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之涣的诗出塞意思
  边塞诗词是边塞生活的艺术反映,其思想内容极其丰富:可以抒发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可以状写戍边将士的乡愁、家中思妇的别离之情;可以表现塞外戍边生活的单调艰辛、连年征战的残酷艰辛;可以宣泄对黩武开边的不满、对将军贪功启衅的怨情。下面是本店铺给大家带来的王之涣的诗出塞意思,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王之涣的诗出塞意思1
  《出塞》
  作者:***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注解】:
  1、万仞:一仞八尺,万仞是形容山很高的意思。
  2、羌笛:西代羌人所制的一种管乐器,有二孔。
  3、杨柳:指“折杨柳曲”,是一种哀怨的曲调。
  4、玉门关:关名,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是古代通西域的要道。
  【韵译】:
  黄河发源于黄土高原,高入白云之间,
  矗立漠北的一座孤城,背倚万仞高山。
  莫须埋怨,羌笛吹奏折杨柳的悲调曲,
  谁还不知道,春风历来就不度玉门关。
  【评析】:
  这首诗旨在写凉州险僻,守边艰苦。诗的首句,写汹涌澎湃的黄河,发源于云
  端,突出其源远流长,展示边地广漠壮阔的风光。次句写凉州城的戍边堡垒,地处险
  要,境界孤危。“一片”是唐诗常用词,通常与“孤”相连用(如“一片孤云”、
  “孤帆一片”等等),这里即“一座”的意思。三句递转,写所闻。羌笛奏着《折杨
  柳》的曲调,勾起征夫离愁。唐时有折柳赠别的风俗,因而见杨柳而生愁,甚至听
  《折杨柳》歌而生怨。关外春风不度,杨柳不青,无法折柳寄情,听曲更生怨恨:
  “天寒地冻”、“征战无期”、“归家无望”。然而,“怨”也罢,愁也罢,都是枉
  然,因而作“何须怨”。这种宽解语,着实委婉,深沉含蓄,耐人寻味,不愧为边塞
  诗的绝唱。
  王之涣的诗出塞意思2
  凉州词二首·其一
  唐代: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收藏下载复制完善
  唐诗三百首,边塞,写景,思乡,早教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黄河好像从白云间奔流而来,玉门关孤独地耸峙在高山中。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
  注释
  凉州词:又名《出塞》。为当时流行的一首曲子(《凉州词》)配的唱词。
  原题二首,此其一、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七十九《近代曲词》载有《凉州歌》,并引《
乐苑》云:“《凉州》,宫调曲,开元中西凉府都督郭知运进”。凉州,唐陇右道凉州治所在姑臧县(今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
  远上;远远向西望去。“远”一作“直”。
  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
  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
  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尺或八尺(等于231cm或264cm,约等于2.3m或2.6m)。
  羌笛:古羌族主要分布在甘、青、川一带。羌笛是羌族乐器,属横吹式管乐。属于一种乐器。
  何须:何必。何须怨:何必埋怨。
  杨柳:杨树的柳条,又指的是《杨柳曲》。
  度:吹到过。不度:吹不到
  玉门关: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是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六朝时关址东移至今安西双塔堡附近。
  王之涣的诗出塞意思3
  凉州词二首
凉州词 王之涣
  唐代: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
  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
  其一
  诗人初到凉州,面对黄河、边城的辽阔景象,又耳听着《折杨柳》曲,有感而发,写成了
这首表现戍守边疆的士兵思念家乡情怀的诗作。
  诗的前两句描绘了西北边地广漠壮阔的风光。首句抓住自下(游)向上(游)、由近及远眺望黄河的特殊感受,描绘出“黄河远上白云间”的动人画面:汹涌澎湃波浪滔滔的黄河竟像一条丝带迤逦飞上云端。写得真是神思飞跃,气象开阔。诗人的另一名句“黄河入海流”,其观察角度与此正好相反,是自上而下的目送;而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虽也写观望上游,但视线运动却又由远及近,与此句不同。“黄河入海流”和“黄河之水天上来”,同是着意渲染黄河一泻千里的气派,表现的是动态美。而“黄河远上白云间”,方向与河的流向相反,意在突出其源远流长的闲远仪态,表现的是一种静态美。同时展示了边地广漠壮阔的风光,不愧为千古奇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