节奏。
师:节奏感出来了,诗的韵味也就出来了。
9.男女生接读。
10.男女生合作读。男生读,女生做回音壁。
11.齐读。
12.背读。
13.领背。
(设计意图:充分朗读是理解诗词最有效的方法。)
(三)品诗句,悟道理:
师:诗会背了,诗的意思知道吗?
1.借助注释,自己说一说诗的意思。
2.提出不懂的问题,一起解决。
3.和同桌说一说诗的意思。
4.一起说诗意。
师: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谁也不肯相让。这可难坏了诗人,难写评判文章。梅花虽然没有雪花那样晶莹、洁白,但是雪花却少了梅花的一股幽香。
5.悟道理。
指名说:从后两句中,我们可以知道雪和梅的特点是:雪白 梅香(教师板书:雪白 梅香)。这首诗借雪梅的争春,告诉我们人各有所长(教师板书: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我们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正如《千字文》中所读到的;“罔谈彼短,靡恃己长。”
6.带着理解再读本诗。
(四)谈雪梅、拓诗词。
1.简介诗人。
师:这首诗的作者是卢钺,是宋朝人。他非常喜爱梅花。
2.谈雪梅的关系。
师:古往今来,有不少诗人往往把雪和梅放在一起写。这是 因为雪中有了梅花,就透露出春的信息;梅花因在雪中开放 更显示出不畏严寒的高尚品格。如我们所学过的《梅花》一 诗。
3.我们的伟大领袖也十分喜欢雪中的梅花,他曾写下这一首词《卜算子·咏梅》 ,我们一起来欣赏。
总结
师:孩子们,梅花自古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别的花都是春天开,它却不一样,越是寒冷,越是风欺雪压,它就开得越精神,越秀气。所以,它象征着不畏严寒、坚强不屈的精神品质。它被称为“岁寒三友”之一,还被称为“花中四君子”之首。希望我们像梅花一样也能不畏严寒,在艰苦的环境中坚强不屈,好吗?
作业。
1.背诵两首古诗。默写《题西林壁》。
2.结合生活事例,说说你对“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和“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这两句诗的理解。
设计意图:学习课外诗句,更利于拓展延伸,开拓学生视野,积累素材。
六、板书内容。
雪  梅
白——香
各有长短
取长补短
七、课堂作业新设计。
1.比一比,组词语。
锋(         阁(         章(        
峰(         阔(         障(        
2.读诗句,理解词语。
可怜——      真珠——      ——
3.我会理解。
(1)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锋利  山峰  阁楼  阔气  文章  障碍
2.可爱  珍珠  因为
3.(1)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
(2)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
【教学反思】
1.在教学诗句时,我首先出诗句中关键和难理解的字词,扫平障碍,继而再理解诗句就非常容易了。
2.古诗朗读同样也要读出感情和抑扬顿挫。除了老师示范,我还利用本课现成的朗读磁带让学生连听几遍,示范效果挺好。再让学生进行朗读,朗读的效果的确好多了,真还有些古人吟诗的味道呢!其次老师还在古诗释义的基础上再加以联想和想象,另配上悦耳的轻音乐朗读给学生听,让学生边听边体会诗中的意境,这样既能把学生带到美好的境界之中,又为学生后面能顺利改写古诗作了良好的铺垫,起到了一举两得的作用。
3.以前教学古诗大多采用串讲形式,这里且不谈它的效果如何,至少我以为采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上多思维活动,自主合作,带着问题,由浅入深地学习理解诗句,更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的教学还存在以下问题:
1.学生不能直接释题,还得逐词理解后才能释题。这是该年级学习古诗的起步,学生理解诗句的方法还要加强。应以解词串句法作为理解古诗文意思的主要方法。
2.课堂部分在以学生为主体这一点做得还不够,不自觉地以教师为主,应让“教师为导,学生为主体”成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