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红楼梦》中女性的悲剧命运
[摘 要] 《红楼梦》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部现实主义巨著,是一部伟大的毁
灭女性美给人看的历史悲剧小说。它毫不掩饰地描写了痛苦的人生、破灭的梦和被
摧残的完美无瑕的爱情。这些在封建社会末世中最无力把握自己命运的女子,感受
到了封建伦理道德和男权社会深深的压迫,有一定的反叛意识和自我意识,但仍然
逃脱不了悲剧的命运,或以死抗争,或逃离避世。女性美好的、艳丽的、鲜活的生
命及其理想、追求都被当时的社会所不容,她们的爱情婚姻、人生道路、性格命运
的悲剧结局充分展示了人间美好事物与美好感情的惨遭毁灭。让我们深深的悟到封
建时代人生的悲哀与无奈,带给我们无限的伤痛~
[关键词] 《红楼梦》;女性;悲剧;封建社会;美丽
《红楼梦》是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爱情悲剧。一部《红楼梦》,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部文化史,或者更确切说是五千年来中国文化发展命运与历程的一个缩影。《红楼梦》中刻画了一大美人,她们在大观园里,形成一个相对的独立女儿国。这个小小的女儿国在短短的几年里,充满了"花招绣带,柳拂香风"之美,充满了笑和泪,爱和怨,酒和诗。曹雪芹他倾一世之心血营造出了女儿国,然而这些秀外慧中又正值豆蔻年华的妙龄女子一个个离我们远去,她们有血有肉,有才华也有梦想,但是她们没有青春。 她们无法驾驭自己的命运,她们不属于自己,无论怎样努力,她们都逃不过“封建礼教殉葬品”的悲惨结局。《 红楼梦》是人性的梦,是对那些美好事物的追求之梦,是对人性中美好东西的迫求之梦,是《 红楼梦》 的作者在人生之路上感到无路:走时为自己构画的一个大梦。《 红楼梦》是一部以人为中心的书。曹雪芹通过贾府女性悲惨命运的描写,从而完成了对封建传统文化的整体反思,这反思是深刻的,远未过时,直到今天的女权运动,独立,自由,民主。
作者曹雪芹写了一个家庭、一个家族的兴衰荣辱、悲欢离合,塑造了一个“梦醒了无路可走”的觉醒者的悲剧形象,从而表现出封建制度的种种罪恶及其必然灭亡的趋势。他们都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冥冥中似乎有一种不可知的力量在支配着他们, 这也是人物所具有的悲剧性。 下层奴婢们是如此,公府千金、豪门弟子是如此,显赫一时~称霸一方的王侯府尹也还
是如此。小说主人公贾宝玉的出家是对自己家庭和阶级彻底决裂的一种反抗;然而终归是一种无奈,一种逃避,是从一个浊世进入了另一个浊世,归根结底是一个不可避免的悲剧。在《红楼梦》悲苦世界的芸芸众生中,那些活灵活现的悲剧角最引人注目。因为他们各自不
1
同的身世际遇和共同的悲剧结局,这才共同汇聚成彩斑斓的悲情人生和无边无际的苦难海洋。走进这些悲剧角的心理世界和活动空间,我们便能更为深切地了解这部警世伤心的大悲剧。
《红楼梦》里的少女少妇是一美丽的女子。在“花招绣带,柳拂香风”的大观园里,作者把封建时代女性的“痴”与“灵”,“黠”与“才”,“雅”与“洁”,直观真实的展现开来。作者以酣畅淋漓的笔墨描写了大观园中众多女性形象:上至位于封建阶级上层的贵妇人、封建贵族淑女,下至地位卑微、倍受奴役压迫的奴婢丫头,她 们多“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口”。她们有自己独立的品格,敏捷的思维,丰富的思想感情,不仅有着风华的外表容貌,更有着内心的独特美丽。她们有的才华横溢,有的聪明美丽,有的情韵雅洁,有的志行高卓„„尽管如此,这美丽女性,却依然都逃脱不了悲惨的命运。
“千红一窟,万艳同悲”的大观园芳。“千红”、“万艳”代指千千万万红艳妩媚、娇娆多姿的娇媚女子;“窟”谐音 “哭”,“杯”谐音 “悲”。“千红一哭”、“万艳同悲”,是暗指千千万万美丽的女子在封建“末世”都遭遇了令人痛哭的悲剧命运。在这个意义上说,红《楼梦》堪称一部女性的悲歌和颂曲。在曹雪芹的笔下,一个个清净洁白的女儿被腐化堕落的 “堂堂须眉”污染、伤害,或变成他们 “沽名钓 誉”的饵料,或变成他们淫逸享乐的工具,或变成他们走进坟墓的殉葬品„„
而女儿们的行“正见识”却远远高于“堂堂须眉”,她们有才有貌,有理想和抱负。“裙钗”的 “美”和 “须眉”的 “丑”交相辉映,进一步凸现了这部以塑造众多女性悲剧命运为宗旨的作品的悲剧美。
这里面,有封建婚姻制度的悲剧,有封建道德礼教的悲剧,有封建妻妾制度的悲剧,有赤裸裸的封建暴力凌辱女性的悲剧„„红楼梦所展现的不是某一个人某一个问题上的悲剧,而是那个社会里女性的共同悲剧。正如鲁迅所说:“悲剧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价值越高,悲剧越重!
大才女林黛玉,富有魅力的西施式的清瘦之美,更具有绝世的姿容;富有西施“捧心而蹙”、袅
爱情悲剧娜风流的外形之美。她的身世是不幸的,从小父母早亡,寄人篱下,又“娇袭一身多病”,因此,才会形成她多愁善感、每每爱哭的性格。她小小年纪进入贾府时,就知道步步留心,惟恐被人耻笑。特别是当父亲去世后,由于地位的变化,世事的升沉,人情的冷暖,在她的心灵与性格中更增大了悲剧的压力。她给人的感觉始终是悲切的,这在她的诗作中就有体现。如她所做的 《葬花吟》、《柳絮词》,她始终放不开自己寄人篱下的阴影,并将这种心情带进自己的生活中,使她变得自卑、多愁、孤僻、多心。她非常敏感,别人无心说的话,她也会认为是在针对她,因此给人尖酸刻薄的感觉。她又是一位才女,在大观园
2
的芳中,她的才情无疑是最高的,她的诗在在几次的诗社评比中,都技压芳,如“林潇湘魁夺菊花诗”。 在诗思的敏捷,诗作的新颖别致、风流飘洒方面,林黛玉却是出类拔萃、孤标独树的。诗社每次赛诗,她的诗作往往为众人所推崇,所激赏,因而不断夺魁。她的诗之所以写得好,是由于她有极其敏锐的感受力、丰富奇特的想象力以及融情于景的浸透力;即使一草一木、一山一石等极平凡的事物,她只要一触到,立即就产生丰富的想象;新奇的构思和独持的感受和见解。尤其可贵的是,她能将自己的灵魂融进客观景物、通过咏物抒发自己的
痛苦的灵魂和悲剧命运。《红楼梦》用了大量的笔墨刻画了黛玉才华横溢、颇具“咏絮才”的诗人气度。在贵妃省亲进时,几位妹和宝玉呈上诗作,元春并不知道诗词的作者,却一眼看出了黛玉替宝玉所作的《杏帘在望》为“三首之冠”。她的《秋窗风雨夕》《桃花行》光彩夺目,字字珠玑,而且黛玉写诗往往是“一挥而就”。写诗时她漫不经心,却“笔落惊鬼神”,这就衬托出了她才思敏捷,高于大观园中众才女。被红学家称为“才、情、性三者具备”,是一个作品数量多、艺术个性强、品味高尚的诗人。她有多方面的才能:博览书,学识渊博。她爱书,不但读《四书》,而且喜读角本杂剧《西厢记》、《牡丹亭》、《桃花扇》等;对于李、杜、王、孟及李商隐、陆游等人的作品,不仅熟读成诵,且有研究体会;她不仅善鼓琴,且亦识谱。被红学家称为“才、情、性三者具备”,是一个作品数量多、艺术个性强、品味高尚的诗人。
她的性格又是叛逆的。在她与贾宝玉的爱情中,就是一种心灵上的相通。她始终是专一的,她也相信,宝玉的心中也有她。但时不时地爱用什么“金玉良缘”去试探他,见宝玉与宝钗好,更是“半含酸,”这些都是她不自信的表现。她虽然有自己的独立的性格,虽然在意识上要摆脱这种依附,但在灵魂深处,却已被这种依附性折腾得筋疲力尽。当宝黛爱情发展到成熟的时候,她并没有因爱情的幸福而振作起来,反而越发憔悴了。她想到的是“父母早逝,虽
有铭心刻骨之言,无人为我主张。”她时刻感到孤苦无依的痛苦,这种痛苦与日俱增,更加重了她的病情,以致心力交瘁,在爱情毁灭之前,生命以走到了尽头。的确,这在封建社会中,是不能允许男女自由恋爱的。首先,林黛玉的这种叛逆的性格,不会得到封建家长的认同,加上林黛玉锋芒毕露,在大观园中树敌颇多。在宝二爷的婚事上,这也就被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
黛玉自幼习惯孤独,她除了宝玉外,不需要别人的存在。她过分依赖宝玉,宝玉就是她的灵魂,正如宝玉依赖那块玉一样。而宝玉却太不孤独,他身边除了环绕十三个丫环外,还有大观园众多的女性对其众星捧月。黛玉所能感觉到的敌人太多了,所以也永远处在惊惧、忧虑、妒忌、敏感之中。黛玉是用她的整个生命在进行恋爱,这注定她爱得无私,爱得忘我,爱得悲痛欲绝。宝玉也很爱黛玉,爱到痴迷的地步。对于爱情,黛玉心里其实非常害羞也非常有负罪感,对宝玉不
3
断地发脾气就是这种矛盾心理的表现。她爱宝玉,又顾虑宝玉知 道了她的爱情反而看轻她,玩弄和辜负她。所以宝玉每次想用《西厢记》里的艳词,来打通一条情感的直通线,但都遭
到黛玉的严词拒绝。
醉于恋爱之中的黛玉,她不知道婚姻的决定权不在于宝玉,而在于荣国府当权者贾母及贾政、王夫人等人。赫赫扬扬将及百年的 贾氏家族已经陷入窘境,财源枯竭、矛盾重重、后继无人。要力挽家族衰败下去的狂澜,要想振兴家业,最主要的当然是要有个适合的继业者。于是,贾宝玉历史地、顺理成章地被推上了家族继业者的位置。但是贾宝玉是个有缺陷的继业者,在家族中连地位低微的贾环等人都不怕他、服他,“只是恐贾母不依才让他三分”。宁荣两公对这点十分明白,所以在对警幻仙子这段话中的“略 可”两字颇值得回味,它分明流露了宁荣两公内心的忧虑、焦急。缺乏刚气的贾宝玉很难在家族成员面前树立威信,他实在无力扮演历史委派给自己的社会角,家族不能乐观地将希望寄托在贾宝玉身上。因此,这个家族所能进行的最后努力、挣扎只能是采取补救措施,即为贾宝玉配备一位精明能干、工于运筹谋划的“宝二奶奶”。按贾氏家族的要求,这位宝二奶奶必须能补救宝二爷的缺陷,帮助振兴家业,因此,在很大程度上,这位宝二奶奶比起宝二爷有更重要的意义。选择宝二奶奶,不仅由贾府最高权威人士贾母把关而且连身为皇妃的贾元春也亲自出马,原因就在于这件事是直接关系整个家族利益的缘故。贾府迫切需要选择这样的媳妇——她既能为贾家带来财富、管理家政、团结家族人员,又能劝导不走正路的贾宝玉幡然悔悟,走立身扬名之路。
于是,一场由封建家长亲手导演的婚姻轰轰烈烈地上演了。黛玉身体娇弱多病,性格孤僻,出口伤人。一句话, 林黛玉的性格和宝二奶奶的要求相去太远。所以在竞争宝二奶奶的斗争中,林黛玉显然竞争不过行为豁达,随分从时,有较高人生修养因而深得人心的薛宝钗。一个人的性格往往可以决定他的命运。林黛玉无法实现自己美丽的理想,她唯一的归宿只能是死,这位才华横溢的女诗人,用她的生命在进行恋爱,当爱走向尽头,她的生命也随之终结。林黛玉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也是性格缺陷导致的悲剧。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