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西方爱情悲剧的异同
作者:***爱情悲剧
来源:《戏剧之家》2016年第12期
        【摘 要】悲剧这一审美形态充斥在各种戏剧、小说和影视艺术作品中。作为悲剧的最佳表现载体,这些作品向我们展示了人生中的各种无奈。本文将通过由中国民间传说改编而成的爱情悲剧《梁山伯与祝英台》和英国经典著名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比较研究,探讨关于中西方爱情悲剧的异同。 【关键词】悲剧;中西方;异同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6-0037-01悲剧是美学的重要范畴。西方悲剧的发展比东方悲剧早,从古希腊悲剧至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其理论较东方而言更成熟、完备。一般大家所说的悲剧都是指西方悲剧,很多人认为中国并没有真正的悲剧,但我认为中国的悲剧是在文化背景的影响下形成的独具东方特的悲剧。以下将以《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罗密欧与朱丽叶》为例,具体阐释中西方爱情悲剧的异同点。一、社会背景相似《梁山伯与祝英台》
的故事发生在封建制度占绝对统治地位的古代中国,女子必须遵循三从四德,婚姻大事也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祝英台能男扮女装去书院读书,已经是破天荒的大事件。不能遵从自己的心愿和心爱的梁山伯在一起,必须听从父亲的话嫁给马文才,就是悲剧诞生的起因。《罗密欧与朱丽叶》创作于文艺复兴时期,当时的欧洲正处于封建时期。文艺复兴提倡“人文主义”,罗密欧、朱丽叶作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代表,体现了对这种生活观、理想观、价值观的追求。然而封建势力根深蒂固,两大家族的世代仇怨使他们不能像正常的情侣一样自由恋爱,只能带着爱情葬于尘世。二、造成悲剧的原因相似两部作品的悲剧原因,在某种程度上是因为家长都对他们的自由恋爱进行了阻挠。《梁山伯与祝英台》中,梁山伯提亲未果,还被恶打一顿,最终抑郁而终。《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由于两大家族的世仇、父母及兄长的的强烈干涉,两个人也无法在一起。家长的阻拦对两对恋人造成了不小的冲击,封建家族间的盲目仇恨、封建家长的顽固意志,必然危及年轻人的爱情幸福。尽管从文学作品的故事情节来看,他们四人不幸死亡的因素都具有某种偶然性,如在祝英台路过梁山伯的墓前时狂风大作,神父让送信人送的信未能及时送达罗密欧的手中等。三、主题思想相似由于故事都发生在旧的封建传统制度下,作品的主题都具有反抗封建势力压迫的思想感情。罗密欧与朱丽叶都敢于为自己的幸福去争取、斗争,挑战旧的封建传统势力,敢于冒犯神圣不可侵犯
的家长权威。这种对“人性”的执着追求,显示了他们的尊严和价值,他们高尚的灵魂并没有被利己主义、功利主义、拜金主义所侵蚀,他们的爱情战胜了封建贵族之间的仇恨,显示出人文主义精神的蓬勃生命和最终胜利。同样,梁山伯与祝英台也为了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双双化蝶,显示了向封建权威的不满与抗争,表达了对封建制度的强烈控诉。四、结局方式不同《梁山伯与祝英台》虽是中国式的悲剧,但由于中国式的思维,依然是传统理念中的大团圆结局。二人虽然都离世,但是双双化蝶,可以不受任何阻挠地在一起,他们自由了。作者用一种更浪漫的手法撰写了作品的结局,脱离现实,摆脱了封建势力的束缚。《罗密欧与朱丽叶》是典型的西方式悲剧的结局,是一曲青春与爱情的颂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深深地扎根于现实的土壤之中。作品一开始,莎翁就着力刻画两个家族的宿仇,一切都在铺垫着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悲剧性命运。五、东西方观念的差异《梁山伯与祝英台》发生在封建制度占据着绝对统治地位的东晋,东方人的矜持和保守让人感觉到了相较于西方奔放爱情的不同。梁祝深受儒家思想的束缚,两人爱情的最扣人心弦之处就在于它激烈而有节制,失败但却有成功的希望。“十八相送”中祝英台的感情含而不露、欲说还休,符合中国民众“发乎情,止乎于礼”的“礼法常规”。由于儒家思想的影响,主人公反抗封建势力的力量并没有多么强大。《罗密欧与朱丽叶》创作于文艺复兴时期,新兴的资产阶级已经崛起,但封建势力仍然
占据着统治地位,罗密欧与朱丽叶是新思想的代表,为了争取自由的爱情与封建势力进行对抗而产生悲剧。他们的反抗力度是十分强烈的,符合西方奔放、果敢的新思想以及向往自由、独立的精神追求。六、总结《梁山伯与祝英台》与《罗密欧与朱丽叶》两剧是中西方爱情悲剧的典范。它们的悲剧成分有许多相似之处,但是不同的社会背景给予它们不同的悲剧特点。我们应究其流传颇广的原因,容纳两种不同的悲剧特点,进行东西方的文化交流,丰富我们的悲剧作品,使其更优秀、更长远地发展下去。参考文献:[1]黄少华.从文化差异透视中西方爱情悲剧[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6.[2]王维昌.莎士比亚研究[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