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概要:固化的班干部管理模式,不利于班干部的成长,也不利于班级管理;固化的班干部管理模式使得部分学生始终处于强势地位,占据公共资源,不利于教育公平。班级管理的内在目标和现代教育的要求催生了班干部轮流制。
关键词:班级管理;班干部;轮流
【中图分类号】G630
一、传统班干部制度的利弊励志小故事简短
百度 dns一个优秀的班集体,班干部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目前,大部分学校大部分老师对于班干部的产生一般都采用班干部选举制,也有老师采用班长组阁制。所谓班干部选举制,就是由全班同学无记名投票选举产生班委会。班长组阁制,就是由全班同学无记名投票选举产生班长,然后由班长推荐班委成员,报班主任批准,组成新的班委会。班长组阁制,就是班主任任命或者选举出班长,由班长推荐班委会成员,由于班长推荐的成员一般是班长信得过的同学,与班长的关系也较好,容易形成以班长为核心的班委会,有利于班委会的团结和稳定,形成强大的管理合力,有利于良好的班风的形成。
但是,不论是班干部选举制还是班长组阁制,其固化的班干部管理模式都使得部分学生始终处于强势地
位,占据公共资源,而绝大部分同学都没有机会参与班级管理,这对于班干部、其它同学以及班级管理的效果来
说都不是正确的选择。事实是,班干部也是学生成长的一种资源,这种资源的垄断不利于大部分学生的成长,也违背了教育公平。同时,从班级管理的目标来看,它的弊端也是制度内无法克服的,无论从班干部方面还是其他学生方面,都必须进行改革。
二、班干部轮流制及其实施的方式
班干部轮流制说简单一些就是班干部轮流当,但绝不能忽视学生的特长及实际能力,为了使每一轮班委成员都能担当起班级管理的责任,必须建立完善的班级管理规章制度,根据班级工作的实际,我在反复征求学生意见,结合学校的总体要求,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班级管理制度。
1.轮流时间及成员分工
结合班干部轮流制的调查分析和学生在主题班会上的荐举情况,确定每4周一期,一学期轮流5次(班主任学期初向全班同学公布学期计划,学期末进行学期总结),每次轮流的班委会根据班主任工作计划中的月计划制定班委会工作计划,结束时进行总结。炸河虾
活动纪实2.科学管理,严格考核
根据平时的观察,结合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建立学生在校学习及操行考核表,对学生在校的表现进行全面记载,科学管理,具体项目有:早读表现、课间表现、课堂表现、升旗纪律、两操表现、教室卫生、活动表现、文明礼貌等。
三、班干部轮流制应遵循的原则
班干部轮流制的动态性,使得班干部运行中有其自身的特点,轮流制下的班干部无论从管理班级的经验还是在同学中的威信,都不是一下子就
能形成的,需要使用中遵循如下原则。
1.自觉自愿,周期适度的原则
实施班干部轮流制符合绝大多数同学的意愿,但不宜全员轮流,原则应该是自觉自愿(当然应该鼓励每一位同学参与,但不应强制)。因为班干部轮流制的宗旨是提高班级管理效率,而不是让所有的同学都过过“官”瘾;实施班干部轮流制,必须注意轮换的周期,不宜过长,不宜过短,过长的话一方面轮流人数减少,起不到锻炼绝大多数同学的效果,同时也会是一些班干部在工作上慢慢地敷衍起来,降低管理的效率,使班干部轮流制流于形式。
2.放手使用,全力支持的原则
班主任必须对班干部放手与支持,让班干部自己召开班委会,确定班委会的主题,让班委会自己总结一周的工作,班主任根据清况可列席指导。对于学校要求开展或班级自行开展的活动尽量放手,让班干部自己组织。
3.多加指导,表扬激励的原则
在班干部轮流制中,由于每期班干部任期都比较短,是用较短的任期换来更多同学担任班干部的机会,给更多的同学提供锻炼的平台。为了把不应期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使班干部放开手脚,大胆的而迅速地投入工作。班主任要宽容一些,对于班干部就任初期出现的一些问题要共同原因,及时给予方法上的指导,不能一味地谴责。对于搞得好的活动,表现好的班干部要及时鼓励、表扬,使他们扬长补短,不断进步。
4.保证实效,优胜劣汰的原则
班干部轮流制必须是动态管理,必须建立常态的淘汰机制与补给机
制,对于表现好的班干部应及时表扬,对于个别积极性不高,不思进取的班干部要及时指出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教育。对于屡教不改,工作无起要停职检查,实在无法胜任班干部工作,无法起到表率作用,在班级同学中影响很坏的同学要淘汰。
湖南名吃班干部轮流制是一项新的改革尝试,它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良好的班风建设都具有积极的意义,班主任应该着眼于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给学生搭建更多的平台,使更多的学生有锻炼以及展示才华的机会。当然,在班干部的轮流过程中,班主任是比较辛苦的,但相较于学生的未来,这些辛苦又是十分值得的。另外,在班干部轮流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使这项改革的激励功能充分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班干部全员轮流制”的探索》(科教文汇.魏青松、李丽2007年30期)回味无穷的近义词
2、《“轮换”与“选举”相结合培养学生班干部》(〈学周刊?A〉2009年第6期杨子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