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教训和伟大意义
摘要: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段历史时期称为新民主主义社会时期,这是中国社会发展史上一个特殊的时期,是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过程中的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而在过渡时期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必然选择,是中国走上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一个必经之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社会主义改造获得了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变革,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同时还形成了具有中国特的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社会主义改造最终使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这对于早期恢复和发展我国的国民经济起了很大的作用,为中国的腾飞埋下伏笔。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功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初步确立,是中国的一次划时代巨变,也是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伟大历史性胜利。
关键词:社会主义改造 社会主义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 过渡性 历史必然性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尚处于新民主主义社会,当时的中国百废待兴,各个方面亟待恢复和发展,是什么能让中国从战争与混乱中恢复活力与生机,走上繁荣富强的发展道路?在历史的道路上,中国该如何抉择?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选择什么样的社会制度,都是与其历史发展走向密切相关的,都有其历史决定性。而中国的国情和社会状况决定了只有社会主义制度才能发展中国。在这个历史性的时刻,中国共产党把马
列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为中国人民选择了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完成具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最终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这一历史性的选择,是中国人民历尽千辛万苦才到的,是中国社会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梳理总结,加深对社会主义制度确立条件及背景的了解。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短暂的过渡性的社会
从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仅仅只存在了七年时间,这就是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新民主主义社会时期。从时间跨度上可以基本看出新民主主义社会是过渡时期,是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准备阶段。同时新民主主义社会也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下面从历史、经济、政治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 历史原因
从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来看,近代中国社会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它深受外国帝国主义、本国封建主义和官僚主义的三重压迫。因此绝不可能在这样
一种落后的、分散的小农经济占绝对主导地位的基础上建成社会主义社会。而新民主主义社会为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创造必要的经济、政治、思想、文等各方面的条件,以实现中国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
《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中国现时社会的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两个步骤。第一步,改变这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1]因此从历史的形成原因上就决定了新民主主义社会是过渡性质的。
(二) 经济原因
从新民主主义经济的自身来看,新民主主义经济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产物,包含着五种不同的经济成分,即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其中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是个体经济向社会主义集体经济过渡的形式,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是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向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过渡的形式,[2]所以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这些经济因素决定了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的必然性。
(三) 政治原因
正像小说发展一样,矛盾的产生和解决推动着历史的前进。新民主主义社会的阶级构成主要有: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其中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本身并不代表一种独立的发展方向,因其既可以自发地走向资本主义,也可以被引导走向社会主义。[3]随着的基本完成,当时不同经济成分与阶级力量的矛盾集中体现为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而这种国内的主要矛盾的解决必然使中国社会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转变。在第一届政协全体会议上,刘少奇就代表中国共产
党就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前途问题指出:“毫无疑问,中国将来的前途,是要走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去的。”[4]
二、社会主义制度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的结果
历史以其血的代价告诉我们,在中国的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一方面,封建主义不愿意走资本主义道路。我国封建社会的历史长达两、三千年,在中国形成了世界上最完备也最顽固的封建主义生产关系。虽然中国封建社会内的商品经济的发展,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但封建势力为了巩固封建统治地位,维护其政治、经济利益,不允许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另一方面,帝国主义势力不允许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在近代中国,封建势力还与帝国主义相勾结,压迫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而国民党几十年的经营也表明,资本主义是不可能在中国取得成功的。
只有选择社会主义才符合中国的国情,这条道路的选择符合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这一社会发展的规律。而且新民主主义革命也为中国人民选择这条道路奠定了基础。在政治上,确立了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巩固和加强了工农联盟。在经济上,通过没收官僚资本转化为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为实现对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创造了最重要的条件。因此,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近现代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必然结果,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巩固和发展,体现了中国近现代社会运动的客观规律。
三、对具有中国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的认识
改造随时历史必然的,但也存在着种种困难。以为首的党中央,在中国情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实践,带领全国人民井然有序地开启了颇具中国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一) 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要将将几亿农民的个体所有制改造为集体所有制,并且得到农民的支持,绝非易事。为此,党中央依据马克思主义,结合我国农村实际情况,开辟了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道路。[5] 其主要特点有:
第一、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
第二、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民走互助合作的道路。
第三、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
第四、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
(二) 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手工业与人民生活有密切关系,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低位。对于手工业与农业有差异的地方,党和政府采取了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
在具体的方法步骤上,先从供销合作入手,再逐步发展到走生产合作的道路,经历了由小到大,由低级到高级的三个步骤。 第一步是办手工业供销小组。第二步是办手工业供销合作社。第三步是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在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党和政府采取了说服教育,示范和国家帮助的方法,使手工业者能够自愿参加手工业合作社,从而把手工业者的私有制改变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
到1956年底,全国共组织了10万个合作社,入社成员占手工业者总人数的92%以上,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三)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在推进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同时,党和政府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情况的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其主要特点有:
第一、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第二、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
第三、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到1956年底,全国私营工业户数的99%,私营业户数的82%,分别纳入到公私合营或合作社的轨道,标志着我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四、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
在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向社会主义过度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实行以社会主义工业会为主体,完成对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为两翼,这是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明确要求。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在1953
年全面展开而实际也证明,党坚持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工业化同时并举的方针,对于在深刻的社会变革中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生产力发展,逐步改善人民生活,推动社会进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6]
第二,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都采取了区别对象,用不同的办法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方面,及时总结农民的实践经验,创造出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等过渡形式。实践证明,这种逐步过渡的办法符合农民的特点和生产力
状况。在手工业改造方面的逐步过渡,不仅保护和促进了手工业生产的发展,而且为手工业逐步进行技术改造创造了条件。在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中,创造出从初级到高级的各种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实现了对资产阶级的和平赎买,避免了在改造期间可能发生的剧烈的社会震荡和经济破坏。
第三,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中国共产党根据马克思和列宁关于和平赎买的设想,结合我国实际,以和平赎买的方法完成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党和政府除了通过经济赎买的办法团结资本家外,还十分重视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和平改造解决了诸如实现社会变革与经济发展、和平过渡与消灭剥削制度这类通常难以解决的矛盾问题。
五、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意义
现实社会主义发展的实践证明,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比的优越性。 而在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对中国又有着长足的进步意义。
第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和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极大地提高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以其与社会化大生产一致性和能够在经济落后条件下尽可能地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为发展社会生产力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中国现代化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都离不开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这个最基本的前提条件。
第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和社会生产资料的主人,这是中国几千来阶级关系的最根本变革。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极大地巩固和扩大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的阶级基础和经济基础。
第三,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使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历史上又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它进一步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增强了社会主义的力量,对维护世界和平产生了积极影响。为其他相对落后的国家探索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走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提供了重要经验,对这些国家的人民也是一个巨大的鼓舞。
第四,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不仅再次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而且以其独创性的理论原则和实践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引文
[1] .选集:第 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66.
[2]《思想和中国特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M].高等教育出版社.
历史的教训[3]《思想和中国特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M].高等教育出版社.
[4] 张榕. 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思考[J]甘肃理论学刊, 1995,02
[5] 周含华 曾长秋.;对中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历史意义的再评价[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年03期
[6] 金怡顺. 从民族资本家心态转变看党的社会主义改造政策及基本经验[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04年09期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各阶层的分析》,《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1
年版
2.:《新民主主义论》,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3.逄先知 《当代中国史研究》 2004 第1期
4.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人民出版社,1991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