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基础知识+名句默写+律诗(3
一、语言基础知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长城如同一把刻度________的皮尺,镌刻着我们的里程。在荒漠、山谷或者高原上,我们那么容易就________长城确认了自己的位置。城垛、烽火台、城楼,按照某种固定的节律,反复出现。重复,容易使建筑本身显得单调和乏味,但长城的设计者却表达了他们对重复的__________,那些石质的城墙也在________的重复中,获得了一种巨大的震撼力量,与千军万马的磅礴气势遥相呼应。
A.精确   通过   迷恋   无休无止
B.准确   经过   喜爱   一望无际
C.精良   根据   爱慕   不绝如缕
D.精准   经由   依恋   无以复加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如果将平均主义推广到分配领域,否认人的差异而要求平均分享一切,只会扼杀人的积极性,不利于社会公平的真正实现,最终阻碍社会的发展。
B.南方没有集体供暖,只能实行个体式采暖,居民可采用电取暖或燃烧取暖的方式,他们正是通过这种方式解决了取暖的问题。
C.我们平时所用的调味品醋,含有氨基酸、钙、磷、铁和维生素B等成分,被皮肤吸收后可以改善面部皮肤营养缺乏。
D.高速磁悬浮列车没有轮子和传动机构,运行时与轨道不完全接触,列车的悬浮、驱动、导向和制动都靠的是利用电磁力来实现的。
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中国书法艺术是中华大地上土生土长、地地道道的民族传统艺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体现和辉煌标本。
①它至今仍是从头到尾、从里到外
②始终保持着地道的中国作风与中国气派
③在生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它与中国传统文化始终难解难分
④唯独书法艺术的情况不一样
⑤当然,中国传统文化对古往今来中国的人文、历史乃至一切事物都有深刻的渗透和影响
⑥但那影响毕竟在逐渐淡化
A.⑤⑥③④①②                  B.⑤⑥③④②①
C.③⑤⑥④①②                  D.③⑤⑥②①④
二、名句默写
4.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2)绿云扰扰,________________;渭流涨腻,弃脂水也。(杜牧《阿房宫赋》)
(3)元嘉草草,封狼居胥,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4)________________,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5)黄鹤之飞尚不得过,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6)无丝竹之乱耳,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陋室铭》)
(7)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________________。(郦道元《三峡》)
(8)________________,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欧阳修《伶官传序》)
三、古诗鉴赏——律诗
5.阅读下面这首明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长蘅次醉阁
程嘉燧
为爱檀园开北阁,两回三宿小房栊
坐深曲洞香灯焰,睡美疏棂晓日烘。
白拂花飞方丈雨,素屏滩响一床风。
但名次醉犹嫌俗,合作禅栖住远公
 ①长蘅:李流芳字。李为万历丙午(1606)举人,与程嘉燧、唐时升、娄坚等均有诗名,时称嘉定四先生。次醉阁:檀园中的阁名。②栊:窗户。③棂:窗格。④合:应当。远公:慧远,东晋高僧。全句意为,唯有像慧远这样的高僧才最适宜住在这间阁子中。
(1)诗人“爱”檀园,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请简要分析。
答: 
(2)这首诗末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效果如何?请指出并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 思
陆 游 
利欲驱人万火牛,江湖浪迹一沙鸥。
日长似岁闲方觉,事大如天醉亦休。
砧杵敲残深巷月,井梧摇落故园秋。
欲舒老眼无高处,安得元龙百尺楼
 ①本诗写于嘉泰三年,这年陆游七十九岁,居住在山阴故乡。②火牛:古代火攻的一种战具,双角绑上利刃,尾巴绑上易燃物点燃令其冲向敌军,最早春秋时齐将田单破燕军时用了火牛。③元龙百尺楼:汉末许汜去下邳看望陈登(字元龙),陈不理睬他,自卧高处的大床上,让许卧下床。后来刘备对许汜说:“我要是陈登,当卧百尺楼上,让你以地为床。”后来便用“元龙百尺楼”形容崇高的形式,或表示高下悬殊。
(1)请从景与情的角度谈谈你对颈联的理解?
答: 
(2)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答: 
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名句赏析入秦川界
卢照邻
陇阪长无极,苍山望不穷。
石径萦疑断,回流映似空。
花开绿野雾,莺啭紫岩风。
春芳勿遽尽,留赏故人同。
(1)从写景手法及其表达效果的角度赏析“花开绿野雾,莺啭紫岩风”两句。
答: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趣?
答: 
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重 阳
高 适
节物惊心两鬓华,东篱空绕未开花。
百年将半仕三已,五亩就荒天一涯。
岂有白衣来剥啄,一从乌帽自欹斜
真成独坐空搔首,门柳萧萧噪暮鸦。
 ①华:白发。②已:停止。③就:接近,将要。④剥啄:形容轻轻敲门的声音。⑤乌帽:乌纱帽。欹:倾斜。
(1)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绪?请简要分析。
答: 
(2)这首诗在表达技巧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和分析。
答: 

答案精析
1.A [第一个空,“精确”“精准”都强调非常准确,程度较强,用在此处均合适。“准确”程度较轻,没有前两者合适。“精良”指精致优良;完善,与前面的“刻度”不能搭配。第二个空,“通过”作介词是指以人或事物为媒介或手段而达到某种目的。“经过”指引进某个过程,说明由于这个过程的完成使得其他情况发生变化。“根据”指以某种事物作为结论的前提或语言行动的基础。“经由”指路线经过(某些地方或某条路线)。此处强调长城是人们判断自己位置的手段和依据,用“通过”“根据”均可。第三个空,“迷恋”指对某一事物过度爱好而难以舍弃。“喜爱”指对人或事物有好感或感兴趣。“爱慕”的意思是:由于喜欢或敬重而愿意接近;因喜爱而向往。“依恋”指留恋;舍不得离开。此处指长城的设计者非常爱好“重复”并反复使用“重复”,用“迷恋”最合适,“喜爱”程度较轻,“爱慕”“依恋”与“重复”不能搭配。第四个空,“无休无止”指不罢休,不停止,没完没了,是个中性词。“一望无际”指一眼看不到边,形容辽阔。“无以复加”指达到极点,不可能再增加。“不绝如缕”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儿就要断了,多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此处后三个词都不可以用来修饰“重复”。综合比较,选择A项最合适。]
2.A [B项表意不明,“这种”指代不明。C项“改善”缺宾语,可在“缺乏”后加“的情况”。D项句式杂糅,“都靠的是利用电磁力来实现的”可改为“都是利用电磁力来实现的”或“都是靠电磁力来实现的”。]
3.C [的陈述对象为“中国书法艺术”,与文段开头句的主语保持了一致,并且是一个总括句,领起了下面各句。故应该排在最前面,据此可以排除A、B两项。的主语应为中的“它”,因此应在的前面,据此排除D项。]
4.(1)羽扇纶巾 (2)梳晓鬟也 (3)赢得仓皇北顾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5)猿猱欲度愁攀援
(6)无案牍之劳形 (7)回清倒影 (8)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5.(1)诗人两次去檀园游赏,就有三夜睡在檀园;面对灯影幢幢、显得格外幽深寂静的檀园次醉阁,诗人一坐下去便深深地为之陶醉,长久地舍不得离开;檀园中次醉阁的幽寂之趣、疏朗之美,使诗人美美地酣睡。此情此景,足见诗人对檀园的喜爱之深。(言之成理即可)
(2)借用典故。借东晋高僧慧远之典,认为只有像慧远这样的高僧才最适宜住在次醉阁中。这就提高了次醉阁的身价,也把先前各句景中所具有的精神升华到了新的高度:曲洞、香灯、拂花、滩风,都具有禅机的灵光了。表达了诗人对次醉阁的高度赞美之情。(言之成理即可)
6.(1)通过西沉的残月、凋零的井梧等肃杀萧条之景,表达了作者的寂寥悲凉之情,融情于景。
(2)诗人对国家前途的担忧之情;不服年老,壮怀激烈的情怀;已入暮年的无奈;报国无门的痛苦。(四点中的任意三点即可)
7.(1)“花开绿野雾,莺啭紫岩风”两句,把烂漫开放的山花布置在雾气缭绕的绿野背景中,将黄莺巧啭的形象映衬于山风徐拂的紫岩画面上,意象密迭,彩鲜丽、丰富,渲染了风光旖旎的秦川春,给人以生机盎然、万物欣欣向荣的感受。
(2)表达了诗人对西北高原暮春季节雄奇壮观的自然景的赞美之情,展示出诗人山行时悠然自得、赏心悦目的情趣,对友人的思念、怀旧,对美好的春天景的挽留之意及对友人不能和自己一同登临赏景的惋惜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