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
【核心素养】
1.通读品味,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写作思路。
3.学习将叙事、写景议论抒情紧密结合的写法。
4.品读关键句,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用时】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刘禹锡曰:“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文因景传,景因文显。”寒山寺因张继的一首《枫桥夜泊》而名满天下,滕王阁因王勃的一篇《滕王阁序》而闻名遐迩,岳阳楼因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而名闻天下……今天,我们就来欣赏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国四大名楼之一岳阳楼。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检查预习。
判断对错:
(1)岳阳楼,湖南省岳阳市西门城楼,下瞰洞庭,前望君山,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美誉。()(2)作者在仕途顺利、人生得意之时,与友人滕子京同游岳阳楼,写下了这一千古名篇。()(3)记,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写景状物,可以叙事,可以将写景状物与议论抒情结合起来。()【明确】(1)√(2)×(3)√
2.写作背景。
滕子京负大才,为众所嫉。自庆历谪巴陵,愤郁颇见辞。文正与之同年,友善,爱其才,恐后贻祸。然滕豪迈自负,罕受人言。正(文正)患无隙以规之,子京忽以书抵文正,求《岳阳楼记》。故《记》中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其意盖在谏故人耳。——范公偁《过
庭录》
《岳阳楼记》是范仲淹被罢去参知政事而贬官河南邓州时,应好友滕子京之请而写的。滕子京请范仲淹为重修岳阳楼写记,并送去一幅《洞庭晚秋图》。范仲淹依据此图,凭着丰富的想象,写下了这一千古名篇。
3.师生共同扫除字词障碍。
4.读懂文意。
(1)回顾疏通文意的方法。
①充分利用课文助读材料——页下注释;②将单音节词转换成双音节词;③根据句子特点,用“留、调、选、扩、删、补、换”等方法翻译;④联系已学课文的字词翻译,在疑难处做标记。
(2)学生提出疑难,其他学生补充,教师对疑难语句给予指导。(3)自由朗读课文,理解大意,用圈点勾画法标注出难以理解的字词句。
5.教师预设页下注释未做出解释的难点字词句。
字词:百废增气象而或古仁人之心
句子:①在洞庭一湖。②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③是进亦忧,退亦忧。
三、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1.回顾梳理文章思路的方法。
①勾画重要词句,理清文章主要写什么;②以段为单位仔细阅读,用简要语言标示段意;③分析段落之间的内在联系,划分层次,概括层意,思路自显。
2.根据提示,理清思路。
(1)自由朗读课文,圈画表现文段内容的重点句子,简要概括段意。【示例】第1段:记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和作记原因。
第2段:描写洞庭湖全景并提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一问。
第3段:描写“阴冷”的画面,抒写“迁客骚人”“以己悲”的“览物之情”。
第4段:描写“晴明”的画面,抒写“迁客骚人”“以物喜”的“览物之情”。
第5段:表达了作者的旷达胸襟和远大抱负。
(2)品读第2—4段,分析各段写景有何内在联系。
【示例】第2段:先总写洞庭湖全景,再因情设景,分别创设了第3段“淫雨霏霏”之景和第4段“春和景明”之景。
(3)品读第2—4段的抒情、议论句,思考景与情的关系。
【示例】第2段: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写洞庭湖“胜状”,洋溢着浩然之气。
第3段:虚笔写岳阳楼“淫雨霏霏”之景,令人“感极而悲”。
第4段:虚笔写岳阳楼“春和景明”之景,令人“喜洋洋”。
(4)整合段落,概括段意。
四、课堂总结
理清文言游记散文思路的策略:
诵读内容标段意,认真品味景与情。仔细分析段间意,整合段落思路显。
五、布置作业
1.熟读并背诵课文。
2.复习整理本课文言字词。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抽查背诵。导入:上一节课我们疏通了文意,理清了文章思路,这节课我们将深入分析课文,领悟作者情感。
二、研读课文,领悟情感
1.自由朗读课文,四人为一个小组讨论下列问题。
(1)第3、4段写景,历来为人称道,有许多写法值得同学们学习,请举例赏析。(学生讨论后分享,教师引导)
【明确】①“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骈散结合;抓住景物特点,用词准确,如用“霏霏”写雨的繁密,用“怒号”写阴冷之风的呼啸之声、猛烈之势)
②“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对偶、动静结合)
③“浮光跃金,静影沉璧。”(对偶、比喻)
④“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视觉、听觉)
(2)归纳第3、4段的写法特点。
【明确】①运用对偶、比喻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语言的表达效果。
②先写景,再抒情,借景抒情而又融情于景。
③骈散结合,错落有致。
④抓住特点写景,用词准确。如,用“霏霏”写雨的繁密,用“怒号”写阴冷之风的呼啸之声、猛烈之势。
⑤从不同的感觉器官角度写景。如,第4段从视觉、听觉等角度写景。
⑥动静结合。“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沙鸥翔集,锦鳞游泳”是动,“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岸芷汀兰,郁郁青青”是静。动静结合,美不胜收。
⑦用声音渲染气氛。如“虎啸猿啼”增凄凉之感,“渔歌互答”添愉悦之情。
(3)文章是怎样将叙事、写景、议论和抒情结合在一起的?试分析。【明确】由事入景,因景生情,由情入理。文章一开头以叙事为主,交代了写作背景和作记原因。然后由事入景,描写岳阳楼的湖光水。第2段概写洞庭湖景物后,以“然则”一转,接以提问式的议论。第3段写洞庭风雨,第4段写洞庭春晴,为了写出不同览物之情而特设两种景,后面都接以抒情。第5段以“嗟夫”开头,表现出强烈的抒情彩,然后又接以整段的议论,议论中含有抒情的彩。文章最后又归于单纯而强烈的抒情,即“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全文将叙事、写景、议论、抒情结合,充分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课堂总结
领会作者情感的策略:
抓住景物赏特点,景中含情切莫忘。品读抒情议论句,真情实感心中悟。
四、拓展延伸
课后积累“忧国忧民”主题的名句。
1.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2.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李纲《病牛》)
3.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4.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于谦《咏煤炭》)
5.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五、板书设计
岳阳楼记
{迁客骚人{
淫雨霏霏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悲
春和景明心旷神怡,宠辱偕忘喜
}景中含情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六、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课文。
2.完成课后习题。
第三课时
一、导入新课滕王阁序教案
1.齐背全文。
2.检查重点词句翻译。
二、合作探究
1.朗读第3、4段,思考:这一部分写了什么内容?和上文有什么联系?
【明确】这两段描写了洞庭湖景的阴晴变化以及“迁客骚人”登楼时的不同心情。这两段内容紧扣上段概述洞庭湖“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和“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意思并加以发挥。第3段写了风雨天气中洞庭湖上萧条凄凉的景象,很自然地引出了迁客骚人远离京都、怀念故土的失意、忧虑的悲苦情感。这一
段写了己悲则物悲的思想感情,是照应上文“异”字的一个方面。第4段写洞庭湖晴朗天气的明媚景象,很自然地引出迁客骚人此时的喜悦之情。这一段写了物喜则己喜的思想感情,是照应上文“异”字的另一个方面。
2.指定学生朗读第5段,思考并讨论:
(1)作者认为“古仁人”和“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不同在哪里?【明确】“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往往因个人遭遇或外物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古仁人”则“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这样看来,“古仁人”的悲喜感情跟外物没有关系,跟个人遭遇也没有关系,那么跟什么有关系呢?
【明确】他们“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不是忧“民”,便是忧“君”;他们“进亦忧,退亦忧”,可见他们的“忧”跟个人的进退、荣辱都没有关系,他们是为民生疾苦而忧心忡忡。
(3)“古仁人”有没有快乐的时候呢?
【明确】在天下人感到快乐后“古仁人”才会快乐。可见他们的忧或乐完全是随天下人的忧或乐而转移的。这就是作者认为的“古仁人之心”。
(4)这种“古仁人”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人物,实际上也许并不存在。联系第一课时介绍的有关资料,说一说作者为什么要议论这种实际上或许并不存在的人物。
【明确】作者以天下为己任,常说“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他借滕子京嘱写《岳阳楼记》的机会,提出这种理想化的人物来,正是为了“假托古人,自写怀抱”,表明自己旷达的胸襟和远大的抱负,同时包含着对滕子京的勉慰。最后“微斯人,吾谁与归”以问句的形式自明志向,励人励己,委婉含蓄。
三、文章主旨
本文通过对岳阳楼周围景的描写,以及对“迁客骚人”“览物之情”的分析,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也表达了对好友滕子京的慰勉之意。
四、写作特
1.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
2.繁简得宜,层层蓄势。
3.骈散结合,语言富有生命力。
五、积累文言词语
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特殊句式、成语等。
六、板书设计
岳阳楼记{
重修背景和作记缘由(叙事)
写景抒情{悲(去国怀乡,忧谗畏讥)——以己悲喜(心旷神怡,宠辱偕忘)——以物喜}(描写、抒情)探究“古仁人之心”的内涵{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阔大胸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远大抱负}(议论)
七、教学总结
本文题为《岳阳楼记》,自然要写岳阳楼的景,但作者的意图是借题发挥,谈一个人应有的政治抱负,并以此规劝友人。文章先由叙事入手,从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说到岳阳楼的“大观”,再写“迁客骚人”登楼时或悲或喜的情怀,最后将这种情怀跟“古仁人之心”作比较,自然引出议论,说明作者意图。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议论自然结合起来,句式上骈散交错,节奏不断变化,读起来声调铿锵,给人美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