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传读后感读书心得300字五篇
苏东坡传读后感300字(一)
我读了《苏东坡传》这本书,这本书主要讲了苏东坡的童年到流放岁月的事。我给你们说说我最喜欢的一章吧!我最喜欢《苏东坡传》第一卷第三章《童年与青年》。
《童年与青年》大体内容是以前的学生要把整本书背下来,背书时不仅要背书的内容、知识,连措辞也不可忽略。读书刻苦的苏东
坡把整本书都抄了一遍,而且书没加标点符号,要学生自己根据课
文的意思加标点。我觉的如果想学的知识有用,把它学透就可以了,没必要把整本书背下来,那个时代的教育方法有点不对,不过接下
来几条我很赞同,学东西就要学透,不能半懂不懂,糊里糊涂的学
过去。而且最后一条我非常赞同:让学生自己加标点,这样能让学
生更好地读懂书,读透书,更好的学以致用。
我还喜欢《王安石变法》这一章,这一章讲到王安石定了一条“青苗法”,对穷人不利,而对朝廷很有利。苏东坡为了不让老百
姓受苦受难,他和司马光等人一起阻止王安石变法,更让皇帝禁用
了这一法,苏东坡让老百姓受了益。我觉得苏东坡很顾全大局,不
仅顾着自己,还关照着老百姓,我很支持苏东坡这种顾全大局的品质。同时我对王安石新定的法律很不赞同,为了让朝廷受益而不顾
老百姓的安危。
苏东坡这个大江东去,浪涛不尽的千古风流人物会永远流传在人们中间。
苏东坡传读后感300字(二)
在林语堂笔下的苏东坡,可谓是几千年来才一出的奇人,他曾这样评价文坛的巨子:“李白,一个文坛上的流星,在刹那之间壮观
惊人的闪耀之后,而自行燃烧消灭,正与雪莱、拜伦相似。杜甫则
酷似弥尔顿,既是虔敬的哲人,又是仁厚的长者,学富而文工,以
古朴之笔墨,写丰厚之情思。苏东坡则始终富有青春活力。”“苏
东坡虽然饱经忧患拂逆,他的人性更趋温厚和厚道,并没变得尖酸
刻薄。”
纵观苏轼的一生,在才华毕露的背后,几度升迁的辛酸却只有他独自品尝。他一生为官,一生清廉,一生都在和大文豪、大政治家
王安石斗智斗法。至于王安石的变法究竟是对是错,我们暂且不管,但要和当朝的得宠人物、位高权重的宰相相逆而行,用一颗博大的
心斗那种善于剪除异己,心胸狭窄的小人,在封建的宋朝,也许真
的是需要一番勇气的。类比苏子由——苏东坡的同胞亲弟,在才华上,可能不及苏轼的十分之一,更或是百分之一。但是他一生平平
安安,妥妥当当,官职也扶摇直上,最终也能够安享晚年。说到底,在于苏轼面对邪恶,面对错误,有敢于提出、敢于批评的态度。也
许富贵荣华、安宠荣辱在他看来,只不过是一己的私欲,这是十分
卑微的事情,他的人生,他的奋斗目标是定位在百姓身上的,他的
双眼,更多关注的是他们的愉悦或是疾苦。只要他认为变法脱离了
实际,与救百姓于水火发生了抵触,他就要反对到底,甚至于在他
管辖的州府里,这些所谓的强国措施他概不搭理。
虽然苏轼的人生道路上有许多的泥泞,可从他的诗篇,他的文章,以及他的生活见闻中能够发现,他的人生态度是乐观、是积极向上的。即使是双足深陷的时候,他依旧能唱着小调,邀上三五个知心
的朋友,享受生活的美好。他为提诗,他和和尚趣谈,他为百
姓求雨,他四处游历。苏东坡的诗词良篇里,即能写出《赤壁赋》
这样恢弘的文章,也能写出“天涯何处无芳草”这样富有深远意义
的诗句。
用林语堂作结时的话说:“苏东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是他那思想的快乐,这才
童年读后感300字是万古不朽的。”用我自己的话说就是:苏东坡已去,其浩然之正气,必当永存。
苏东坡传读后感300字(三)
中国自古以来评价一位文人,首先看的并非是成就的大小,而是人品道德的好坏,也就是他的人格。一个品格低劣的文人,即使文
字再富有才华,也终归无用。所以,一个人的人格可以说是他的名
气的骨干。
苏东坡所处的时代与现在已有千年之隔,而他的美名依然历代为人们所称颂,可谓家喻户晓。他之所以如此,我想也与他的人格魅
力不无关系。苏东坡的人格虽然复杂多面,然而我认为也可以用
“浩然之气”四个字来概括。所谓浩然正气,就是正大刚直之气,
也就是人世间的正气。
苏东坡即具有此种“浩然之气”,它致大致刚,激烈冲动,不可抑制,这种力量若辅以正义和真理,便在天地之间无所畏惧。一有
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一天饭后,苏东坡捧着肚子踱步,问道:
“我肚子里藏些什么?”侍儿们分别说,满腹都是文章,都是识见。
唯独他那个聪明美丽的侍妾朝云说:“学士一肚子不合时宜。”苏
东坡捧腹大笑,连胜称是。“不合时宜”正是苏东坡那坚执性格的
体现。苏东坡坚执的性格集中表现在了他的宦海生涯之中,那是他
性格中最坚硬的一部分,正如暴风雨中的海燕,暴风雨越是猛烈,
他就越是要激越地怒吼,高傲地飞翔。
苏东坡传读后感300字(四)
苏东坡传书的作者林语堂,也是我一直非常喜爱的作家之一。他在《京华烟云》里塑造的姚思安和姚木兰这对父女,也是中华文化
中道家思想的践行者。在传记中,林语堂对苏东坡给予了无上的赞誉。作为一个喜欢苏东坡的读者,读到这样的书,自然如遇知己。
不过也正是由于他对苏东坡的欣赏,所以对当时另一位政治名人王
安石,书中散发出强烈的厌恶感。甚至将一篇攻击王安石的伪作
《辩奸论》算在苏东坡的父亲苏辙身上,连王安石的怪癖性格,也
都成了他做作以博取名声的罪名。我对王安石的认识是模糊不清的。但对于改革者,无论其最终结果如何,我都认为,至少他是时代的
勇者。
但是,我很佩服苏东坡。第一是因为他为人非常乐观。他经常被贬到这贬到那,但他从来没有一次愁眉苦脸过,总是以乐观的心态
去面对每一个人。第二是因为他作诗根本不用去苦心收集资料,只
要遇到一点小事,他都能挥笔写出一首诗来。而且他的诗永远是那
么清新。
同时我也特别同情他。一个人被贬到一个又一个地方,这一刻不知道下一刻的命运。就连最后死也是死在被贬的路上。可真够可怜的。
苏东坡传读后感300字(五)
在孩提时候就知道苏东坡,不过,真正认识苏东坡是读了《苏东坡传》之后。
做为诗人,“大江东去浪淘尽”他文采飞扬,谈笑风生;作为官吏,“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他嫉恶如仇,爱民如子;作为苏轼,“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他乐观豁达,清逸旷远。
苏东坡的一生,命运坎坷,仕途崎岖。但这不能阻碍他。王安石得势,几乎所有忠良贤能之士都弃官而去。苏东坡在连上三书之后
不出预料的被贬,但他绝不因此退缩他将新政的不满与缺陷诉诸笔
端去因此得罪了当权的小,遭到逮捕,险些丧命。但他说:“若
遇饭中有蝇,仍需吐出。”于是小继续对他进行迫害。在接下来
的时间里,他屡遭贬嫡。甚至被贬蛮荒之地海南岛
可是那些小自认可打倒苏东坡的措施却没使那些小人达到目的。苏东坡guǎnlǐ之处政通人和,他颇受百姓爱戴。他处处为百姓着想。练习瑜伽,研究佛道,与高洁之士相交,访山水,与高僧相研佛道。林语堂笔下这样评价这位文坛巨子:“苏东坡始终富有青春活力。
他虽然饱经忧患拂逆,他的人性更趋温厚和厚道,并没变成尖酸刻薄。”
如林语堂先生所言,苏东坡“像一阵清风过了一生”。苏东坡一生清贫但一世为人坦荡。回看那些小即使能保自己一世荣华富贵
却也不可能有苏东坡半分的安逸。他们的生活充斥着算计与仇恨。
其实所谓权力,所谓地位不过过眼烟云,转眼不见,又何必太为权财所困,落得一世骂名。
在《苏东坡传》的序中,林语堂先生写到“我写《苏东坡传》并没有什么特别的理由,只是以此为乐而已
”,如果林语堂先生写苏东坡传是以此为乐,那么读《苏东坡传》也是一种快乐。可以从字里行间读出人物的个性,品尝人物的喜怒哀乐,并从他的事迹中受到可收益一生的启示。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