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安娜••卡列尼娜悲剧的原因
安娜是十九世纪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的长篇小说《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女主人公,她是列夫••托尔斯泰塑造的女性人物中最富有人性光辉和魅力的形象,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具有艺术魅力的艺术形象之一。她高贵典雅、情感真诚、外表美丽、内心丰富、接受过资产阶级新思想的影响。她勇敢地追求解放、追求爱情、追求幸福,然而最终绝望自杀,酿成悲剧。本文将从四个方面浅析一下酿成安娜悲剧原因。
一、新思想与旧思想交锋的失败是导致安娜••卡列尼娜悲剧的
根本原因
安娜所处的那个时代是俄国社会变更动荡的时代。旧的农奴制受到很大的冲击,新的资产阶级思想正在兴起。在这样一个年代,资产阶级民主自由思想兴起,并广为传播,安娜作为一个长期生活在上流社会的贵妇人不可避免的受到了冲击并萌发了新观念、新思想。当时的上流社会到处都弥漫着腐化之气,虚伪、放荡无处不在,所有的人都过着一种糜烂的生活。上流社会允许人们偷情骂俏,可以婚外偷情但唯一的一个要求就是不能公开,因为一公开就意味着是对社会地位与荣耀的挑战,这会让上流社会的贵族感觉有失颜面。可安娜不接受这种虚伪的要求。当她以为自己与渥伦斯基的爱情是真正的爱情的时候,她迫不及待地想离婚、想公开,她不想虚伪地婚外偷情。她内心深处的新思想鼓励着她勇敢地去追逐自己的自由与幸福,勇敢地去与渥伦斯基相爱,哪怕放弃一切上流社会的享乐与荣耀也在所不惜。可
就在安娜天真地以为自己能真正拥有爱情而不是婚外偷情的时候,世俗便否定了她,击碎了她的这个梦,毕竟旧思想太强大了。她与渥伦斯基的爱情没有任何人认同。卡列宁不同意离婚使得安娜无法光明正大地与渥伦斯基拥有主认可的婚姻。因为如果旧思想同意了新思想的举动,那么新思想势必会对旧思想进行冲击最终瓦解旧思想,旧思想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与生存需要扼杀一切新思想。安娜与渥伦斯基的爱情始终得不到上流社会的认同,这就意味着他们逃不脱婚外情的枷锁,这无形中为安娜的悲剧埋下了一颗隐患的。当渥伦斯基抛弃安娜后,顿时上流社会中所有人都唾弃安娜,拒绝接受她,认为她有失颜面,贵妇人对她施加恶言,无数双冷眼羞辱她,安娜在这样一个环境中精神逐渐崩溃。安娜萌发的新思想最终敌不过上流社会稳固的旧思想,于是她在新旧思想交锋失败后绝望地自杀,想摆脱这个已经容不下她的到处都是残酷虚伪的世界。
二、虚幻的爱情是导致安娜••卡列尼娜悲剧的一个重要原因
安娜与渥伦斯基的第一次相遇是在莫斯科的火车站,可以说这一次相遇,渥伦斯基对安娜是一见钟情,他被安娜的美貌与贵族气质所深深吸引,于是追求安娜成为渥伦斯基的第一件要事。渥伦斯基对安娜接着使出了浑身解数,由于安娜是由姑妈包办婚姻嫁给的卡列宁,而他们之间根本不存在爱情,就在这样一个爱情被压抑住但渴望爱情的背景下,安娜的理智之门被冲垮了。安娜狂热地以为渥伦斯基就是她的真爱,她爱他的年轻、仪表和风度以及对自己的温存、热情和驯服。安娜对渥伦斯基产生了爱,可渥伦斯基却没有对安娜回以爱。安娜对
于他,说到底只是一个漂亮迷人的、可以满足他情欲需要和上流社会虚荣心的女人。他们之间不存在相同的兴趣和爱好,渥伦斯基的爱好是赛马、打猎、赌博,而安娜为了能够更好地与渥伦斯基在一起开始培养起她对赛马、打猎、赌博的兴趣。两个人的爱情不存在一点相同的兴趣和爱好,这样的爱情注定是一场虚幻的、维持不了多长时间的爱情。安娜疯狂着爱着渥伦斯基,为了他放弃了上流社会的一切,放弃了平静的生活,为了他承受着来自四面八方的言语攻击,承受着对爱子无尽的思念,承受着内心矛盾的痛苦折磨,她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渥伦斯基的身上,这样的结果只能是悲剧。爱情是双方的,渥伦斯基一方爱的缺失注定了他们之间的爱肯定是虚幻的。对他而言,爱是可有可无的,他的事业才是第一位的。当他得到安娜之后他发现因为追求安娜,他失去了很多,他的升官之路因为安娜而被阻断时,他想放弃与安娜的关系,去追求功名,可他这时发现放弃异常之难,于是慢慢对安娜产生了厌倦、厌恶之感。这时候,安娜对渥伦斯基已经爱到了极点,甚至到了一种自私的程度,她不愿渥伦斯基单独外出,猜疑嫉妒充斥了她那极度敏感而又脆弱的内心,并为此不断争执,以哀求“千万不要遗弃我”至此,安娜成为了一个被上流社会所不容,又被渥伦斯基所冷落的多余人,她的存在似乎已经是一个错误,于是她在莫斯科火车站亲眼目睹护路工人被碾成两段的场景成为了她最终结束自己悲剧生活的方式。虚幻的爱情葬送了安娜的生命,同时也给后世敲响了警钟。
三、安娜自身的矛盾性是导致她悲剧的一个内部原因
安娜自身存在着极其剧烈的矛盾性。在她与渥伦斯基进行过爱情的欢乐后,她却没有半点幸福的快乐,
只有恐惧、厌恶,她变得羞愧难当,她呜咽着说:“上帝,饶恕我吧!”她觉得自己罪孽深重,除了请求原谅,没有别的方法。和渥伦斯基在一起后,她夜里常常会被同一个噩梦惊醒,她梦见卡列宁和渥伦斯基一起对她滥施抚爱。这明显地表明一方面安娜认为与渥伦斯基的爱是快乐的,另一个方面她却常常陷入无形的精神折磨中。这种矛盾性还表现在其它一些方面。当她怀孕后,渥伦斯基要安娜把真相告诉丈夫,但安娜不同意。安娜怕伤害儿子对母亲的感情。每次只要一想到和儿子见面,安娜就觉得对渥伦斯基的爱是一种极大的罪恶,这种矛盾性让她一直处于对儿子深深地内疚之中。书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当安娜和丈夫从赛马场回来,丈夫在车上指责她今天的行为有失检点的时候,她针锋相对地回答说:“我爱他,我是他的,我忍受不了你了,我憎恨你……随便你怎么处置吧!”这种大胆的反抗行为与意识,本是很正常,很勇敢的。但在她回到回家的第二天,她却感到是那样害怕,“简直不能设想我怎么会说出那样荒唐而粗俗的话来。”以前从来未有的恐惧感,一下子袭上了心头。她竟然担心管家会把她赶出家门,担心她那可耻的行为将要传遍全世界。当她与渥伦斯基出国度蜜月而感到无限快乐与幸福时,一种对立矛盾的情绪再一次向她袭来,她竟以为,丈夫所遭到的不幸,儿子的缺乏疼爱一切都是她自己造成的,因为她,一个家庭破碎。于是在蜜月中,矛盾性让她始终处于快乐与痛苦之中。其实这种
矛盾性的来源很简单,一方面来源于安娜的幼稚。长期生活在优越的环境中而没有介入社会使安娜显得很单纯,做起事情来很幼稚,这种幼稚、单纯使她的勇敢、大胆无法坚定,每遇阻力,她的情绪便会一落千丈。而另一方面来源于她的思想的两面性。她的新潮思想与她的旧制度思想同存于她内心中,每当
事情发生时,她的这两种思想便开始作斗争,故使她表现出快乐时突然很痛苦、享乐时突然很内疚的行为来。正是由于安娜自身的这种矛盾性反复出现,于是一步步地推动她走向悲剧的道路。
四、卡列宁的自私是导致安娜••卡列尼娜悲剧的一个外部原因
卡列宁是一个事业型的男人,婚姻只是让他的生活形式上更完美一些的补充品,对于婚姻是否存在爱情她不关注,他的精力都在官场上。他给了安娜荣华富贵、社会地位,却忽视了安娜作为一个女人极其需要的爱情。于是当安娜“红杏出墙”时,他并不太在意,因为这在上流社会很寻常,男人们可以忍受妻子们婚外偷情,唯一的条件只是不公开。可安娜却有悖于这一传统,她迫不及待地想公开、想离婚,于是卡列宁马上意识到了这是对他的挑衅,这会有损他的社会名誉,这会危及到他的利益。因此,不管安娜如何做,卡列宁始终不同意离婚,到了后来甚至还不允许安娜见她的孩子,殊不知,他的自私使安娜长期处于一种被人唾弃、遭人鄙视的痛苦中,也使安娜陷入对儿子无尽的思念中。赛马后回家的路上安娜原以为刺激卡列宁,然后在其到家之后会打她一顿或是责骂。可回到家后卡列宁却只是睡觉而已,对她没有丝毫生气的意思。因为卡列宁认为此刻安娜做什么无关他的事,
只要一切平静就好。有时候,沉默比责骂杀伤力更大。安娜就是在卡列宁的自私沉默中痛苦万分,内心不断遭受煎熬。卡列宁的自私无处不在,但这也不能全怪他,长期生活于官场中使他无形中养成了这么一种冷漠、自私的性格。但不可否认的是,作为一个丈夫,卡列宁对妻子安娜的自私是促成她走向自杀之路的一个重要的外部原因。
爱情悲剧
“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这是列夫••托尔斯泰在这部作品中的开卷语。安娜追求的是自己的幸福,可她面对的是整个上流社会。当她不顾一切追求的爱情破灭时,她的希望也就破灭了。于是她的精神也就崩溃了,最终只能选择自杀。不论是外部原因还是内部原因或是其它原因,这一悲剧是必然的。安娜的悲剧可以给我们今天的生活提供一些借鉴教训。爱情是建立在双方互爱的基础上的,两个人的爱不能失衡,彼此不能苛求太多,因为爱是双方付出的,只有这样的爱情才能长久,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爱情,才能让彼此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