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气象谚语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和民俗活动中积累下来的经典语言,是经验的总结,至今仍在影响和指导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农业生产。该文就气象谚语这一我国劳动人民独创的文化遗产,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与面临的困境展开探讨。
关键词:气象谚语;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
气象谚语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和从事农业生产的过程中,预测天气变化、为了趋利避害指导农业生产而在民间流传的与气象相关联的谚语,是祖祖辈辈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的智慧结晶,这些气象谚语遵循自然规律,内容上大多具有科学道理,形式上押韵生动,富有趣味性。气象谚语贴近众、深入众,至今还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我国的民俗文化和农业文明。
1 气象谚语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1.1 天气谚语能够预测天气变化 天气谚语是指民间流传的关于预测天气变化的谚语。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过去,人们就是通过观察自然界天气的变化,出其存在的规律性,通过经验总结,对天气的变化用简洁充满韵文的谚语形式进行预报。
在现代气象观测仪器发明以前,我国古代科学家也发明了一些气象观测仪器,但远没有形成完善的观测体系。因此,要用观测数据来预测天气的变化极为困难。天气谚语这一我国劳动人民的经验总结,就成为了当时实用的预测天气的方法。例如“东风急,备斗笠”、“燕子低飞,要落雨”、“乌云接日高,有雨在明朝”、“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等等。
1.2 农业气象谚语指导农业生产 气象谚语和二十四节气在传统的农业社会里,它们对指导农业生产非常重要。就是在科技比较发达的今天,我国农村仍在运用二十四节气,运用气象谚语来安排日常的生产生活,预测天气与气候的变化,从而顺应农时、不违农时,科学种田。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