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嫦娥五号”作文素材(考点、角度、时评……)
11月24日凌晨4时30分,承载无数人希冀的目光,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顺利升空。
 
12月1日23时11分,嫦娥五号探测器成功着陆月球正面西经51.8度、北纬43.1度附近的预选着陆区,并传回着陆影像图。
 
12月2日,嫦娥五号着陆器和上升器组合体完成了月球钻取采样及封装,我国的月球探索之路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12月3日23时许,月球坑洼不平的灰表面上,点缀着几朵绽放的深“花朵”。那是嫦娥五号完成首次地外天体采样后,留下的新鲜印记。
 
摘回一片“明月”,这个中国人千百年来的美好期盼,随着嫦娥五号探测器翩然落月,一切变得更加触手可及。
 
嫦娥五号“落月”有四大看点
这是16年来中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部曲的最终章。
 
跟以往的探月任务不同,这一次,“嫦娥五号”探测器的最终任务,就是采集2到4公斤的月球土壤与岩石,最终带回地球。
 
众所周知,到目前为止,成功从月球带回样品的国家只有两个:美国和前苏联。
 
“嫦娥五号”的月球之旅一旦成功,意味着时隔近半个世纪,全人类终于又等来了一次月球采样的重要时刻。
 
看点一:“选址准、落得稳”
嫦娥五号任务的落月和近月制动一样,有且只有一次机会,必须一次成功。由于涉及采样后上升器的月面起飞,所以,嫦娥五号落月的过程也是为后续上升器月面起飞选择“发射场”。相较于嫦娥三号、四号,嫦娥五号对于着陆点的位置精度和平整度方面的高要求是空前的,这需要着陆区域内无太高的凸起、无太深的凹坑,坡度要符合任务要求。
 
为实现“选址正确、落得准确”,嫦娥五号采用了五院502所在嫦娥三号和四号上应用的“粗精接力避障”方式。着陆上升组合体在飞到距离月面100米时会悬停一下,通过对选定区域拍照,
精确识别选好落点。之后,着陆上升组合体再斜向下飞行,边下降边注意避障,飞到选定着陆点的正上方后竖直下降,在距离月面较近时提前关闭主发动机,然后利用着陆腿的缓冲实现软着陆。
 
看点二:着陆缓冲“显身手”
落月的关键在于平稳二字。嫦娥五号着陆上升组合体在落月时,撞击月面会形成较大的冲击载荷,必须设计相应的着陆缓冲系统,吸收着陆的冲击载荷,保证探测器不翻倒、不陷落,这是落月的技术难题之一。着陆缓冲机构,通俗地说,就是嫦娥五号的“腿”。
 
嫦娥五号的“腿”继承了嫦娥三号、嫦娥四号的良好基因,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偏置收拢、自我压紧”式方案,保证收拢简单、展开可靠,解决了着陆缓冲、着陆稳定性等多方面问题,确保嫦娥五号稳定可靠地完成与月球的“亲密拥抱”。
 
看点三:“天黑请闭眼”
在降落的过程中,嫦娥五号着陆上升组合体距离月面较近时,主发动机会激起月尘,容易触发月尘污染星敏感器,从而影响上升器后续的月面起飞。
 
为了不让月尘“迷了上升器的漂亮眼睛”,科研人员特别设计了一个盖子。在距离月面一定的高度时把星敏感器的镜头盖起来,待落月之后月尘散去,再通知星敏感器把盖子打开,这一睁一闭之间,着陆器和上升器组合体已经顺利着陆在月亮之上。这一过程被科研人员亲切地称为“天黑请闭眼”。
 
看点四:定向天线“一线牵”
落月牵动着国人的心,38万公里外的嫦娥五号正经历着什么样的考验?所有的讯息,都需通过着陆上升组合体的一口小小的“锅”来传送遥测数据。这个“小锅”就是定向天线——把探测器上的数据传输到地面的发射转换装置。
 
从月球把数据发送回地球,通信的距离相比地面手机通信远了几万倍,这就需要采取特殊的对地定向天线来发送数据。科研人员设计的定向天线包含了反射面天线辐射器、双轴驱动机构。此款反射面天线极致轻量化设计,相比同类天线减重40%以上,既轻便又可靠。
 
嫦娥五号为何只停留48小时?
科学家:必须按时回来,不然赶不上班车
众所周知,嫦娥一号和二号完成的是绕月动作,嫦娥三号和四号是落月动作,而嫦娥五号要完成的则是“回”的动作,这次回来将带回月球的岩石和土壤等月球上的样品。取样完成以后,嫦娥五号还需要经过几道程序:首先就是在着陆器上进行月面的起飞,从静止的状态要加速到1.68公里每秒,并且还要上升到距离月球表面200公里高度与轨道器完成空中的对接!
对接完后,就是非常关键的一步——交接样品,也就是从上升器上将月球土壤样品转移到返回器上,而且这个步骤就是在月球轨道上完成的。样品转移成功后,上升器就会和轨道器分离,最后被抛弃在月球轨道上,后面就由轨道器开始启动发动机将返回器,达到2.4公里每秒的速度就开始离开月球轨道,真正踏上返回地球的旅程!
根据相关消息得知,嫦娥五号在月球表面停留的时间只有48小时,而据推算这个时间正好是吕姆克火山附近14点左右,这个时间点嫦娥五号就要启程返回地球了。在这紧凑的2天里,嫦娥五号可以说是任务繁重,要接连完成钻探取样、月面抓取验样品、样品打包和最后的起飞升空等动作。嫦娥真的很忙哦!
因此,嫦娥要等到月亮天黑之前回来,否则就要在月亮上过寒夜,而且还失去与轨道器对接的机会,赶不上这趟“班车”了!
月球之旅中国探月精神的延续
如果能圆满完成任务,“嫦娥五号”探测器将会创造中国探月工程的多个首次。这历史一瞬的狂欢背后,藏着的却是比人们所见还要艰难百倍的漫长摸索。人们都期待,“嫦娥五号”的奔月能为这个满是坎坷的2020带来一个大大的惊叹号。
 
如今,中国的探月三期工程已经走到了胜利收官的阶段,但这并不代表中国探月工程的谢幕。事实上,探月工程的四期任务早已铺开,如果一切顺利的话,作为嫦娥五号备份的嫦娥六号将成为我国探月四期的排头兵,在月球南极进行采样返回。因此,中国的探月事业又将带着全新的热情从新的起点开跑,航天工作人员们“严慎细实”的探月精神也将不断延续。
 
话题速写
备考话题01·航天技术
这是探月工程第六次任务,也是我国航天领域迄今最复杂、难度最大的任务之一。此次奔月之旅,不仅要成功落月,还要实现月面采样、月面上升、月球轨道交会对接、再入返回地球等多个首创性任务环节,被形象比喻为一趟月球“挖土之旅”。这不仅将成为我国航天技术的一次重大跨越,也将为进一步认识月球提供重要支撑。期待“嫦娥五号”平安、顺利返回,为大家带来来自月球的问候!
(来源:人民日报)
备考话题02·航天人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自古以来,皎洁明月总是寄托着人们缱绻不尽的情感,更激发着人们探索未知的豪情。但与神话传说中嫦娥靠仙药飞升广寒不同,今天,我们靠着一代代航天人的不懈奋斗,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嫦娥奔月”,开启了探月圆梦的旅程。在向着星辰大海的进发中,越来越多的科研工作者,带着他们的付出和担当,为中国航天的每一次突破、每一步跨越注入不可或缺的力量。
(来源:人民日报)
“嫦娥五号”飞天揽月引领航天强国梦
来源:腾讯网   作者:焦丽玲
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11月24日4时30分,嫦娥五号探测器成功发射,开启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之旅,将刷新世界无人月球采样返回任务新纪录,中国有望成为继苏美
后第三个实现月球采样返回的国家。如今,中国正处在开启“十四五”规划新征程的重要节点,要继续发扬航天精神、探月精神,以高昂斗志阔步前行,不断建设现代化的航天强国、科技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助力添彩。
敢想敢为,做努力奔跑的追梦人。“江天一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关于月与嫦娥的诗作不胜枚举,古人以无瑕明月表达志向、寄托相思,借嫦娥奔月抒发对宇宙星空的无限想象。几千年过去,不畏困难、永怀梦想的中国人民不仅实现了成功登月,还率先在月背留下了中国足迹,今天又将通过嫦娥五号到月球上采集月壤岩芯,厘清月球年龄,进一步探索宇宙奥秘。中华民族是勇于追梦的民族,实施探月工程,圆的是中华民族飞天揽月之梦,而航天梦也是强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迈进“十四五”新征程,不仅是航天领域,每一个行业、每一个人都要心怀梦想,编织属于自己的理想蓝图,奋勇拼搏、努力奔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挥洒青春和汗水,成就光荣与梦想。
勇攀高峰,做探索星空的圆梦者。创新决定未来。宇宙广袤无垠,神秘莫测,探索星空的漫漫征途,要经历无数艰难险阻。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不是一片坦途,唯有创新才能抢占先机,唯有突破才能独占鳌头。回首人类历史上的探月历程,上一次从月球取得土壤样本还是
在1976年8月22日,苏联月球24号带回来约170克,距今已经过去了44年。今年,嫦娥五号成功发射成为人类探索月球新的里程碑,有望创造五个“中国首次”:一是地外天体的采样与封装,二是地外天体的起飞,三是月球轨道交会对接,四是携带约2公斤样品,五是样品的存储、分析和研究。为了实现这些突破,研制团队协同攻坚、迎难而上,攻克了产品重量、体积、功耗等技术难题,打造了有着“太空邮差”称号的嫦娥五号轨道器,采回的样本将填补月球火山活动认识上的空白。中国航天有实力、有魄力,敢于独自前行,勇于开拓进取,以艰苦卓绝的努力、不屈不挠的意志,克服重重阻碍,登上科技高峰。
合作共赢,做同舟共济的逐梦伙伴。自2004年实施探月工程以来,我们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突破。嫦娥五号发射成功,赢得全世界普遍关注,月球村协会主席、意大利籍科学家评价说,“中国在空间科学和技术领域取得了伟大成就,中国探月任务可惠及世界”。多年来,中国探月工程坚持和平利用、合作共赢的基本原则,主动开放部分资源,充分体现了大国担当和大国胸怀。但是,要想进一步探索月球,开发太空资源,需要全世界通力合作,特别是航天大国、航天强国更应该体现责任担当,作出应有贡献。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航天人和广大科技工作者,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传承好航天精神、探月精神,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建设现代化科技强国。
嫦娥五号
时隔近两年,中国航天器又重返月球。
201913日,嫦娥四号完成了人类首次月背登陆,玉兔二号月球车如今仍巡视在月球背面的永夜之地,入夜则眠,日出则醒。
这次嫦娥五号的任务,就是在月球正面未曾探索过的区域收集尘埃和碎片并将其送回地球,以便于分析月球形成演化历史。如果一切顺利,中国将成为继美国、苏联之后,第三个成功采集月壤的国家,而距离上一次成功采集月壤,已经过去了40多年。
01
嫦娥五号任务作为中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部曲的最终章,它的成功将意味着中国掌握了无人月球探测的最主要基本技术,尤其是掌握从月球返回地球的技术能力,这无疑给载人登月直至月球科研站的设想奠定了坚实基础,意味着中国向航天强国迈出有力的一步。
因为,载人登月乃至载人登火星,所用到的技术不会超过为绕、落、回这三种任务形式设
计的技术。借用登月第一人阿姆斯特朗的话,可以说,嫦娥五号的一小步,可能是未来载人登月的重要铺垫。
02
这次嫦娥五号没有使用中型火箭长征三号系列,而采用长征五号大火箭发射,主要原因是嫦娥五号的探测器重达8200公斤,远超之前的嫦娥系列飞行器,只有长征五号才能把它送入太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