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导读】
理论对于实践有着巨大的指导意义。一个人理论素养越高,就越能在实践中见微知著,行稳致远。提高理论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努力学习经典理论著作,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
本单元的文章,或阐释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或论述学风改造的问题和正确思想的来源,或阐说真理的检验标准,或探讨个人立身处世的原则,这些都有助于加深我们对社会、历史和人生的认识。尤其是恩格斯、的文章,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学习本单元,要通过研读经典理论文章,获得思想启迪,提升思维品质。有些文章的历史背景比较复杂,要参考相关资料增进了解;阅读时要抓住主要概念,把握核心观点,理清论述思路,感受文章强大的思想力量;同时注意欣赏文章的论证艺术,体会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教材定位】
《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是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文章,阅读这篇文章前,要对马克思的经济学理论以及文章的写作背景有所了解。要知道,马克思曾指出,经济基础是上层建筑的
决定性因素。但是,马克思逝世之后,一些资产阶级理论家歪曲了马克思的观点,篡改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把马克思关于经济因素决定性作用的观点歪曲为“经济决定一切”、经济是制约历史发展的唯一因素,造成当时德国青年极大的思想混乱。他们当中有不少人写信向恩格斯请教,大学生·博尔吉乌斯就是其中一位。而这篇《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就是恩格斯给·博尔吉乌斯的一封回信。
阅读这篇文章的时候,要结合背景了解这封信的针对性,抓住文中的基本观点,思考这些观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同时,要学习恩格斯论述问题的辩证思维和严密的逻辑性,学会总体把握。
【素养目标】
1.了解恩格斯的生平经历及文章的创作背景,了解马克思的哲学思想,积累文学常识。
2.梳理文章层次,提取主要观点,厘清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3.学习恩格斯论述问题的辩证思维和严密的逻辑性,学习文中的论证方法。
4.深入了解历史发展的偶然性、必然性,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抓住文中的基本观点,学习恩格斯论述问题的辩证思维和严密的逻辑性。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点拨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当真理被“雾霾”遮住时,需要勇士站出来,拨开迷雾,让光芒重照大地。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我们实践的真理,也曾被误解,被利用。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恩格斯的《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
二、知人论世
1.了解作者—恩格斯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德语:Friedrich Engels,1820年11月28日-1895年8月5日),德国思想家、哲学家、革命家、教育家,军事理论家,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之一。恩格斯是卡尔·马克思的挚友,被誉为“第二提琴手”,他为马克思从事学术研究提供经济支持。马克思逝世后,将马克思遗留下的手稿、遗著整理出版,并众望所归地成为国际工人运动的领袖。
恩格斯是马克思的亲密战友,和马克思共同撰写了《共产党宣言》,共同创立了科学共产主义理论;参加了第一国际的领导工作。马克思逝世后,他承担整理和出版《资本论》遗稿(第二、三卷)的工作,还肩负领导国际工人运动的重担。除同马克思合撰著作外,他还著有《自然辩证法》《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反杜林论》等。1895年8月5日,恩格斯因病逝世。
2.了解马克思的思想理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称,其前身是德国古典哲学。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物质是世界所发生的一切变化的基础。运动是物质的存在形式,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物质不是精神的产物,精神只是运动着的物质的最高形式。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人们能够认识并正确运用客观规律。辩证法的规律是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历史中抽引出来的,实质上可以归结为以下3个规律:从量转化为质和质转化为量的规律;对立的相互渗透的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辩证法是关于一切运动最普遍的规律的科学。运动的根源在于矛盾。矛盾双方只存在于它们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联系之中。人们要认识物质世界的运动规律,必须通过实践,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个别人的认识又是有限的,这个矛盾要在无穷无尽的、连绵不断的世代中解决。
唯物史观(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劳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劳动者和生产资料始终是生产的因素,两者的结合构成生产力。人们在发展生产力时也发展着一定的相互关系,即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总合起来就构成为社会关系。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的性质随着生产力的改变而改变。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等等;所以每一个历史时代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和思想的基础。从原始公社制解体以来,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历史活动是众的事业,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他们是在现实关系的基础上进行创造。个人在历史上有一定作用,每个时代都需要而且能够创造出自己时代的伟大人物。3.写作背景
1883年马克思逝世以后,恩格斯是“整个文明世界中最卓越的学者和现代无产阶级的道士”,许多国家的社会主义者都向他请教书信,成为恩格斯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种重要形式。
19世纪末,马克思主义继续在欧洲广泛传播,而1890年德国废除反社会主义的特别法,使人们的思想更为活跃,但是人们甚至有些社会民主党党员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水平降低了,他们受德国资产阶级学者巴尔特和“青年派”的影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在大学生中有所泛滥,他们中的一些人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产生了误解。有一些大学生给恩格斯写信,提出了一些问题,请恩格斯予以解答。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疑惑,坚持马克思主义,反击机会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歪曲,批判资产阶级学者的反马克思主义论调,进一步发展马克思理论,恩格斯给部分大学生回了信。
4.文本内大事件补充
①1648-1830年德国经济的可怜状况:1618年—1648年,欧洲发生了一场以德意志为主要战场的国际性战争,史称“三十年战争”。由于战争造成的影响,在1648—1830年间,德国社会经济长期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
②革命战争和拿破仑战争:革命战争,这里指指1792—1799年法国与欧洲一些君主国家组成的反法联盟之间的战争。德国是这个反法联盟的成员国之一。拿破仑战争,指1799—1815年拿破仑统治下法国与反法联盟各国之间的战争。革命战争和拿破仑战争沉重地打击了欧洲的封建体系。
5.解题
本文是1894年1月25日恩格斯写给德国大学生·博尔吉乌斯的回信,题目是编者加的。
6.了解“书信”
✧内涵:书信是一种向特定对象传递信息、交流思想感情的应用文书。
✧作用:在古代,书信作为主要的通信来源,它不仅促进交流,同时也传递着
拨开迷雾人们思想的情怀,还起到了报平安的作用。在现代,书信较多作为一种正式的文书,用于正式的场合,是书面语体的应用文体的重要形式之一。
✧格式:
①开头称呼。顶格,有的还可以加上一定的限定、修饰词。
②问候语。如写“你好”“近来身体是否安康”等,可以接正文。
③正文。这是信的主体,可以分为若干段来书写。
④祝颂语。以最一般的“此致”“敬礼”为例。“此致”可以有两种正确的位置来进行书写,一是紧接着主体正文之后,不另起段,不加标点;二是在正文之下另起一行空两格书写。“敬礼”写在“此致”的下一行,顶格书写。后应该加上一个惊叹号,以表示祝颂的诚意和强度。
⑤署名和日期。写信人的姓名或名字,写在祝颂语下方空一至二行的右侧。最好还要在写信人姓名之前写上与收信人的关系,在下一行写日期。
三、初读感悟
(一)预习检查
1.明确字音。
惰.性(duò)撰.写(zhuàn)开辟.(pì)
疲惫.(bèi)恰.巧(qià)编纂.(zuǎn)
2.解释词语。
归根到底:到最后,事物会是到某种样子。
精疲力竭:精神、力气消耗殆尽,形容极度疲劳,不想动的样子。
字斟句酌:写文章或说话时慎重细致,一字一句地推敲琢磨。
(二)初读课文。
【思考1】快速浏览课文,梳理情节。
第一部分(1-3段):论述经济关系决定上层建筑。
第二部分(4-6段):论述上层建筑和经济关系互相作用,以及历史发展有其偶然性和必然性。
第三部分(7-12段):点明当下的问题,推荐著作,说明理解这封信的方法。
【思考2】在标题“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中,你觉得“决定性基础”是什么?用文中的词语概括。
明确经济关系。
四、文本研究
【思考1】解读文章内容
1.作者讲了几个方面的内容?
明确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经济关系是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经济条件制约着历史发展。
2.恩格斯是如何解读经济关系是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的?
明确①我们视之为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的经济关系,是指一定社会的人们生产生活资料和彼此交换产品(在有分工的条件下)的方式。
②包括生产和运输的全部技术。这种技术也决定着产品的交换方式以及分配方式,从而在氏族社会解体后也决定着阶级的划分,决定着统治关系和奴役关系,决定着国家、政治、法等等。
③在经济关系中还包括这些关系赖以发展的地理基础和事实上由过去沿袭下来的先前各经济发展阶段的残余。
④当然还包括围绕着这一社会形式的外部环境。
3.这封信中,恩格斯提出了两点不应当忽视的问题,请概述这两个问题。
明确①政治、法、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等的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但是,它们又都互相作用并对经济基础发生作用。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