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长向往——高中语文歌德《迷娘》(之一)教学设计
教材解读
《迷娘》(之一)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语文教科书选择性必修中册第四单元的一首外国诗歌,是歌德长篇小说《威廉·迈斯特的学习时代》中的人物迷娘为小说主人公威廉·迈斯特唱的一首歌。这首小说中的诗歌,甚至比小说本身更为出。德国诗人海涅曾评价这首诗为“写出了整个意大利的诗歌”,它在短小的篇幅中调动了众多充满浪漫气息的意象,构建起了一个迷离而又优美、令人神往的境界,抒发了迷娘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威廉的感激、信任和朦胧的爱恋。
学情分析席慕容诗歌
学生在高一年级选择性必修上册学习过五首诗歌,积累了一些阅读诗歌的基本方法,有一定的鉴赏能力。但也存在阅读难点:对诗人知之甚少,不了解诗人的生平经历、创作追求、诗歌风格;如何分析意象的组合与诗人情感的关系;如何从意象入手把握诗人的情感;如何着手去观察、分析诗歌的体式特点与诗歌独特意蕴的互动关系,学生在这方面还缺乏较为充分的学习经历。
课前准备
了解作者歌德以及《迷娘》(之一) 的创作背景;反复朗读课文。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分析诗歌中的主要意象,把握诗歌的情感。
2.赏析诗歌采用复沓迭宕结构技巧的妙处。
教学过程
导入语:
这是一首被贝多芬、舒伯特、舒曼、柴科夫斯基等世界著名作曲家谱曲达百次以上的诗歌;这是一部用了五十多年写成的“教育小说”中的一首诗歌;这是一首被海涅称为“一支写出了整个意大利的诗歌”;这是被恩格斯称为“最伟大的德国人”,也是世界上称得上最伟大的少数几个文学家的诗歌……总之,这是一首相当特别的诗歌。人们常说音乐是穿透人心灵,震撼人心灵最强烈的东西,而作为语言艺术的诗歌为什么竟然比音乐更能打动人的心灵?那就让我
们一起走进德国诗人歌德的诗歌《迷娘曲》,一起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去欣赏、去体悟其艺术魅力吧。
01
任务一:读中悟情
反复诵读,思考《迷娘》(之一)三个小节分别选取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学生活动:①多种朗读方式,主要采用自由地读、结合背景材料读、个性化地读;②出每一小节中的主要意象,分析意境特点与诗歌的情感。
明确:第一小节主要写迷娘家乡的自然风光,选取的主要意象有柠檬花、绿叶、橙子、蓝天、和风、桃金娘、月桂,呈现出宁静、美好的意境特点,传达出迷娘浓郁的思乡之情;第二小节主要写迷娘家乡的房屋建筑,选取的主要意象有成行的圆柱、辉煌的厅堂、宽敞明亮的居室、大理石立像,呈现出美好、哀婉的意境特点,传达出迷娘对家乡的眷恋之情;第三小节主要写迷娘想象中的归乡之路,选取的主要意象有云径、山岗、驴儿、雾、岩洞、危崖
、瀑布,呈现出神秘、险峻的意境特点,抒发了迷娘坚定的返乡之情。
小结:故乡永远珍藏在人们心灵的最深处,它不会因世事沧桑而改变,那浓烈的乡愁即使经受岁月的漂泊依然散发着萦绕不去的芬芳。乡愁可以是余光中的一枚邮票,一张船票,也可以是席慕容的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月亮的晚上想起,也可以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这也许就是《迷娘》(之一)经久不衰、流传千古的原因。
02
任务二:读中赏法
歌德曾在《意大利游记》中称赞拉斐尔名画《显容》让画作上下两部分形成互补,构成具有内在张力的整体。有人认为,歌德这首诗,仿佛也运用了同样的手法。你怎么看?请再次阅读这首诗,说说你的看法。
学生活动:①分析拉斐尔画作《显容》上下两部分的互补之处;②朗读诗歌;③分析《迷娘(之一)》的结构;④组内讨论交流。
明确:拉斐尔画作《显容》中,画面被山的阴影明显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分是平静、庄严和天国的狂喜,下部是喧闹的人和世俗的悲怆。在《迷娘》(之一)这首诗中每小节的前四行和后三行相互补充,前四行运用大量意象营造出富于画面感的整体情境,后三行则转为直接抒情,让激荡的情感喷薄而出。整首诗的情感就这样不断起伏跌宕,造成流动和变化。这首诗的三节最后三句都采用了基本相同的句式,只在个别关键的地方替换一两个字,不仅使诗歌的思想内涵增加,加强了询问力量,增大了思乡的程度,并表达了急迫的心情,从而使诗歌所表达的感情更加热切和复杂,而且使诗歌具有音乐复唱的旋律美感,增强了诗歌的抒情性和艺术感染力。
教师寄语:在繁华之中也能见荒凉,在温暖之中也能触寒霜,这便是故乡。没有离开故乡时,故乡就像是一幅美丽的画卷,我们在画中嬉戏、玩耍,却只能看到天尽头那遥远的晚霞。当我们离开故乡时,故乡是一幅挂起来的画,无论我们怎么走进,它却始终隔着一层薄薄的纱。希望我们每个人心中都住着一个故乡,我们都能往里面填充各种美好。
03
作业布置
诗人在创作诗歌时,常常会选择一些意象,并将它们精心组合,展现情感的起伏,形成诗歌特有的内在节奏。朗读《迷娘》(之一)、《树和天空》两首诗,梳理诗中的意象,探讨诗人是如何运用意象的组合来造成情感的起伏流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