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境界
    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境界  2010-06-20 13:33退税条件阅读:3,238  X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杰出的诗人,他把田园生活的题材带进了诗歌中,开拓了一个全新的表现领域,使田园诗在唐宋以后还成为诗歌的重要描写内容。陶渊明诗的主要内容是平淡的田园风光、农村的日常生活以及处于这种生活的恬静乐观的心态,向往和平安宁、自耕自食、毫无欺诈的社会,追求淳朴真诚、淡泊高远、任运委化的人生,喜爱充满自然意趣的乡村,寄托了作者归依自然,顺应自然的人生理想。陶渊明平和散淡的心境,质朴无华的田园诗语言、情理浑融的田园诗内容,创造了中国诗歌意境中一种新的美的类型,一种韵味极为醇厚而又朴实无华的冲淡之美,给人以明净单纯之感,而“开千古平淡之宗”。这不仅是他透彻地认识了生活后心境上归于散淡的反映,更在于他对自然之美有十分敏锐的感受,而且能够用质朴无华的语言将其再造为诗的形象,灵动异常,美不胜收,从而在文学史上奠定了其不朽的地位。陶渊明字元亮,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浔阳人。陶渊明是我国东晋著名的田园诗人。少年时他好学不拘,二十九岁他先后做过州祭酒、参军、县令。四十一岁时,他再次出为彭泽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而终身不复仕,开始了他一往不回的田园生活。
平和散淡的心境是形成陶渊明田园诗冲淡自然之美的原因之一。漂白粉
陶渊明生活在东晋末年,政治腐败,社会动荡,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腐朽的门阀制度控制着整个社会上层,寒门庶士在仕途上很难得到发展。这对家庭败落,本非世族的陶渊明的生活道路和文学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一方面,他生活在封建官宦家庭,从小受儒家思想影响,也曾有过理想追求。另一方面,门阀统治窒碍了他的理想。虽为生计所迫,他先后几度出仕,但最终因为“不能为五斗米折腰的乡里小儿”,毅然归隐,躬耕自给。“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孰是都不营,而以求自安”真实反映了他的思想变化。陶渊明在挂冠甫后,就在《归去来兮辞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加载中...内容加载失败,点击此处重试加载全文 》中想象田园生活的自由美好。归耕后,他心情愉快,夙愿得酬,其欣喜溢于言表。他躬耕垄亩,身自稼穑,虽然早出晚归,披星戴月,但心情舒畅,内心充实。他和淳朴的农民相往还,闲暇则饮酒赋诗,登临山水,自由自在,无拘无束。虽然也有困厄,如失火,歉收,甚至疾病,断饮,但他都以一种委运任化的洒落态度泰然处之,安贫乐道,心境澄明,真正做到了与自然泯合为一,由此多写田家生活中日用之景之物,如数家珍,娓娓道来,令人觉其亲切平和:
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癸卯岁如春怀古田舍》)
清晨闻叩门,倒裳往自开。问子为谁歟,田父有好怀。(《饮酒》其九)
山涧清且潜,可以濯其足。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归园田居》其五)
有关黄河的诗
这些诗句超越了世俗功利计较,与天地自然泯而为一,陶然忘机,怡然自适,流露于诗中自然会有平淡自然之格调。
摒弃雕饰,质朴无华,极尽语言纯净之美,是形成陶渊明田园诗冲淡自然之美的原因之二。
陶渊明的田园诗语言质朴无华,不加雕饰,极尽语言纯净之美。钟嶸说陶渊明“文体省诗,殆无长语。笃意复古,辞兴婉惬”。这句话就准确地指出陶渊明诗的语言简洁纯净,就是对他的田园诗语言风格而言的。如《归园田居》其二:“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白日掩荆扉,虚实绝尘想。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诗人通过对荆扉、披草、桑麻极为朴实的语言表达出形象生动的画面,不尚藻饰,不事雕琢,而是惯用朴素自然的语言和疏淡的笔法精练地
勾勒出生动的形象,传达出深厚的意蕴,从而达到气写景传神的艺术效果。像“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除了精选的名词、动词之外,几乎看不见什么是形容词,可见大家都能感受到诗句形象鲜明。
陶渊明能形成“质而实绮,癯面实膄”的语言风格,与他的任真自得的本性有直接的关系,因为一般人作诗,难免有一个“为人”的心。所谓“为人”还是要讲仁义道德或者治国安邦,或者是考虑到别人对诗的好坏之评价,有了这种念头,总想与人争胜,总想让自己的诗在千百年后受到人们的赞美,在写诗的时候就不免逞才使气,雕琢矫饰,有时就失去自然率真之美。有些诗人故意把诗写得很难,让大家看不懂;有的诗人作诗让不识字的老太太都能听懂,但不管难还是易都有一种“为人”之心。陶渊明与他们不同,他不是为了刻意去追求“为人”,而是把内心的感受写出来了。
陶渊明的田园诗然而在事实上,其语言并非是未经锤炼的,反而是高度精炼、去芜存精后才显得平淡而自然,从这一角度看,陶渊明对文字的提炼运用可以说达到了极高的造诣。正如元好问说陶渊明的诗:关于冬天的古诗“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殆非虚誉。我认为一个人写诗是否真诚是很重要的,一个诗人如果你自己的感想里边先有了一段空虚,那么你无论
技巧多么高明,文字的外表多么华美,遇到真正有见识的人,把你的诗一读,就知道你是实的还是虚的,而陶渊明的田园诗就是最自然、最真诚的。太康诗人潘岳写过一篇《闲居赋》给人一种很清高淡泊的印象,可他本人追求功名利禄,为逢迎权贵贾謐,竟到了望尘而拜的地步,他虽然在诗坛上有一定的名气,但他的诗始终达不到更高的境界。
陶渊明写诗从不用夸张的铺排和绮丽的彩,不用刻意雕琢的对仗和深僻的典故,他诗句的魅力,在于全是以他性情中自然流露出的言语,在于内在的感情力量。例如:有写雪景之《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寝迹衡门下,邈与世相绝。顾盼莫谁知,荆扉昼常闭。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劲气侵襟袖,簞瓢谢屡设。萧索空宇中,了无一可悦小水牛!寄意一言外,慈契谁能别。高操非所攀,谬得固穷节。平津苟不由,栖迟讵为拙!寄意一言外,慈契谁能别。”写雪“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己洁。”他不用“的砾”、“飘絮”之类的精巧比喻,只平平常常的十个字,就写出雪无声的轻柔意态。再如写风景之《时运并序》其一:“迈迈时运,穆穆良朝。袭我春服,薄言东郊。山涤馀霭,宇暖微霄。有风自南,翼彼新苗。”写风,“有风自南,翼彼新苗”,而不用“青萍”、“惠风”之类的典故,只一个“翼”字,便将南风微拂新苗摇曳之态写得和煦暖人。陶渊明诗的语言是不入斧凿却高度艺术化。他之所以选择这样纯净的去尽华饰的语言,是因为他向往的是闲适淡泊
的人生,他要表达的情怀,是一片纯真心地,而不是矫饰的感情世界。陶渊明诗的语言是质朴无华,不加雕饰,极尽语言纯净之美,从而形成陶渊明田园诗的冲淡自然之美。情理浑融的内容是形成陶渊明田园诗冲淡自然之美的原因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