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首都师范大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
考研宝典
内容包括:专业介绍
试题解析
历年考研真题(05-09
近三年真题答案
模拟试题
      首师大中国现当代文学课堂笔记
一、 专业介绍
首师大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历史不长,该专业自2005年才开始招生。不过依靠首师大处于北京的地理优势以及雄厚的财力,文学院近几年来不断从全国各地招来一批优秀的中青年学者,因而现当代文学专业虽然刚刚成立了不过四五年,却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实力相当强的专业。在最近的一次教育部的评估中,首师大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被评为现当代诗歌B+,并进入了全国的前20名。考虑到这是新成立的专业,科研成果的数量肯定无法和其他院校的相同专业相比,可以说这个排名还不能完全反映该专业的真正实力。如果从导师队伍的水平来看的话,首师大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几乎能达到全国前十名的水平。
一般来说,现当代文学专业基本上是文学类专业中毕业工作最容易的一个。迄今为止,首师大的现当代文学专业只有两届毕业研究生,他们的主要就业渠道有两个,一是到北京的各个中学当老师(现在硕士毕业生进大学教书已经基本不可能了,除非是到外地的一些实力不强的院校),二是到北京或外地的报社、出版社、编辑部等单位工作。另外,也有许多人选择考博,由于该专业的导师多数是北大等校的名师的弟子,他们的同门师兄弟中也有许多在北大等名校任教,所以该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在考博的时候能够得到许多帮助,有些想考北大等名校又怕没把握的人,甚至会故意走“曲线救国”路线,即先在首师大读硕士,然后再考名校的博士。
该专业明年共有8位导师会带硕士生,其中教授2人(均为博导),副教授6人。现介绍部分导师:
张志忠,男,教授,博导,首师大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学科带头人。张老师是首师大该专业当之无愧的领军人物,他是谢冕的三个开门弟子之一(另两位是大名鼎鼎的黄子平和季红真),北大硕士毕业后在解放军艺术学院工作,曾任该院副院长,大校军衔。02年首都师范大学花重金将此人挖来,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组建后,他任该专业负责人。张老师主要的研究方向为当代文学思潮和市场化时代的文学新趋向,他也研究过军旅题材文学,另外他的著作《莫言论》是第一本研究莫言的专著,在学界颇有影响。其他著作主要有《中国当代文学艺术主潮》、《1993:世纪末的喧哗》和《九十年代的文学地图》等。张老师讲课时温文尔雅,平时待人也非常和气,是个很容易与之相处的老师,不过对学生的要求也很严格。
王家平男,教授,博导。他是北大钱理教授的开门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有两个,一是鲁迅研究,二是诗歌研究。著有《鲁迅精神世界凝视》、《鲁迅研究:域内和海外》、《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国诗歌研究》等,另外今年刚刚独力完成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鲁迅域外百年传播史: 1909-2008》。王老师学术功力深厚,做的学问十分扎实,尤其体现在史料方
面。他也是一位非常具有个性的老师,讲课时往往激情四溢,似乎颇得老钱的真传,深受学生的喜爱。王老师对自己的学生非常认真负责,要求也很严格。
荒林(原名刘伟),女,副教授。她是优秀的诗人,也是中国最著名的女性主义学者之一。在女性文学研究方面成果卓著,并在全国高校中较早开设了女性文学研究方向硕士课程。她是学术丛刊《中国女性主义》主编,中国女性主义学术沙龙主持人,学术网站www.alleyeshot负责人。主要著作有论文集《新潮女性文学导引》、《两性对话——20世纪中国女性与文学》(合作)、《花朵的勇气——当代女性文学文化批评》等,主编有《中国女性主义》、《男性批判》、《两性视野》、“中国女性主义学术论丛”(12卷)、《女性生存笔述》、《男性生存笔述》、《优秀何来》等。曾获19941995年施学概诗歌奖,首届中国女性文学理论贡献奖(1998),第二届中国女性文学奖(2003),第八届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优秀成果奖(2002)等。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当代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思潮研究。除了从事学术研究外,荒林老师还十分热心于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所以她的学生可以获得多方面能力的锻炼。
李宪瑜,女,副教授。北大博士毕业,师从于前北大中文系主任温儒敏教授,在北大就读期
间曾与温儒敏等共同编写《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概要》。李老师有相当惊人的学术功力,只是此人生性淡泊名利,不求闻达,所以平时著述不多,知名度自然无法与上述三位老师相比。但她却是首师大文学院的学生公认的最好的老师之一,在一次文学院的学生自发组织的评选活动中,她被评为了“最具魅力女老师”(“最具魅力男老师” 是古代文学的侯会老师)。李老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期刊杂志研究和戏剧研究,其博士论文《<新青年>杂志研究》在期刊研究领域颇有影响。对于学生们来说,李老师最大的优点就是非常善于和乐于与学生交流,她会定期与自己的学生举行茶叙(都是老师自掏腰包,呵呵),用心倾听学生的观点,并适时地给以点拨。同时她在同学生的交谈中经常会发表一些新颖而深刻的观点,令她的学生受益匪浅。因此李老师的研究生一直是文学院所有其他学生羡慕的对象。
张桃洲,男,副教授,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研究员。在《中国社会科学》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出版过《现代汉语的诗性空间——新诗话语研究》等学术专著,曾获首届唐弢青年文学研究奖、北京市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2007年,在国内很有影响的纯文学杂志《诗歌月刊·下半月》邀请谢冕等十位前辈诗歌批评家评出的“中国十大新锐诗歌批评家”中,张老师名列第二位,同获此荣誉的还有张清华、姜涛、臧棣等知名青年学者。张老师对中国现当代诗歌有广泛而深入的研究,而且他本人也很有诗人气质。
孙晓娅,女,副教授,中国诗歌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博士毕业,师从于王富仁教授。出版过专著《跋涉的梦游者——牛汉诗歌创作研究》,另外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等期刊上发表过多篇学术论文,在诗歌研究领域有很深的造诣。同时她在与学生的交往中非常真诚坦率,也是现当代专业比较受同学欢迎的老师之一。
另外陈亚丽、吴三冬两位老师在各自的研究领域内也颇有建树。
注意:研究生的研究方向未必和自己的导师一致,而且许多老师都有比较广泛的研究兴趣,不可能只局限于自己主要研究的一二领域,所以报考时不必过分看重老师的研究方向。
二、试题解析
1、综述
05年至今,首师大共招收了5届现当代文学专业研究生。从这几年的出题规律来看,两门专业课里面“中国现当代文学”(07年叫做“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但只是名称不同,考试内容并无差异)的题型非常稳定,都由名解、简答和论述三部分组成,当然,各种题型所占分值比例每年会有一些变化。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尽管题型没有变化,但考试内容、出题方式各
年份之间差别还是很大的,而且今年的当代文学部分参考书也换了,这尤其需要注意。关于这一点下面会具体论及。
“中国语言文学”在08年以前由三部分组成,即古汉语、文学史和诗评。其中后两者在题型上也从未发生变化,文学史一直是考填空15+名解20+古诗词分析15=50分,后面的现代诗歌评论就是要求写一篇小论文,也是50分。至于古汉语,首师大的老师们在出这一部分的试题时曾经充分体现出过他们的“创新精神”,每年都会给考生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从05年狂考通论,到06年那道让不少考生折戟的《七月》翻译(50分!),再到07年考繁体字和十三经名称,出题老师的创意总是层出不穷。相形之下,最近两年的出题风格显得平易得多,都是考了10分的名解和两段翻译——虽然同是翻译,但翻译这种古文显然要比翻译诗经容易。如果这种风格能够延续下去,那么对以后报考首师大的考生而言,无疑是天大的福音。另外从09年开始,“中国语言文学”多了一本参考书,即邱运华的《文学批评方法与案例》,考试内容占30分,相应地,其他三部分的分数都变为了40分。今年招生简章的参考书目里仍然有邱运华的这本书,如果不出意外的话,2010年的试卷中四部分所占比例应该与09年持平。
2、中国语言文学试题分析
09年以后的中国语言文学试卷将由古汉语、文学史、文学理论和诗评四部分组成。其中古代汉语部分,虽然在前几年曾经不断地花样翻新,不过0809年的试题已经呈现出“返璞归真”的趋势,大概首师大的出题老师们在折腾够了以后,也觉得考试题型应该稳定下来了。再说从09年开始加考文学理论,这部分难度很大,所以老师也不大可能再在其他方面为难考生了,这样,我们在今年的复习过程中,对于古代汉语部分,就可以放心地以0809两年的题型为参照。需要注意的是,首师大每年的参考书目上都说只考王力《古代汉语》的第一册,但实际上往年试卷中的名解部分经常会涉及第二册的内容,所以复习时务必要一、二册都看,不过三、四册一般不会涉及,这些年中考到的一、二册以外的内容,只有08年的一个“旁转”,那应该是一个例外,而且只占两分,所以建议大家如果时间有限的话,可以不看后面两册。至于古文翻译,它考验的是基本功,没有太多技巧可言,但有两个细节要注意:第一,有时除了要求翻译整段文字外,还要解释加点字,因此一定要看清题目,千万不要无谓丢分;第二,有时翻译的段落没有标点,如果题目中要求加标点的话,就要在答题纸上先把原文抄下来,加上标点,然后再翻译,如果没有要求的话,则直接写出译文就可以了。所以答题前一定要看清楚,免得造成失分或者浪费时间。据批卷老师说,每年都有许多人在这上面吃大亏,所以大家千万不要大意。
文学史部分,填空题绝大多数是要求填名句或者作者,这些题考的是硬功夫,只能靠自己平时的积累,没有任何技巧。而且平心而论,这15分的题每年出的都并不算难,对于一些基础较好的考生来说是很容易拿分的。名解部分是重头戏,分析近几年的试题会发现,名解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文学史第一到第四册都会考到,很难说哪些部分是重点,但也绝非无迹可寻,一般来讲以下几个方面最易出题:第一,文学体裁(不是严格的文学理论意义上的体裁,而是包括所有那些在特定时期产生过影响的文学样式),尤其是那些属于中国古代文学所特有的体裁。这几年考到的有:神话、楚辞、汉乐府、永明体、宫体诗、近体诗、律诗、台阁体、章回小说、元曲、套数等;第二,文学流派和文学思潮,如正始之音、大历诗风、江西诗派、桐城派等;第三,某些与文学批评或文学理论相关的概念,如建安风骨(前几年曾反复考察)、魏晋风流、风雅颂、赋比兴、不平则鸣、童心说(前几年曾反复考察)、以诗为词、义法说等;第四,作家作品的合称,如临川四梦、初唐四杰、中兴四大诗人、三言二拍等。值得注意的是,有时首师大会把前些年其他科目(比如古代文学、古代汉语等科目)中出过的名词原封不动的搬到这里来考,所以建议大家如果时间充裕的话,不妨也浏览一下其他科目的试题。另外强烈建议大家把袁行霈那四册书中的所有类似的名词全部出来(至多不过50个),详细地抄在笔记上并背熟。古诗词分析也是每年都有的,但出题方式却
有变化:0506两年分别考的是杜甫和苏轼,举出同一作者的两首或多首诗词要求比较。这种题虽然有一定的主观性,但是仍然可以用参考书中概括的作者风格往里面套。0708两年则改为对比分析不同作者的作品之异同,灵活性自然大得多了,也很难总结出什么答题套路,但很重要的一点是要扣题,即具体的说出“同”和“异”之处到底在哪里。09年又有变化,变成单拿出一首词来要求分析。不过无论怎么变化,都离不开唐宋两代的大诗人(如杜甫、李白、苏轼等)的作品,所以复习时一定要重点看唐、宋两卷中专章介绍的作家,尤其要注意他们的文学史地位和重要作品,同时适当注意一下和他们能够构成某种对照关系的其他作家。
文学理论部分的参考书是邱运华的《文学批评方法与案例》,这本书中讲的都是西方文论,难度非常大,以致去年刚刚新增了这本参考书的时候,许多人考前都以为它是教人如何写后面的诗歌评论的,不大可能会真的考里面的理论,所以不少考生在考试之后都叫苦不迭。好在题目出得还算仁慈,前两道题分别给出了巴赫金和波伏娃的两段话要求分析,只要看过参考书,对意识形态批评和女性主义批评稍有了解,就绝不会无话可说。而第三道题考的是文艺复兴中的“人的发现”主题,却属于外国文学史的范畴,这样的出题套路着实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好在这部分的题是三选二的,即便不会答也可以选择答前两道题。当然不管怎么说,
在试卷中出现的内容与参考书目不符,都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出题老师到底是如何考虑的,实在是不得而知。【我会在下学期开学后想办法到出题老师咨询一下,看能不能问出什么眉目,所以请买了这套资料的同学在910月份以后一定要与我联系。】
诗歌评论部分40分,每年出的都是中国现当代诗歌。本来这部分没什么好说的,写作文大家都会,可是有不少人跟我说不知道怎么写,因为不熟悉所选的诗人的创作风格、属于那个流派等等,其实这是一个误区:诗歌评论写作部分考查的内容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文字功底,即写文章的基本功,另一方面是艺术感知力。所以并不要求考生熟悉题目中的诗人诗作的文学史地位,而只要能够读出自己的感受、并用适当的语言表达出来即可。即便你的表述与文学史上的权威论述不符,也无大碍,只要能够言之成理就行。假如你真的能够提出新颖独到的见解,或许还更能获得老师的青睐。如果只是记住了文学史上对某个诗人的定评,写作时一味的往上面靠,反倒容易弄巧成拙。
3、中国现当代文学试题分析
往年中国现当代文学试题有三种题型:名解、简答和论述。今年的参考书虽然变了,但据可靠消息,考试的题型不会有变化。名词解释部分最近几年在试卷中所占的比例逐年下降,05-
07年这一部分都占60分,08年变为了40分,09年又减到了30分。这一变化表明,这门课程考查的重点更加倾向于考生对作家作品和文学史现象的理解、分析能力,而不再是单纯的记忆。相对而言,名解是三种题型里最容易把握的,只要记住,能写出来即可。这部分考查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项:第一,具体的作品。每年的名解都有至少一半考的是作品,只有08年是例外,居然一个作品没考。但是无论如何,在各个时期、各种文学体裁中有代表性的作品仍然需要我们重点关注;第二,文学流派、文学团体。这类题在07年以前考得较少,但是近两年在名解部分中所占比例有所增加,这很值得注意。另外后面的大题也经常涉及文学流派,所以那些有影响的文学流派和团体应该成为我们复习的重中之重;第三,特定的文学样式,如爱美剧、小诗体等;第四,文学论争和对某些文学史现象的特定称谓。这些都是我们容易忽视的,所以一旦出现往往非常容易丢分。这类题在08年出现得最多,共有三道:“第四种戏剧”(往年也考过)、人文精神论争和“陕军东征”,另外其他年份还考过“国防戏剧”等。除此之外,05年考过一次“丁玲”,之后名解中再也没考过作家,大概是老师发现这种题不太好回答。答名词解释题时不需要长篇大论,一般每道题答50字左右即可,最多不能超过100字,写得太多了会显得你的概括能力不够,也容易让老师厌烦。如果是答作品,只要指明作者、体裁、主要内容和艺术特即可,至多再稍稍提及它的文学史地位;若是答文学
流派、文学团体,只需简要说明其文学主张或创作特、代表作家,如果能记得住的话再说一下他们发表作品的主要刊物;对于文学论争和文学史上的特定称谓,只要说清楚它们是怎么回事就行,或者再简要介绍一下产生的背景。具体可参见后面的真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