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对口高三《沁园春·长沙 》阅读答案
随堂巩固
一、语基落实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橘子(jú) 桔梗(jú) 尽管(jǐn) 层林尽染(jìn)
B.寥廓(liáo) 绸缪(móu) 沉疴(kē) 百舸争流(kē)
C.沉浮(fú) 饿殍(piǎo) 苍茫(chāng) 沧海桑田(cāng)
D.伴侣(lǚ) 棕榈(lǘ) 酋长(qiú) 挥斥方遒(qiú)
2.下列诗句是对偶句的一项是( )
A.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B.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C.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D.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A.《乱世隋唐》将带你穿越时空,和那些英雄人物一起去体验隋唐那段峥嵘岁月。
B.近年来,一些正值豆蔻年华的小伙子沉迷在网吧里,荒废了学业,浪费了青春,真让人痛惜不已。
C.50年的时间可以令一个风华正茂的青年老去,也可以见证中国甩掉贫困帽子一步步创造人间奇迹的历程。
D.大学生应该是最具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意识的社会体,然而或许是日益增长的就业压力抑制了他们指点江山的激情。
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使用语言,不仅要用得对,在语法上不出毛病,而且要力求用得好,要有艺术性,有感染力,
这就要讲究运用语言的艺术,也就是要讲究一点修辞。
②有意用不符合语法常规的办法取得某种修辞效果是许可的,然而这只是偶一为之,并且要有些特定的条件。
③如果语言不符合语法,说都说不通,就没有什么好的修辞可言。
④语言是用来传递信息、交流思想、表达情感的。
⑤好的修辞,必然是符合语法规律的。
A.④①⑤③② B.④③⑤①② C.⑤②①④③ D.⑤③④①②
二、阅读理解
5.阅读文本选段,完成第5~8题。
沁园春
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5、下列对这首词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三句,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洋溢着词人乐观主义的革命激情。
B.一个“看”字,总领七句,描绘了独立橘子洲头所见到的一幅彩绚丽的秋景图。
C.词人从山上、江面、天空、水底选择了几种典型景物进行描写,远近相间,动静结合,对照鲜明。
D.一个“恰”字,统领以下七句,形象地概括了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
6.“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两句中的“击”和“翔”具有怎样的表意效果?请结合语句的含义进行简要分析。
答:“击”生动形象地刻画了雄鹰在天空翱翔的样子,给人以力量感;“翔”准确细地表现了鱼在水中自由自在游动的情态,给人以美的享受。
7.上片“看万山红遍”以下各句,下片“恰同学少年”以下各句,是铺叙,也就是古人所说“赋、比、兴”手法中的“赋”。此处使用“赋”能产生怎样的艺术效果?
答:词人使用铺陈排比的手法,先抒发了对美好秋景的赞美之情,然后回忆了“同学少年”的激情岁月。这样写,使词句连贯直下,非常有气势,为抒情、议论作好了铺垫。
解析:“赋”往往使用铺陈排比的手法,直接叙事、抒情。在这首词中,这两组排比语句,还具有营造气势,为下文作铺垫的作用。
8.这首词塑造了一个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答:这首词塑造了一个风华正茂、意气风发、指点江山、胸怀天下、视“万户侯”为“粪土”的青年革命者形象。
解析:此题考查对词中抒情主人公形象的理解、把握,可以采用“摘引法”,从词中出能体现词人形象特点的语句,然后加以概括。
9、词中起过度作用的句子: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10、下片 的“书生意气”具体体现的哪?(用文中的话回答):
指点江山,激扬文学,粪土当年万户侯。
拓展作业
一、积累运用(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每对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湘江/镶嵌 染/点燃 飞翔/享受
B. 沉浮/符合 寥廓/括号 峥嵘/征兆
C. 茂盛/藐视 挥斥/钥匙 僧侣/鲁莽
D. 舟船/周详 遒劲/追求 遏止/碣石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古人中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历史上可谓汗牛充栋。
B.由于对农村问题有着极为深入的研究,所以他能够见仁见智,写出了极有价值的学术着作。
C.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只有勤政爱民,才能造成上行下效、弘扬正气的良好局面。
D.面对光怪陆离的现代观念,他们能从现实出发,汲取西方艺术的精华,探索新的艺术语言。
3.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由于诗人表现在诗中的情,往往都经过了一个外化、物化、客观化的过程,也就是采用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方式,将感情形象而又充分地表现出来。
B.具体的作品是鉴赏的对象,而评论和研究的对象既可以是具体的作品,也可以是作家,还可以是更大范围的文学现象、文学思潮、文学运动等。
C.诗词奉行节约原则,追求用最少的词,包含最大的美感容量,中国古典诗词尤其如此。而现代诗歌在这个方面似乎没有如此严格。
D.过去,学习诗文的人大半都从精选精读一些模范作品,用的是“集中全力打歼灭战”的办法,把数量不多的好诗文熟读成诵,然后再借鉴、模仿。
4.下面是元曲作家白朴写的一首关于“秋”的小令,请选出最能体现秋景的一组词( )
天净沙·秋
孤村落日残霞,
轻烟老树寒鸦,
高三激励短句 一点飞鸿影下。
山, 水, 草, 叶, 花。
A.青 绿 白 红 黄
B.远 近 黄 红 兰
C.残 剩 枯 黄 落
D.寒 瘦 败 枫 残
语基落实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 A项,“桔梗”的“桔”应读“jié”;
B项,“百舸争流”的“舸”应读“gě”;
C项,“苍茫”的“苍”应读“cāng”。
2.答案:D 3.答案:B 解析:B项,“豆蔻年华”,指十三四岁的女孩子。使用对象错误。
4.答案:A 解析: 解答此类题目应首先理解这几句话的表达中心,这几句话谈的是在语言表达中如何使用“修辞”的问题,④句总说“语言”的作用,其余四句则围绕“修辞”来作论,
①句提出“使用语言”要讲究“修辞”,⑤句③句是对比论述“修辞”与“语法规律”的关系,②句紧承③句的内容说明应怎样使用“不符合语法常规”的“修辞”。
二、阅读理解
5.答案: A
解析: A项,“洋溢着词人乐观主义的革命激情”在前三句中没有体现。
6.答案: “击”生动形象地刻画了雄鹰在天空翱翔的样子,给人以力量感;“翔”准确细地表现了鱼在水中自由自
在游动的情态,给人以美的享受。
7.答案:词人使用铺陈排比的手法,先抒发了对美好秋景的赞美之情,然后回忆了“同学少年”的激情岁月。这样写,使词句连贯直下,非常有气势,为抒情、议论作好了铺垫。
解析:“赋”往往使用铺陈排比的手法,直接叙事、抒情。在这首词中,这两组排比语句,还具营造气势,为下文作铺垫的作用。
8.答案:这首词塑造了一个风华正茂、意气风发、指点江山、胸怀天下、视“万户侯”为“粪土”的青年革命者形象。
解析:此题考查对词中抒情主人公形象的理解、把握,可以采用“摘引法”,从词中出能体现词人形象特点的语句,然后加以概括。
拓展作业答案
一、积累运用
1.答案:B
解析: A项,分别读 xiāng/xiāng, rǎn/rán, xiáng/xiǎng。
B项,分别读 fú/fú, kuò/kuò, zhēng/zhēng。
C项,分别读 mào/miǎo, chì/shi, lǚ/lǔ。
D项,分别读 zhōu/zhōu, qiú/qiú, è/jié。
2.答案: D
解析: A项,“汗牛充栋”,形容书籍极多,不能用来形容“刻苦学习的楷模”。
B项,“见仁见智”,指对于同一个问题各人有各人的见解,是针对多个人而言。用在此处错误。 C项,“上行下效”,指上面或上辈的人怎样做,下面或下辈的人就学着怎样做(多指不好的事)。用在此句中属褒贬误用。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