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上海黄浦区高三语文作文解析昂立
解析内容来自:申学家长会
作文题沿袭了历年上海高考的特点:每个考生都有话可说、有话可写。可以说很“上海”。
作文提出的形式却十分简单,几乎不会给同学们带来审题困难,似乎只是一个长者坐在你的对面,一双饱经世事的睿智眼眸看着你,平静地问道:“这个世界上有许多重要的转折都在意想不到的时候发生,你是否觉得人对事物的发展进程就无能为力了呢?”
相信不少同学都在考试前做了很多的审题训练指导,什么“哲理类”“二元对立类”“社会热点类”……不一而足,但是很少有人会想到,2020年的高考作文题目出题方式会这么简单又直接,直接把同学们在审题时会遇到的问题基本就摒除在外,一个问题抛给你,你只需要认真思考:这个问题,我该怎么回答?
题目是简单的两个分句,前一个分句是事实的陈述:世上许多重要的转折是在意想不到时发生的。
这一句里有两个关键词:“转折”和“意想不到”。
什么是转折?字典中的解释:“在发展过程中改变原来的方向,形势或趋势”。
结合自己的经历,不少人都会觉得“与吾心有戚戚焉”。极少有人能按照规划的轨迹按部就班地前行,人生充满了意料之外的惊喜和遭遇。就以我们同学们不足二十年的短暂阅历来说:
以为自己一定会失利的考试却因为蒙对的多反而压线低空飞过;
不善言辞的父母有一天突然抱了抱你和你说“爱你”;
晴朗的天气突然下雨;
说好的旅行突然泡汤……
这些都是“意想不到”,这些都可以称得上是“转折”。
《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哪吒本来会在灵珠的庇佑下成为天之骄子,却因为申公豹的作梗,变成了魔丸入体,一生下来就是被指责是妖魔,做什么事情都不会被人理解,这是他人生中意想不到的转折。
我们的高考题目还在前面加上了一个限定词语:“重要”。也就是说,经过了这件意想不到的事情,事物或者人原本的轨迹发生了更改。
这样看来,我们人生中“意想不到的重要转折”是不是就减少了呢?毕竟,我们没有哪吒那样波澜壮阔的人生。
当然不是。
人生最美妙的地方,在于它充满了意想不到。只不过,我们遇到的很多意想不到的重要转折都是发生在日常生活中,比如:
某个瞬间做出的“我要学音乐”的决定;
某个地点遇见的那个照亮你一生的人;
转折发生的大多数时候,太阳亘古不变,清风依旧温柔,我们以为这只是普通的一天,但是事后才发现,“那一天,让一生,改变。”(王菲《流年》)
也正是因为这样,人生才不像是一潭死水,而是充满了活泼的浪花。
题目的后一句也非常明确:“这是否意味着人对事物发展进程无能为力?”
是啊,人生充满了意想不到的转折,我们是不是就要躺平认怂,在命运的波澜中随波逐流呢?事物的发展不可预料,我们是不是只能顺应事物的发展,只能做无能为力的旁观者?
当然不是。
依旧把哪吒请出来现身说法。他一出生就发生了意想不到的转折,原本光明的人生变得坎坷存生,哪怕是父母深挚的爱也无法改变他的一生,他却在敖丙认命的时候喊出“去你的鸟命”的最强音,和命运抗争到底,让人每一次想起都觉得动容不已,备受鼓舞。
人类生存的历史中,有无数的人和世上“意想不到的重要转折”来抗争。从神话时代开始,后羿射日,是和自然意想不到的暴虐抗争;刑天舞干戚,是和人生意想不到失败抗争;神农尝百草,是和人类茫然复杂的未来作斗争……
正如那句“时代的一粒灰尘,落在每一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大山”所形容的,在自然面前、在世界的变化面前,在人类命运面前,作为个体的人的力量其实小的可以,但是人类什么时候抱着一种“无能为力”的心态去面对这个世界?
从来没有。
这也正是人的高贵之处。
不由地再次想起今年的疫情。
有人也许会问:今年的疫情,算是你说的“意想不到的转折”吧?不就是人类对于世界干涉太过引起的吗?如果不是肆意地破坏自然,怎么会招致这样一场来自地球的报复?
姑且不论疫情的本源是否是因为人与自然的矛盾,在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一定要区分“过度干涉事物进程”“对事物进程无能为力”和“抗争”的区别。“过度干涉事物进程”是不知敬畏的猖狂;“对事物进程无能为力”是随波逐流的软弱,只有“抗争”才是面对意想不到的反向转折时的唯一方式。
2020年上海卷的这道作文题,题干简洁明了,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每个同学都有话说,是一道优秀的作文题,你会写吗?
解析内容来自:昂立中学生
命题解密:
高考前,昂立中学生的高中语文老师就不断跟学生强调“海派作文”的思辨性和人文性,强调基于学生生活和社会背景的思考,基于人文背景知识的更为深刻、全面的理解。不出所料,今年的高考作文,依然很“思辨”,很“人文”,相信在考场上挥毫的同学们,并无“意想不到”,也不会“无能为力”。
实际上,自2016年“现象类作文”以来,历年高考作文都可从人文知识上进行深入挖掘:
多一些思辨训练,多一些人文积淀,那么,当你面对高考作文题时,定能成竹在胸,游刃有余!
审题立意:
相比去年的作文题,2020年高考作文没有在审题上设置太大难度。前半分句强调许多重要转折的发生“意想不到”,后半分句突出“人对事物发展进程”的影响,“是否”给出了开放的思考,“无能为力”只是一种看法,并未唯一可能。
上海高考作文于是,我们注意到,讨论的主题是“人与事物发展进程”,属于我们昂立中学生作文教材中“人与世界的关系”范畴。矛盾的聚焦点在“意想不到”是否就一定“无能为力”?就像2017年的“预测”与人的行为如何关联?
在此基础上,就可以进一步挖掘:那些“意想不到”的背后,是什么在推动?原因何在?又有什么理论可支撑?人类觉得“无能为力”,其本质是什么?是否真的“无能为力”呢?又有哪些原因可挖掘?除去无法把控的部分之外,有什么是我们能预测、能把控的吗?面对许多“意想不到”的发生,我们又能如何积极去应对呢?而那些无力应对的当下,于未来而言是否全无意义呢?……当然还可以进一步思辨:人不是无可作为,是否就意味着人定胜天呢?谦卑和敬畏,人与自然和谐,头顶星空与道德律令辉映。
当思维层层深入,灵感不断迸发,行文也就水到渠成了。
我们可以顺着题干进行正向立意:坦然面对,重新出发。
也可以逆题干说法进行反向立意:事在人为,相信未来。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