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编辑/佩兰I课堂I
.教学实录
《山水画的意境》教学实录
该课2019年获第人届全罔初中语丈获呷获学基本功畏评豎教学现摩研讨备现场课一等奖
◎曾令华/执教、整理
(重庆市第二十九中学校,重庆渝中区400010)
—、初见山水
师:同学们在之前的生活中有没有一点鉴赏画作的经历啊?都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对着书画作品,我们能看出点什么热闹、门道来吗?比如,对我们中国的山水画。
(生七嘴八舌。)
师:看来同学们对欣赏画作还是有话要说。那么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著名山水画画家李可染先生的《漓江胜境图》,看看能不能看出点门道,试着来评价一下。
(屏显画作。)
生:这幅图上的山都很陡ill肖,画家画了很多船,还有房子,别的我就说不出来了。
生:这幅画用墨的浓淡也不一样,近处的山墨深,远处的山墨浅。
生:这幅图我感觉很有层次,远处和近处的山处理得不一样,近处的清晰,远处的朦胧。
师:嗯,同学们能观察到这幅画上所画的内容,还关注到墨的深浅和层次的细节,很不错!不过这幅画大家看完后有没有觉得很熟悉啊?对,它就来自教材第77页,课文是《山水画的意境》。
(师板书题目、作者。)
二、山水有情
师:当一幅绘画作品展现在我们面前时,我们该如何去鉴赏呢?关于这个问题,刚才我们欣赏的这幅画的作者李可染先生,给出了他自己的见解,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并试着出以下问题的答案。
(屏显。)
1.画山水,最重要的问题是什么?
2.“意境”是怎么获得的?
3.除了“意境”以外,山水画还有什么是关键?
(生初读课文,时间3分钟。)
师:都看完一遍了吧?谁能来回答这些问题?能回答哪个就回答哪个。
生:作者认为画山水画,最重要的问题是意境,这是山水画的灵魂。
(师板书“意境”。)
生:要获得意境,就要深刻认识对象,要有强烈、真挚的思想感情。
生:山水画除了意境以外,另一个关键是意匠。
(师板书“意匠”。)
师:同学们真厉害!第一次读课文,就读出了文章最主要的意思,三个问题,这么轻而易举就回答出来
关于山水的古诗了。但老师还是想追问一下,我们是否真的理解了李可染先生的文艺观点了呢?比如,在作者看来,到底什么是意境,什么是意匠?意境获得的过程具体是怎样的?请同学们拿出笔,把你觉得能够帮助你进一步理解作者观点的地方,或者是觉得还不太理解的
2019.7-8语文秋学逓讯•初中
125
I课堂I本版编辑/佩兰
地方勾出来。
(生细读课文,时间约3分钟。)
师:谁来把我们勾画到的有价值的内容或者疑惑分享一下?
生:我在课文第2段勾画了“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写景就是写情”这一句。这句告诉我们,山水画的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但是,作者为什么接下来就开始谈古诗而不是谈画了,这个让我感觉有点突然。
师:嗯,这位同学首先从概念上明确了意境在本文中的含义,同时提出了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那就是为什么作者解释完意境,不说山水画,而开始说诗歌了。我们先明确一下,在这个地方作者提到了哪首古诗?
生:李太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还有的《十六字令三首》。
师:作者提到了哪首古诗?
(师重复问题,重音落在“古诗”上。)
生:哦,古诗只有《送孟浩然之广陵》。
师:对了,的诗可不能算是古诗哦,从概念上讲,只能说是以古体诗的形式写的现代诗。那么,你能用课文原句告诉我作者引用的这首《送孟浩然之广陵》与意境这个概念的关系吗?
生:“在我们的古诗里,往往有很好的意境。”
师:很好,还有更具体的描述吗?
生:“关于'人'一句也不写,但是,通过写景,却充分表现了人的思想感情。”
师:非常棒,接着往下读。
(生再读。)
师:如果我要求你用原文中的一个字来说明这首诗与意境这个概念的关系,你认为是哪个字?
生:是“如”字吗?
师:对,就是这个字,这说明这首诗是用来论证这个概念的一个例子。你能为我们朗读一下这首诗歌吗?
(生诵读,其他同学鼓掌。)
师:我注意到了你在诵读的时候,把重音落在了“孤”“远”“尽”,把“流”字拖得较长。你为什么这么处理?
生:我觉得这几个字特别能够传递诗人的情感,特别是那个“流”字,把那种望了很久不忍离去的感觉写出来了。
师:你说得很对。“流”字不仅写出了一种留恋的情感,而且还赋予了诗歌一种画面感。在中国传统文艺中,诗画一家,我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就是这个意思。无论是诗还是画,之所以能互相交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因为我们中国的诗与画中,都有一个中国文化中重要的概念—
—意境。就是说,不论诗还是画,我们都很强调意境的营造,只不过诗歌是用文字,而绘画是用画笔,明白了吗?
生:的诗歌为什么没有引用?注解也没有补充?
师:这影响你理解课文吗?
生:不影响,后面有很多解释的文字。
师:对,我们在阅读的时候,难免会碰到这种情况,不要被吓倒。査阅课外资料是一种方法,仔细阅读原文,到例子和原文观点的关系也是一种方法。的诗词,在作者生活的那个年代,大家出于对
领袖的热爱,对的诗词是非常熟悉的,应该是出于这个考虑,所以作者没有引用。不过,下课以后,我还是建议同学们去査阅有关资料,了解一下。好,我们接着围绕文本展开讨论。
生:我在课文第5段勾画了“要深刻认识对象,要有强烈、真挚的思想感情”这一句。后面第6、7、8段都是在论证这个观点,但是第8段我看不太懂,感觉说得有点乱。
师:那你能先说说第6、7段的大概内容吗?
生:我觉得第6段是在论述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而思想感情的产生又与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深度有关。第7段是在讲写景是为了写情。
师:第6段说得不错,我觉得第7段理解得还不够准确。辱说说?
生:我觉得第7段是在讲作家要站得高于现实来观察、认识现实。
师:为什么?
生:课文举的例子,即的“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就是这样的。
师:对,很好,这首词我们曾经学过,这几句确实是站位高于现实的很好的例证。我们接着来看第8段。
我们就用刚才这位同学的办法来试试。我们先来,这段文字中举了几个例子,都用来论述作者的什么文艺观点?一^一个说。
生:作者举了画松树的例子,来论述中国画不强调用光,而是注重长期观察后得到的精神实质。
生:作者举了苏州的四棵老柏树的例子,来论述一棵树经过画家思想感情的夸张渲染,意境会更加鲜明。
生:作者举了“峨眉天下秀,夔门天下险,剑阁
|126|语文秋学逓讯•初中2019.7-8
本版编辑/佩兰
I 课堂I
天下雄,青城天下幽”的例子,论述了要有强烈、真 挚、朴素的感情,说假话不行,这样就有独创性。
师:非常棒的分析,同学们不该有点掌声鼓励一 下吗?
(生鼓掌。)师:现在,我们三读课文,同时把刚才分析的这 些内容整理一下,看看能不能围绕“山水
画”这个对
象,以一定的组织形式,把作者的这些对于山水画的
艺术观点组织起来,表现出它们的逻辑关系。
(生读课文,梳理思维导图并投影展示,阐述对
文章的理解。)
师:刚才同学们的展示都很好,都体现了大家对 作者文艺观点的理解,程度或有深浅,但每一点都是
我们自己读有所得。我建议大家把文中所举到的例 子再补到我们画的结构图中。
(生补充完善思维结构图。)
师:随着我们阅读层次的不断提升,我们以后还 会阅读大量情节越发复杂的文学名著,或者类似于
今天这种有许多理论知识、陌生概念的文章,文艺论 文、哲学类作品等等。刚才这种通过图文结合的方 式,把文章各级观点、概念的关系用直观的层级图表 现出来的解读方式就是思维导图。这种方式可以对
我们深入理解这些作品起到很好的帮助。以作品的 主题为中心展开,是对作品本身的解读;以自己最感 兴趣的部分为中心展开,就进入到了对作品个性化
的解读。
三、再品山水
师:接下来,我们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再来看 看这幅《漓江胜境图》。
(屏显课文插图《漓江胜境图》。)师:在谈到漓江山水系列绘画作品时,李可染先 生曾经说过:“昔年吾曾多次泛舟漓江,觉江山虽胜,
然构图不易,兹以传统以大观小法写之,因略得其
意。人在漓江边上,不能见此景也。”
(屏显。)
昔年吾曾多次泛舟漓江,觉江山虽胜,然构图不 易,兹以传统以大观小法写之,因略得其意。人在漓 江边上,不能见此景也。
—李可染师:老师这里再提供一点漓江山水的实景照片, 你能参照照片和绘画的差异,并结合今日所学,谈谈 你对李可染先生这句话中的“以大观小法”的理解
吗?
生:我觉得画中的山要比照片上的山更密,更陡 峭。这是高于现实的观察。
生:而且画中的山形状各不相同,比单独的实景 照更丰富。
生:我觉得画中的小船很多,还有照片中没有呈 现出来的村落。
生:我觉得画中有实景中见不到的景,比如蜿蜒 不绝于整个画面的河流。
师:同学们鉴赏得都很棒,但是我们说意境是景 与情的结合,大家刚才说的都是景,还能不能鉴赏一
下情呢?
生:我觉得作者一定很喜欢漓江山水,热爱才会 这么用心地去观察。
生:我觉得那些村落和密集的船队是一种欣欣 向荣的展现!
师:同学们真是越来越像个山水画鉴赏的行家
To
大家今日所学,更多的是从艺术作品直接入手,
去解读它的意境。下课以后,我们还可以通过对作者
成长经历、个人作品风格的了解,通过对作品创作时 代背景的了解,去加深对作品的认识。
四、课后延伸
师:今天的学习结束以后,一是请同学们课后进 一步完善思维导图,二是请同学们在今日所悟的基 础上,写一段《漓江胜境图》或文中任意一个诗词、
绘画作品例子的鉴赏推荐语。在今天的学习之后,愿 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里都有山有水,有诗有画,有情有
境!
附:教师思维导图
有强範直挚的思鶴感情
站位角度
肓于现实
长期观察,课入全面认识
长期观察,课刻认识,创造意境; 夸张渣染,意境再加鲜明;
情咸强惡MS.朴素,不说假话,意境有独创性
©
(屏显实景照片。)
2019.7-8 语文秋学逓讯•初中
|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