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朗读的节奏和语气、语调,感知文章的感情变化并体会其中的语言美,并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2.借助工具书和课文注释,疏通文章的大意,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积累一定的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
3.根据课文内容,通过“景异”“情异”“人异”的对比,理解文章写景、抒情、议论之间的关系,比较“迁客骚人”和“古仁人”的志趣差异。
【教学重点】
1.疏通文章的大意,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积累一定的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
2.通过“景异”“情异”“人异”的对比,理解文章写景、抒情、议论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1.感受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体会作者的政治理想。
2.引导对人生的思考。对历史和传统文化思想的借鉴,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崇高的理想。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方法】
诵读法、摘录法、点拨引导法、合作探究法等。
【教学边程】
一、激趣入文导入新课
1.导入新课:
(一)名声显赫的四大名楼
在中国,古往今来,无论是哪个朝代,上至真命天子,下到州官县府,都有一个共同的兴趣爱好,那就是修建楼阁。在中国古代,楼阁的意义非同寻常: 有的是瞭望守戍,作军事之用;有的是纪念重大事件,滕王阁序教案作备忘之用;有的是用来宣扬自己的不凡政绩,作歌功颂德之用;有的是用来镇妖降魔,作僻邪之用;还有的是用来供奉佛祖,保佑平安,作祈福之用.......总之,楼阁寄寓着建造者的政治理想和现实追求,它在古人心中,就是神一样的存在。而在历朝历代修建的不计其数的楼阁中,有四座堪称天下闻名,并称为中国“四大名楼”。之所以出名,无一例外,得益于著名文人的千古名作。其中,位于湖北武汉的黄鹤楼因崔颢的《黄鹤楼》而闻名天下,位于江西南昌的滕王阁因王勃的《滕王阁序》而闻名退迩,位于湖南岳阳的岳阳楼因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而驰名天下,位于山西永济的鹤雀楼则因王之涣的《登鹤雀楼》而名垂千古。四大名楼所承载的不仅是所处时代特有的历史和文化,更是文人生生不息的政治理想和人生信念。
今天我们就到湖南岳阳来走近岳阳楼。
岳阳楼是江南三大著名楼阁之一,它原为三国东吴鲁肃训练水军的阅兵台。唐开元四年(716年),中书令张说谪守岳州,在此建楼。宋庆历五年(1045年),滕子京谪守巴陵郡的次年,重修岳阳楼,并请范仲淹写了《岳阳楼记》一文,盛传海内,岳阳楼因此声誉倍增。清同治六年(1867年),两江总督曾国荃重修岳阳楼时,请著名文人窦坼撰写了这副102字的长联,高度地概括了与岳阳楼有关的历史人物,绘形绘地描写了岳阳楼所处的地理位置和风物特点。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千古奇文——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附注:
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
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崖疆。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你知道这副长联写的是何处的名胜古迹,你是如何欣赏这副长联的,其中“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这两个典故与哪篇文章有关?
(屏显)
岳阳楼记
范仲淹
2.认识作者。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他出身贫寒,幼年丧父,对下层人民的痛苦感受极深。26岁登进士第,因敢于直言强谏,屡遭贬斥,久不被重用。宝元三年,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加强对西夏的防御,屡立战功。庆历三年,西夏请和,范仲淹还朝,任参知政事。曾提出十条改革措施,包括限制以“恩荫”为官、选用干练的人员、严格执行政令等,又主张兴修水利。因遭保守派反对罢政,于庆历五年贬放邓州,之后还做过杭州、青州的太守。后在赴颍州任途中病死。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3.了解背景。
1046年,范仲淹的挚友滕子京谪守巴陵郡,重修岳阳楼。当时,范仲淹亦被贬在邓州作官。滕
子京请范仲淹为重修岳阳楼写记,并送去一幅《洞庭晚秋图》。范仲淹依据此图,凭着丰富的想象,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滕子京与范仲淹同年举进士,因才华出众但豪迈自负,被权贵所嫉,贬请到岳州做太守。范仲淹熟知他的思想和性格,想劝慰他,却一直无机会。适逢腾子京重修岳阳楼,请范仲淹代笔记题,这就给了范仲淹一个规劝知己的好机会,因自己在贬谪中,亦有抒发自己理想的需要,于是范仲淹就写下了这篇抒发自己胸襟、规劝朋友的千古名篇。
岳阳楼: 在湖南省岳阳市巴丘山下,前身相传为三国时期东吴都督鲁肃所建,最初是用来指挥和检阅水楼。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岳阳楼的军事功能逐渐消退,和其他大多数楼阁一样,变成了游人观光停驻的风景楼。在唐朝之前,岳阳楼并不叫这个名字,因为它位于巴陵郡,所以被称为巴陵城楼。南北朝的颜延之是最早写诗描写岳阳楼的诗人之一,他曾经写下一首题为《始安郡还都与张湘州登巴陵城楼作》的诗歌,题目中的巴陵城楼正是岳阳楼,这也是有记载的描写岳阳楼最早的诗作之一。到了唐朝,巴陵已改名为岳州。只是从初唐到盛唐很长一段时间里,岳阳楼并没有固定的名称,在众多描写岳阳楼的诗文里,有称“南楼”的,有称“洞庭楼”的,还有称“驿楼”的,五花八门。直到诗仙李白出手,写下《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岳阳楼才正式定名,也因此而成名。后杜甫、白居易、李商隐、刘禹锡、孟浩然等诗人相继登楼吟咏,岳阳楼声名益大。
乾元二年(公元759年)三月,李白在流放夜郎途中意外遇放,重获自由,兴奋之情可想而知。当他途经岳阳时,与友人一起登临了这座雄伟壮丽的楼阁,顿时神清气爽,心胸开阔。他情不自禁地借景抒怀,写下这首名作《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来表达自己命途坎坷终获自由的无限喜悦之情。全诗如下: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继李白让岳阳楼“诗”出有名后,很多文人墨客纷至沓来,写诗留念。杜甫的《登岳阳楼》堪称其中翘楚,全诗如下: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而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也是在洞庭湖畔岳阳楼旁有感而发,同样堪称经典之作,全诗如下: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在唐朝一众大咖诗人的盛赞力捧之下,岳阳楼名声大噪。而最终让岳阳楼登上荣誉巅峰的,当属宋代文学家范仲淹。他的一篇《岳阳楼记》,洋洋洒洒,蔚为大观,可谓家喻户晓的千古雄文。直到今天,岳阳楼内仍藏有十二块檀木板刻《岳阳楼记》全文,为清朝乾隆年间著名书法家张照所写。《岳阳楼记》通篇气象开阔,写出了岳阳楼之洋洋大观,特别是范公“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气度与格局,更成为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写照。
4.检查预习。
(1)试着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好重音和停连。(屏显)
给文中下列的字注音。
汤( ) 潜( ) 夫( ) 属( ) 谪( ) 萧( ) 嗟( ) 曜( ) 偕( ) 薄( )
给下列文言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借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本文题为《岳阳楼记》,根据你预习的结果说说文中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文中并没有具体写到岳阳楼本身,这是为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设置悬念,带着这个问题进入课文的学习)
二、初读知文疏通文义
1.自由朗读课文,根据课文注释疏通文义。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属予作文以记之
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去国怀乡,忧选畏讥
2. 积累重点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屏显)
【一词多义】
①和:政通人和(和乐) 至若春和景明(和煦)
②通:政通人和(顺利) 北通巫峡(通向)
3观:予观夫巴陵胜状(看)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景象)
4空:浊浪排空(天空) 长烟一空(消散)
⑤一:一碧万顷(数词“一”) 长烟一空(全)
⑥极:南极潇湘(至、到达) 此乐何极(尽头)
⑦以:属予作文以记之(来) 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因为)
⑧或:而或长烟一空(有时候) 或异二者之为(或许、也许,表示委婉的语气)
【通假字】
1百废具兴(“具”同“俱”,全、皆)
2属予作文以记之(“属”同“瞩”,嘱咐)
【词类活用】
1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守:名词作动词,做······太守)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先:形容词作状语,在语,在…..之前)
【古今异义】
①气象万千(古义:景象。 今义:大气的状态和现象)
②微斯人(古义:如果没有。 今义:细小)
3.再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意思,初步理解课文的大意。
三、吟读品文整体感知
1. 聆听配乐朗读,领悟本文的朗读技巧,思考每个自然段所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个自然段的大意,理清本文的结构层次。
明确: 全文共5段,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和作记缘由。
第二部分(2~4):描写岳阳楼周围的景,引出“迁客骚人”登楼“览物”而产生的两种不同感受。
第二部分又可分为两层:
第一层(2):写洞庭湖的景并提出“迁客骚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问题。
第二层(3~4):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因景而异。
第三部分(5): 借对“古仁人之心”的探求,抒发作者的旷达胸襟和政治抱负。
四、赏读悟文把握主旨
1.精读课文,思考并完成以下问题。
(1)文章第一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这背景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明确:在“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的基础上“重修岳阳楼”,这说明滕子京在谪守的逆境中,仍不以已悲,把政事治理得井井有条。由此可见作者欣赏他的阔大胸怀,与一般的“迁客”不同。
(2)“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作者写出了从岳阳楼看洞庭湖的哪些特点?
明确:(1)气势非凡:“衔远山,吞长江”;(2)宽阔无边:“浩浩汤汤,横无际涯”;(3)湖光山:“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3)作者为什么忽然写了“前人之述备矣”,从写景中跳出来写人?
明确:“前人之述备矣一句承前启后,并回应前文“唐贤今人诗赋”一语。这句话既是谦虚,也暗含
转机,经“然则”一转,引出新的意境,由单纯写景,到以情景交融的笔法来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从而引出全文的主体。
(4)第三段描写了怎样的一幅画面,渲染了一种怎样的气氛,其中蕴含着作者怎样的心境?
明确:作者用“淫雨”“阴风”“浊浪”描绘了一幅“洞庭风雨图”,“山岳潜形”也使商旅不前。并且从暮沉沉、“虎啸猿啼”的画面,渲染出极其悲凉的气氛,也表现出作者远谪的悲苦、郁闷之情。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