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少年中国说(节选)
教学目标:
2.借助注释和资料,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少年中国与中国少年之间的联系。
3.能结合资料,了解为实现强国梦想而作出卓越贡献的人物故事,并制作手抄报。
教学重难点:
借助注释和资料,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少年中国与中国少年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与课文相关的资料搜集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 月 日 总第 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师述:
同学们,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我们承担着国家复兴的责任。清代末年,有一位非常著名的人物,曾写下了一篇文章,激励了当时无数的中国有志青年,这篇文章就是《少年中国说》。
2.资料交流。
(1)这个人就是——梁启超(出示梁启超照片)。你了解他吗?
①学生小组分享搜集的资料,引导学生提炼本小组的信息集中汇报。
②依据学生的资料汇报,出示介绍梁启超先生的一句话。
出示:他是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
(2)背景资料介绍。
我们伟大的领袖主席曾经说过,年轻时影响他最大的人就是梁启超。梁启超在 1900年写下了充满激情、气势磅礴的(少年中国说》。
①这篇文章写于什么情况下呢?课前我们搜集了相关资料,请同学们先在小组内交流,再全班分享。
②根据学生的交流,教师相机补充。
十九世纪末,在腐朽透顶的清王朝统治下,政治上早已黑暗之极,到处是贪官污吏,贿赂成风;经济上国库空虚,民穷财尽;加上水旱虫灾,饿殍遍野。多次战争,掀起了各帝国主义在我国划分势力范围的狂潮。面对空前严重的社会危机和迫在眉睫的瓜分之祸,中国还有没有希望,还能不能繁荣昌盛,许多人都表示怀疑。这也正是作者写作的时代背景。
3.释题质疑。
(1)读题目,你有什么疑问?
(2)提炼出关键问题,并相机解释“说”。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它往往放在题目的后面,主要用来阐述观点,既可以发表议论,也可以记事。比如:《爱莲说》就是说——,《师说》就是说——,《少年中国说 》就是说——
二、初读课文
1.根据自读要求初读课文。
对于读书,朱熹说:“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请同学们根据自读要求学习。
小组活动,合作探究: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不添字,不落字。
(2)画出不懂的句子,小组讨论解决。
2.预习展示。
(1)认读生字词。
一泻汪洋 潜龙腾渊 鳞爪 矞矞皇皇
干将发硎 地履其黄 鹰隼 与国无疆
指名读,注意字音:爪、干、将
注意“疆”的写法:左半部分中的“土”不超过“弓”字,右半部分中间的横最长,其次是下横,上横最短。
齐读
(2)检查段落朗读。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3)朗读全文。
3.理解文意。
(1)这篇课文理解起来有些难度,回忆一下,我们以前学习文言文怎样疏通文意?
(借助工具书和课文注释,还有文言文单音词多, 我们现在双音词多,可以采用结合语境组词法)
(2)分小组细读课文并自己试着疏通文意。
(不懂的地方做好记号,准备质疑。)
(3)各小组交流质疑,全班答疑,教师参与。
(4)集体逐段朗读,指名翻译,贯通文意。
4.理清文章脉络。
(1)我们刚才借助注释和资料大致理解文意,谁来说说课文写了什么?
(2)课文是怎么写的?
(课文先写了建设少年中国的责任在于中国少年,接着写少年中国的光辉前景,最后赞美了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
三、精读课文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说说作者心中的少年中国是个什么样的中国,用以下句式说一说:少年中国是 的中国。
2.学生交流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3.资料补充。
(1)阅读历史资料。
1884年,中法战争,中国战胜,但签订了不平等的《中法新约》,其中一条,中国修筑铁路,要向法国人商办。
1894年,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签订了不平等的《马关条约》,台湾等大片领土被割让,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两亿两。
1898年,与德国签订了不平等的《中德胶澳租借条约》,德国强占胶州湾及南北两岸陆地。
(2)看了这些历史资料,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清无能,国家任人宰割。
(3)所以梁启超说——“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4.指导朗读。
5.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表达特点。
第1自然段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呢?
(这个自然段采用总分的结构方式。第一句为总起句,起引领全段的作用,下面的部分围绕这句话进行阐述。用排比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中富有变化,层层递进,读来铿锵有力,振聋发聩,中国少年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油然而生。)
6.再次指导朗读。
读的时候,语调要逐步拔高,读出气势。
7.练习背诵。
(1)小结特点:第1自然段主要的句式是——“少年( )则国( )”层层深入,写出了“智、富、强、独立、自由、进步、胜于欧洲、雄于地球”。
(2)出示填空题,尝试背诵。
(3)其实,只要理解了内容,理清了思路,背诵就容易得多。刚才大家不仅背得很顺利,而且在背诵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了课文内容,真的动了情。刚才我们用的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背读法,后面的学习中我们可以继续使用。(背读法,就是“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在背诵的过程中加深理解”。)
四、总结课文
五、课后作业
1.连贯而有气势地背诵第1自然段。
2.预习:围绕“少年中国”作者还会写哪些内容?又是怎么写的?
3.推荐阅读的《沁园春 长沙》。
第二课时
授课时间 月 日 总第 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一泻汪洋 潜龙腾渊 矞矞皇皇 地履其黄 与国无疆
2.课文回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二、精读课文
(一)学习第2自然段。
1.《少年中国说》的原文较长,梁启超在其中写了一段话。
昨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处处雀鼠尽,夜夜鸡犬惊。十八省之土地财产,已为人怀中之肉;四百兆之父兄子弟,已为人注籍之奴。
当时的中国内忧外患,暮气沉沉,就像一个行将就木的老人。中华民族岌岌可危,到了生死存亡的边缘。梁启超希望出现的“少年中国”具体是什么样的?请同学们根据自读要求,学习第2自然段。
2.自读感悟:
默读第2自然段,作者心目中的“少年中国”是什么样子的呢?他又用了哪些事物来赞美“少年中国”呢?请同学们圈画出相关词语仔细品读,可以结合插图,也可以发挥想象,把你的感受写在旁边。
生圈画赞美少年中国的事物,结合插图,想象其象征义。
3.生交流,师适时点拨。
课文运用了象征,描述了少年中国的英姿勃勃,前途无量。以“红日初升”,象征少年中国的灿烂前程;以“河出伏流”,象征少年中国发展的不可限量;以“潜龙腾渊,鳞爪飞扬”的生动形象和“乳虎啸谷,百兽震惶”的巨大声威、以“鹰隼试翼,风尘吸张”的冲天气势,喻我中国少年创造的少年中国的英姿;“奇花”“干将”两句,前者是歌颂少年中国在发展中的壮丽前景,后者象征中国少年的奋发有为。
4.指导朗读。
在朗读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这些事物都是动态描写,都充满着生命力。作者用这些充满生命力的事物来比少年中国,就是告诉我们,少年中国就是最具有生命力,最有发展前途的。
5.变换形式,再次朗读体会。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
河出伏流,一泻汪洋。
潜龙腾渊,鳞爪飞扬。
乳虎啸谷,百兽震惶。
鹰隼试翼,风尘吸张。
奇花初胎,矞矞皇皇。
干将发硎,有作其芒。
天戴其苍,地履其黄。
纵有千古,横有八荒。
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6.你发现了什么?
(这是一段韵文,充满节奏感和韵律感。均为四字句,逢双句押韵,读来琅琅上口,节奏明快,使人意气风发,豪情满怀,充满了对少年中国的美好希冀。)
7.再次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边读边想象画面,读出少年中国的朝气蓬勃。
8.练习背诵。
你能试着用上节课学到的背读法来背一背吗?
(二)学习第3自然段。
1.合作探究:
作者满怀强烈的爱国情感,用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事物来象征少年中国,足见作者对祖国强大的强烈渴望。自由读第3自然段,思考:作者是怎样把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联系起来的?
思考后先在小组内交流,再在全班交流。
2.师小结:中国少年承担着祖国繁荣昌盛的重任,少年强才能中国强;强大富庶的中国为中国少年的成长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中国强所以少年强。
3.你能结合先辈事迹,或者联系今天的现实生活,说一说这两者间的关系吗?
4.指导朗读。
三、总结提升
1.学到这里,你对本课的题目是不是又有了更深的理解?
2.正是有了先烈们前仆后继的奋斗,才换来了我们美好的社会主义中国。下面大家看看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中国,是不是梁启超的心目中的“少年中国”。播放资料:香港和澳门回归、申奥成功、加入世贸组织、“嫦娥一号升空。”
3.从清末的被蹂躏到现在的发展蒸蒸日上,是无数的少年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他们开创了祖国的今天,我们要造就祖国的明天。作为当代的少年,你将怎样做?谈谈你的做法。
四、课后作业
1.一百多年前,梁启超用这样的方式描绘了他心中的“少年中国”,那么,你们心目中今天甚至未来的“少年中国”又是什么样的呢?用你喜欢的形式动笔写一写。
2.根据课后练习三的要求,查相关资料,完成一份手抄报。
3.和同学集体朗诵课文,可采用多种方式。(选做)
五年级语文手抄报板书设计:
13 少年中国说
责任全在我少年 层层递进
光辉前程 象征
少年中国 中国少年 紧密相连
教学后记: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