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从古至今,家和国都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历经千年流传下来,它既是先辈们代代传承的文化结晶,更是每个人心头应当担起的重任。从中国古诗词的学习之中,不仅能够感受到古代文人志士舍小家为大家的崇高情感,更能感受到他们将个人命运与国家统一紧密相连的广阔胸襟。
中国古诗词浩如烟海,光彩照人,其中不乏表现国家情怀的名篇佳作。吟诵诗词歌赋,重拾传统文化,从浩瀚的古诗词中理解家国情怀的深刻含义,从而加倍珍惜我们来之不易的生活,感受先人对民族的热爱,对百姓的忧思,对国家的赤诚。本文以高考为例,浅析古诗词中所蕴含的家国情怀。
一、中国古诗词中所蕴含的家国情怀
当代社会物欲横流,浮躁不安,使校园这片净土也深受影响,这片净土之中的莘莘学子更是变得浮躁,急于求成。因此,面对这些,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让学生回归平静,使学生到自己的精神家园。中国古诗词中所蕴含的丰富的家国情感对学生的精神家园建设来说至关
重要。“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唐朝诗人贺知章的这两句诗通过“少小”和“老大”的对比,既概括又具体地说明了一“离”一“回”在时间上的间隔,离家的时候还是英姿少年,回家时已是老态龙钟,可以深刻感受到作者的悲伤与喜悦。“乡音无改”与“鬓毛衰”相对比,写尽对人生的感慨和对故乡的依恋,尽管与家乡相隔万水千山,在时间上相隔半个世纪,但是对故乡、对家的思念之情丝毫没有减弱。杜甫的《春望》围绕“望”字展开,由远及近,感情由弱到强。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从侧面反映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痛苦以及在战乱时期想知道亲人是否平安的心情,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伤时念家的情感。由此可见,每个人的命运都与国家息息相关,古代诗词中很多情感表达都是由家延伸到国,体现了舍小家为大家,牺牲自我以报效国家的爱国主义情怀。
二、从高考试题中看古诗词中的家国情怀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习古诗词不仅要掌握古诗词中的写作技巧,所包含的文言知识,还要通过古诗词的学习体会诗词中所要表达的真挚情感,感受当时的社会文化。古诗词作为我国重要的传统文化,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家国情怀。近年来高考中常见的古
诗鉴赏也将抒发家国情怀的诗文作为重点考试内容。
2016年全国卷Ⅲ中古诗词鉴赏题目来自于宋初名将曹翰的《内宴奉诏作》,一句“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写出了作者渴望报效国家的心情。“臂弱尚嫌弓力软,眼昏犹识阵云高”表现出了作者虽然已经老去,但即便是如此,也依然能够杀敌报国,冲锋陷阵。还有人认为“臂弱”“眼昏”又做“臂健”“眼明”,以表明作者随时准备杀敌报国的坚定信念,而忘记自己已经老去。但是无论是“臂弱”“眼昏”还是“臂健”“眼明”都强烈地表达了作者渴望杀敌报国的坚毅精神。全国卷Ⅱ的古诗词鉴赏题目是李白的《金陵望汉江》,作者将金陵作为主线,描写了眺望汉江的壮阔景象。整首诗寓情于景,诗的前两句“汉水回万里,派作九龙盘。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写出了长江水势浩瀚,气势博大的雄壮景象,紧接着用江水泛滥给人民造成巨大的损失来写当年的国运不兴,歌颂当下的盛世景象。诗的后四句“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自从我朝皇帝统治了天下以后,天下便一派祥和,国泰民安,一派盛世景象,“任公子(隐喻自己)”再也不用钓巨大的鱼给他人食用了,透露出作者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淡淡悲哀。大家都知道李白才情满怀,却官途不济,空有报国的满腔热血,却始终不得志。以“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收尾,既表现出了一个盛世才子的惆怅,也凸显出李白强烈的爱国情怀。
2018年全国卷Ⅱ高考题《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首句便体现了诗人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无奈失落,使读者也忍不住为作者抱不平。此诗写于陆游在成都做范成大幕府的参议官时,满以为通过好友范成大便可以大展宏图,实现复兴祖国的理想,可范成大却沉迷于官宦生活,使诗人非常失望,于是便只能借诗言志,通过用书法想象自己驰骋沙场、所向披靡的场景聊以自慰,表达了作者空有报国之志却报国无门的矛盾心情。这首诗使考生在古诗鉴赏中体验了中华民族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实现了对考生人生观、价值观的正确引导。
歌颂祖国的古诗总之,中国古诗词作为中国人的精神礼赞,诗经、楚辞、汉魏六朝诗、唐诗宋词以及明朝的诗词,这些经典的诗篇浓缩了中华文化的精华,展示了中国人几千年来的精神风貌,当我们徜徉于这些诗篇之中,每个人心中的家国情怀便不自觉地被唤起,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随之油然而生。教育的宗旨不仅是教书,还有育人,我们不仅要结合书本材料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还要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由上文对古诗词的分析以及高考试题的指引我们可以看出,时代不断变迁,唯一不变的是我们心中的那份家国情怀。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