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频道•弍!信%社会福利事业
—读《归去来兮辞》
□时芳芳叶帮义
摘要:关于陶渊明归隐的原因有三种说法:一是奔丧;一是不为五斗米折腰;一是平生之志。通过对相关文史材料
的分析,可以肯定平生之志才是陶渊明归隐的真正原因,《归去来兮辞》充分表达了陶渊明对田园的热爱和对官场
厌恶。
关键词: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归隐;田园
《归去来兮辞》是陶渊明在东晋时候写的一篇抒 情小赋,是这位魏晋高士脱离仕途、归隐田园的真情 告白。在这篇赋的序文中,作者交代了写作的缘由,也可以说是交代他归隐田园的原因&一是“质性自 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w生之志”,二是 “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南朝梁人 萧统在《陶渊明传》中则有另一种解释&'岁终,会郡
廉政准则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 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似乎陶渊明是不愿意为五斗米而向 督邮折腰,就辞官归隐,并写下了著名的《归去来兮 辞》。这三个原因,哪个才是陶渊明归隐田园的真正 原因呢?赵高是怎么死的
先看奔丧。这只能说是陶渊明这次归隐的一个 契机,谈不上是原因。如果奔丧,作者未必要辞官 (完全可以请假),所去的地方应该是武昌,而不是自 家的田园。可见,这不是作者归隐田园的原因,所以 正文也无只字片语提及奔丧之事。那么,是因为督 邮下乡,有人让陶渊明“束带见之”,作者觉得是种耻 辱就愤而辞官归隐吗?这仍然是表面原因,至多是 个诱因,还很可能是个借口。作者不愿意为五斗米 而向乡里小儿折腰,原因在于这样的生活让他“深愧 w生之志”。也就是说,让作者离开官场、归隐田园 的真正原因,是他的w生之志。这究竟是怎样的志 呢?用陶渊明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他“质性自然”、“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作者的志就是要追求 和保持这种质性。这种质性与官场格格不人,只有 在田园生活中才能保持。
古风文字这一点,我们在《归去来兮辞》的正文中可以深 切地感受出来。首先,《归去来兮辞》写出了作者在 归隐之前的压抑心情。接着,作者写到了归隐田园的愉快心情。两相对照,我们不难看出作者的心路 历程,以及作者对田园的热爱和对官场的厌恶。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开头这几句是对官场生活进行反 思,
“胡”、“奚”等疑问词体现了这种反思的精神。反 思的结果是&'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 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豆腐脑的制作方法
一旦想通了,作者就毅然踏上归隐之途&'舟遥 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 熹微。”
到家后,作者看到这样的情景&'乃瞻衡宇,载欣 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 幼人室,有酒盈樽。”连用好几个四言句,语气急促,体现出鲜明的节奏感,不难体会到作者刚人家门的 激动之情。
接下来,作者用赋笔极力铺叙田园生活,这也是 文章着墨最多的地方&
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 老以流想,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Q,鸟倦飞而 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 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 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或写家庭生活之温馨,或写田园风光之优美,或 写邻人亲戚之可亲。这些描写多用六言句,节奏舒 缓,让我们看到作者归隐田园之后心情的愉悦和逐 渐趋于w复,这跟他在官场“心为形役”的惆怅之悲
形成鲜明的对比,进一步突出了田园的风光美、人情 美,以及这一切对他的吸引力。
另外,这两段文字句式比较整齐,没有像开头那
79
浏览器字体大小设置
摩语# 2017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