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教学设计优秀3篇
《岳阳楼记》优秀教案 篇一
    教学立意:
    诵千古佳作,感受范公的博大磊落的襟怀,领受优良传统文化的洗礼,壮我学子筋骨,开我学子心胸,蓄积人文底蕴。高唱需要壮词,积累语言模式,吸收传统文化精华中仍富有生命力的用语。
    教学方式:
    在平等、自主、合作的氛围中诵读文本,探究文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天下有名楼,岳阳楼因诗文而名闻天下。图示岳阳楼猜名以调动兴趣或高吟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等唐代诗人的名作。
    二、诵读。通过分层次多重多种方式的朗读,课堂内完成背诵的任务,受到崇高的“忧乐”观的熏陶,领悟借景而表现阔大胸襟的写法。
    1、读顺:首先范读,或播放录音,或教师朗读。提出要求,对照书本,一字一音听准。接着让学生查字典,看书上注音,自主朗读两遍,将课文读通顺,再放录音,无须对书,只专心听之任之可也。然后或前后或左右两≤≥人合作,轮流朗读,相互正音。继而,师生二重通读全文。其间,教师巡行于行间,随时解决生字或误读。
    2、读懂:逐段分别独自诵读,要求流利顺畅。关键词义的解说、成语的提示、句子大意和段落概述。
    第一段,叙事,滕子京的政绩、文化建设和自己作记的缘由。其中“守”作动词用,“越”有“度过、超出、经过”义,“百废俱兴”为成语等,当要提及。中间三段写景,先实后虚,境界广阔,气势雄浑。第二段,佳境概述,收放自如,放在前,收在后,引出下面“悲喜”二段。“衔、吞”二词,以动写静,状洞庭湖巨口之貌;“浩浩汤汤”泛指广阔壮大、与今说“浩浩荡荡”义近,但要注意读音区别。三、四两段分别以想像虚写览物而悲和览物而喜的两种类型,为第五段“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埋下伏笔。“游泳”为两个词,不可忽略;“岸芷汀
兰”互文见义;“郁郁青青(jing)”,茂盛的样子;“长烟一空,皓月千里”应看作对偶,“空”则为名词。这两段既相互对比又情景交融,多用四言的韵语和排偶形式,尽铺张之能事,虽有人讥诮为“传奇体”,并不影响多数人的认同。第五段,抒怀,揭示主旨,既是张扬自己的崇高抱负,也隐含对朋友的勉励意蕴。这一段名句多多。末段,记时,通常做法。疏通大意后,全文脉络也应当板书完成。
    叙事 作记缘由
    佳境 概述(实)
    状景 因己而悲 记洞庭湖水
    因物而喜(虚) 念天下忧乐
    抒怀 天下己任
    记录 。写作时间
    3、读悟:分组或选择美读能力强的诵读、陶醉其中,即进入作者的精神状态,读出语调
、节奏和情感。重放录音,倾心而听,将自己想像为作者。带着这种情绪,在录音范读后,自主朗读两至三遍。
    引导学生感悟、探究和陈说自我的独特体验:一从思想内容方面设问,让学生领悟到本文巨大的感人魅力在于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通脱胸怀和“先忧后乐”、以天下为己任的崇高志向。二从表现手法方面设问,让学生领悟到本文名为记楼,实是借题发挥,写景不过是纵论情怀的铺垫。三从语言方面设问,让学生搜集并整理本文哪些成语和短语至今还有活力,成为我们语言精华的组成部分。
    4、读写: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范本,进行句式仿拟和语言模式的积累。当堂,每人两至三个。
    5、读背:先自主抢背,或老师选择记忆力强的示范,再师生二重诵背。
《岳阳楼记》优质课教学设计 篇二
    课前预习:
    搜集“江南三大名楼”相关资料及有关的名句;回顾作者有关常识,了解本文写作背景;反复朗读文本,标划生字词,试划分节奏;完成《助学》第47页“预习积累”部分。
    相关课程标准:
    “随文学习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但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并能熟练背诵全文。
    2、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够正确翻译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品味文章的语言,学习作者的写法。
    4、体会古人旷达的胸襟,学习他们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
    评价任务: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和节奏。
    2、再读课文,掌握词义理解内容。
    3、理解文章的主旨,感受作者的博大胸襟与抱负。
    4、赏析本文情景交融的语言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打开课件出示“江南三大名楼”图片。
    教师:同学们,我国的很多名胜古迹,大都留下了文人骚客的诗词歌赋。比如我国古代的三大名楼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上面就铭刻了很多美文妙句。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鹭齐飞,秋水共长天一”令人神往之至;崔灏《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
洲”让人回味无穷;而岳阳楼上,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传唱不衰。特别是《岳阳楼记》成为写景状物抒发真情的名篇。今天,我们就来阅读这一名篇,看看它描写了什么样的景,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二、预习检测:
    小组组长检查小组成员《助学》P47完成情况。
    三、初读课文,读顺畅。
    1、学生自读课文并标划出不识字词和难以断句的句子。
    2、听读课文,教师播放录音学生认真聆听并解决初读留下的问题。老师提示重点字词。
    谪(zhé)属(同“嘱”zhǔ)霪(yín)霏(fēi)
    樯(qiāng)楫(jí)冥(míng)谗(chán)偕(xié)
    3、学生再读,然后小组展示,老师评价并指导。
    三、教师指导:
    第一段,以叙为主,因读得舒缓庄重。
    第二段写洞庭湖景的文字,气势雄壮,应读得开朗雄浑。
    第三段以若夫起笔,意味深长。以天气的恶劣写到人心的凄楚,应读出愁苦凄楚的情味。
    第四段至若领起,引出一个阳光灿烂的画面,应读出欢乐和畅的韵味。
    第五段以嗟夫开启,应读出悲凉慷慨、一往情深的意味。
    4、学生根据老师的指导可以齐读或自读。
    四、再读课文明文意。
    1、译
    教师:文言文的学习离不开诵读和翻译,这也是我们考试常考查的内容。俗语说的好“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相信同学们通过前面对本文的诵读,应该对本文的意思有了大体了解。下面
请同学们边读课文边结合课下注释完成对课文的翻译,如有疑难点请标注出来小组内讨论解决。
    学生自主翻译课文,并借助小组解决疑难;老师下面巡视,并帮助学生解决疑难点。
    2、训练反馈
    教师:好,同学们已经完成了这一任务,个个面带笑容想必收获颇丰,下面就让我们共同分享这一丰收的喜悦。请同学们看屏幕以抢答的方式完成,看谁答得又快又准。
    (1)解释词语
    越明年百废具兴属予作文巴陵胜状朝晖夕阴连月不开薄暮冥冥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春和景明宠辱偕忘予尝求古仁人之心不以物喜微斯人
    (2)翻译句子
    a.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b.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d.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e.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f.微斯人,吾谁与归?
    教师:通过检测可以看出有的同学落实较好,但也有部分同学掌握得不太好还需在课下落实。通过翻译同学们已经对课文的大意有所了解,下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思考文章都写了哪些内容?为了使同学们更好理解课文的内容,我们简单了解一下当时的写作背景。
    屏幕出示背景
    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范仲淹因提出政治改革主张,触动了朝廷中保守派的利益,被罢夺参知政事(副宰相)的职务,贬放邓州(现在河南省邓县)。第二年六月,谪守巴陵的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行将落成,函请范仲淹作记,并附上《洞庭晚秋图》。范仲淹依据此图,凭着丰富的想象,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表达了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五、三读课文,知内容、探主旨。
    学生自读课文解决相关问题。
    1、第1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这背景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明确:在“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的基础上“重修岳阳楼”,这说明滕子京在谪守的逆境中,仍不以己悲,把政事治理得井井有条。由此可见作者欣赏他的阔大胸襟,与一般的“迁客”不同。
    2、第2段写洞庭湖的全景,从岳阳楼上看到的雄伟景象有哪些?
    明确:(1)气势非凡:“衔远山,吞长江”。
    (2)宽阔无边:“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3)湖光山:“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追问:用“衔远山,吞长江”,如果把“衔”改为“连”,把“吞”改为“接”好不好?为什么?
    明确:洞庭湖是无生命之物,用“衔”“吞”则使人产生有生命之感,把“远山”“长江”跟洞庭湖的关系写得活灵活现,成了一幅气势磅礴的动人画面。如果用“连”“接”来替换,只是客观地说明三者的相对位置,画面是静止的,效果没有这样好。
    3、朗读第3、4段,出文中写景的句子,想一想它们所写的景物各有什么特点?它们在文章中分别起了怎样的作用?
    明确:3段先写了风雨天气中洞庭湖上萧条凄凉的景象,这样的景物,很自然地引出了迁客骚人远离京都,怀念故土的失意忧虑的悲苦情感。这一段写了物悲则己悲的思想感情,是照应上文“异”字的一个方面。4段写洞庭湖晴朗天气的明媚景象。写了这样的景物,就很自然地引出迁客骚人此时的喜悦之情。这一段写了物喜己喜的思想感情,是照应上文“异”字的又一方面。
    追问: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喜”。这样写是为了将这类人的悲喜感情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引出下文,由写情自然转入议论,突出全文的主旨。
    4、“古仁人之心”是怎样的?齐读第五段出答案。
滕王阁序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