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节朗读的技巧
⼀、⼼理感受技巧的运⽤
朗读是通过有声语⾔向听者传达⽂章思想感情的活动。在这种活动中,⼼理因素有着重要作⽤,因此朗读时要注重⼼理感受技巧的运⽤,以求获得良好的朗读效果。
(⼀)逻辑感受的运⽤
逻辑感受即运⽤⽂章的逻辑关系以获得⼼理感受。⽂章的逻辑关系主要指⽂章结构的安排和思路的展开等。把握⽂章的逻辑关系,可以从以下四个⽅⾯⼊⼿:
1、段落之间的层递关系。看看⽂章是如何开展的。
2、句之间的关系。如并列、递进、因果、转折等,可以通过关联词把握。
3、实词的运⽤,尤其是主要动词。主要动词是句⼦的谓语,往往是表意的重⼼。
4、修辞⽅法的运⽤。修辞⽅法有着特殊的表情达意效果,应特别注意。
(⼆)形象感受的运⽤
⽂章中的形象指有关的⼈物、事件、景物等。朗读时,这些鲜活的形象会不断刺激朗读者的感观,因此,朗读者要充分调动这些形象去感染听者,以获得良好的朗读效果。
(三)情感感受的运⽤
情感是⽂章感染听者的重要因素,朗读时要抓住⽂章的情感线索,确定朗读的情感基调,以求引起听者的情感共鸣。
这“三情”有机地统⼀起来,可以增强朗读的感染⼒。
⼆、发声技巧的运⽤
(⼀)呼吸
朗读时学会⾃如地控制呼吸⾮常重要,因为这样发出来的声⾳坚实有⼒,⾳质优美,⽽且传送得较远。
呼吸分胸式和腹式两种。胸式呼吸⽓流较弱,所以朗读时呼吸显得急促,上⽓不接下⽓。腹式呼吸,胸腔和腹腔都配合着呼吸进⾏收缩或扩张,⽓流充沛。
朗读时需要有较充⾜的⽓流,所以多采⽤胸腹式呼吸。可以进⾏缓慢⽽均匀的呼吸训练,从中体会⽤腹肌控制呼吸的⽅法。
(⼆)发⾳
发⾳的关键是嗓⼦的运⽤。朗读者的嗓⾳应该是柔和、动听和富于表现⼒的。为此,要注意提⾼对嗓⾳的控制和调节能⼒。有两个⽅⾯:
1、声⾳⾼低的控制。声⾳的⾼低由声带的松紧决定;⾳量的⼤⼩则由发⾳时振动⽤⼒的⼤⼩决定。朗读时不要⾃始⾄终⾼声⼤叫。
2、共鸣腔的调节。这是使⾳⾊柔和、响亮、动听的重要技巧。发声时,⽓流通过声门,振动声带发出⾳波,经过⼝腔或⿐腔的共鸣,形成不同的⾳⾊。改变⼝腔或⿐腔的条件,⾳⾊就会不同。如⾆位靠前,共鸣腔浅,可使声⾳清脆;⾆位靠后,共鸣腔深,可使声⾳洪亮。
(三)吐字
吐字的技巧不仅关系到⾳节的清晰度,⽽且关系到声⾳的圆润和饱满。要吐字清楚,应注意两点:
1、熟练掌握常⽤词语的标准⾳。要熟悉每个⾳节的声母、韵母和声调,按照它们的标准⾳来发⾳。
2、克服发⾳含糊、吐字不清的⽑病。主要有如下三种情况:
(1)声母成阻阶段发⾳部位不准;
(2)韵母阶段⼝形和⾆位不正确;
(3)语速太快,没有⾜够的时值。朗读跟平时说话不同,要使每个⾳节都能让听者听清楚,发⾳就要有⼀定⼒度和时值,每个⾳节都要读到位。语速太快,⾳节之间的界线不清,就会让听者感到发⾳
含混。可通过说绕⼝令练好吐字的基本功。
三、停连断句技巧的运⽤
停连是指朗读语流中声⾳的暂时休⽌和接续,可以说它是有声语⾔表达中的标点符号。⼀⽅⾯,停连是作品内容、情感表达的需要,在适当的地⽅利⽤停连,造成声⾳的暂时间歇和延续,帮助听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作品的思想内容。另⼀⽅⾯,它也是朗读者⽣理上的需要。
(⼀)停连的种类
停连可分为语法停连和强调停连两类。
1、语法停连
语法停连是反映词句间的语法关系、显⽰语法结构的停连。例如:乒乓球拍卖完了。
这句话在不同的语境中可有两种停顿:乒乓球/拍卖完了。乒乓球拍/卖完了。
可见,停连的位置不同,显⽰的语法关系和结构也不相同。语法停连可分为“句读停连”和“语组停连”两种。
(1)句读停连
句读停连是依照标点符号所做的停连。标点符号是书⾯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朗读中则⽤停顿来显⽰。这种停顿⼜称 “句间停顿”,其停顿时间的长短,⼀般由标点符号的类型决定。常⽤的标点符号停顿时间⼤致是:
句号、问号、叹号>分号、冒号>逗号>顿号
例如:⼭是墨⼀般的⿊,//陡⽴着,//倾向江⼼,//仿佛就要扑跌下来;///⽽⽉光,//从⼭顶上,//顺着深深的、/直⽴的⾕
壑,//把它那清冽的光辉,//⼀直泻到江⾯。////
标点符号虽是停顿的重要标志,但也不能⽣搬硬套,要根据语意表达和语⽓的需要灵活处理。
(2)语组停连
语组停连是指在没有标点符号的地⽅,根据语法关系所作的停连。语组停顿⼜称“句中停顿”,⽐句读停顿的时间要短些。⼀般说来,主谓之间、动宾之间、修饰成分与中⼼语之间,都可停顿。具体情况如下:
⼀是主谓结构的句⼦,主语通常是话题,话题与陈述说明部分之间⼀般需要有个停顿,时值长短取决于该句在篇章段落中的地位。另外,主语和谓语本⾝的长短差别越是悬殊,停顿就越是明显,主语、谓语都⽐较长时停顿也同样明显。如:⾬/是寻常的,⼀下就是三两天。⼩鸟/给远航⽣活蒙上了⼀层浪漫⾊调。
跳动的⼩红⽖/在纸上发出嚓嚓响。英国⼥王伊丽莎⽩⼆世/专程前往悉尼。
⼆是主谓句的前⾯有连词或修饰语,在连词或修饰语与后⾯的主谓句之间应该有所停顿,否则可能会出现断句错误。如:那时/天还没有亮。转眼/⼥⼉也能⾃⼰吃饭了。然⽽/太阳在⿊云⾥放射出光芒。
三是动宾或介宾结构,有时宾语往往较长,⽽动词、介词则很短,显得结构不对称。为了缩短距离,朗读时常把短的部分拉长,即在动词或介词后作适当的停或连处理。如:在/苍茫的⼤海上,……
在/闽西南苍苍茫茫的崇⼭峻岭之中,…… 我明⽩了/她称⾃⼰为素⾷者的真正原因。
落到/被卷到洋⾥的⽊板上。就在于/他决不做逼⼈尊重的⼈所做出的那种倒⼈胃⼝的蠢事。
句中停连的位置如果把握不好,就会出现断句错误。有两种表现:⼀是在不该停连的地⽅停连了;⼆是在该停连的地⽅却没有停连。请看下⾯的例⼦:红/是×红得很,却没有光亮。射得⼈/眼睛×发痛。
艺术家们的青春只会献给尊敬×他们的/⼈。只是后背还没⽣出珍珠似的/圆圆的×⽩点。
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也多了。有的×是/⼯夫,有的×是/希望。
2、强调停连
强调停连是为了突出某种事物或表达某种特殊感情所作的停连。它不受语法停连的限制,⽽是依据表情达意的需要来决定停连的位置和时间。它可表⽰某种特殊的语意,还可显现出它与前后连接部分的
某种特殊的关系。主要有以下⼏类:
(1)表现语句中的区分关系,如:
伊/伏在地上;车夫/便也⽴住脚。他/对于/我,渐渐⼜⼏乎变成了⼀种威压。
在“伊”和“车夫”后⾯略有⼀顿挫,⼈物关系和动作便更为明了,如在眼前。
(2)表现语句中的呼应关系,如:
在这叫喊声⾥,乌云听出了/愤怒的⼒量,—热情的⽕焰和胜利的信⼼。
这⾥“乌云听出了”是“呼”,后⾯三个短语“愤怒的⼒量”、“热情的⽕焰”、“胜利的信⼼”是“应”。在“听出了”后⾯要停顿明确,后⾯三个短语之间要紧凑;如果机械地按标点停顿,便成了:“在这叫喊声⾥,乌云听出了愤怒的⼒量,/热情的⽕焰和胜利的信⼼。”
这样朗读就破坏了句⼦内部的对应关系,造成语义不清。
(3)表现语句中的并列关系,如:
⽤它/搭过蓬帐,⽤它/打过梭标,⽤它/当⽸盛过⽔,—当碗蒸过饭,⽤它/做过扁担与吹⽕筒。
这⼀句话有四个并列短句,可以在“⽤它”之后略作停顿,显⽰出它的并列感。特别是第三个短句“⽤它当⽸盛过⽔,当碗蒸过饭”中间要连起来,不能按标点停顿,否则就形成了五个短句,使语意散乱。
(4)表现句中的转换关系,如:
我便对他说:“没有什么的,⾛你的罢!”//车夫毫不理会,——或者并没有听到,却放下车⼦,扶那⽼⼥⼈慢慢起来,搀着臂膊⽴定。
在⽂章中,语句并不都是平铺直叙的,随着内容或情节的发展,在语句之间往往会形成语意的变化和感情的反差。上举两句之间的转换性停顿,就将“我”的⽆所谓和“车夫”的关注形成⼀种强烈的对⽐。
(⼆)停连的⽅式
停连的⽅式主要有以下四种:
1、抑停:停顿时间相对较长,句尾声⾳顺势⽽落,声⽌⽓也尽。这种停顿多⽤在⼀个相对完整的意思之后,句读停顿中多⽤在句号、问号、感叹号处。
2、扬停:停顿时间相对较短,停之前声⾳稍上扬或持平,声虽
⽌但⽓未尽。多⽤在⼀个意思还未说完,尚有下⽂,⽽中间⼜需要停顿之处。句读停顿中多⽤在分号、逗号、顿号处。
3、直连:顺势⽽下,连接迅速,不露痕迹。多⽤于内容联系紧密,持续抒发感情的地⽅,⼀般与扬停配合使⽤。
4、曲连:在连接处有⼀定间隔,但⼜连环相接,迂回向前。多⽤于既要连接,⼜要有所区分处,常与抑停配合使⽤。请看下例:
梅⾬潭↑是⼀个瀑布潭。↓仙岩有三个瀑布,~梅⾬潭最低。↓⾛到⼭边,↑便听见花花花花的声⾳;↑抬起头,↑镶在两条湿湿的⿊边⾥的,—⼀带⽩⽽发亮的⽔↑便呈现于眼前了。↓
四、轻重⾳技巧的运⽤
朗读时,为了突出主题、表达思想、抒发情感⽽对句中的某些词语读得重些,以⽰突出强调,这便是“重⾳”。它是体现语句内容的重要⼿段。在朗读中,重⾳位置不同,语意也会随之发⽣变化。例如:
我知道你爱看⼩说。(别以为我不知道) 我知道你爱看⼩说。(爱不爱看别的我不知道)
(⼀)重⾳的种类
重⾳可分为语法重⾳和强调重⾳两类。
1、语法重⾳
语法重⾳是由语句的结构⾃然表现出来的重⾳。这种重⾳有规律可循,位置也⽐较固定。⼀般来说,谓语、中⼼语的修饰成分、疑问代词和指⽰代词都是语法重⾳。例如:
⼩燕⼦在海⾯上斜掠着,浮憩着。(谓语) 我⼼⾥,有着说不出的兴奋和愉快。(定语)
这就是我——⼀个共产党员的⾃⽩。(指⽰代词)
具体说来,语法重⾳有如下⼏种情况:
(1)主谓结构的重⾳
这⾥说的是简单的主谓结构形式,谓语部分由单个动词、形容词、名词等充当,后⾯没有宾语、补语,顶多有个时态助词;前⾯没有定语、状语。表⽰⼀般陈述时,重读的是谓语部分。例如:
①我来了。②胆⼦⼤了。③上午英语课。
只有当主语成为主要回答内容或需要特别强调和分辨时,才重读主语。例如:
谁⾛了?他⾛了。(问话内容) 胆⼦⼤了,修养却差了。(分辨) 红是红得很,却没有光亮。(强调、分辨)
(2)动宾结构的重⾳
动宾结构⼀般是重读宾语,⽽不是动词。例如:①看⽇出。②起个⼤早。③打开窗⼦。④打两个滚⼉,踢⼏脚球,赛⼏趟跑。
但是,当宾语是由⼈称代词充当时,应该重读动词,例如:①我不管它。②伸出⼩脑袋瞅瞅我。
③他来帮助你。④众需要我们。
(3)偏正结构的重⾳
偏正结构⼜分为“定中结构”和“状中结构”两种。定中结构⼀般是重读定语部分。如:
新学期 ;男同学 ;⼩王的书 ;吃的东西。
状中结构也是重读状语的时候多,如:很浅很浅的;默默地流泪;抢着发⾔;屋⾥坐 ;电话联系。
但否定副词“不”和“没”作状语时应重读中⼼语。如:不⾛;不吃;不⾏;不好;没去;没好。
(4)补充结构的重⾳
结果补语⼀般重读,如:学会;拿⾛;吃饱 ;长⼤;吃不下;听不懂等。
程度补语⼀般也重读,如:好极了;暖和多了;好得很等;但也有例外,如难看死了;热死了;脏死了;闷得慌等重读的是中⼼语。
趋向补语⼀般不重读,⽽重读前⾯动词或形容词。如:爬上去;跳起来;拿出来滚出去;扔进来;送回去;⾛过去。
(5)疑问代词的重读问题
疑问代词表⽰特指时不论做什么句⼦成分⼀般都重读,如:哪⼉也不如故乡好! 你到哪⾥去?
什么时候回家? 谁给他们医疗费?
但表⽰任指或虚指时不重读,如:像负了什么重担似的。你总得吃点⼉什么吧。
强调重⾳⼜叫“逻辑重⾳”,是为了突出表达某种思想感情⽽对语句中的某些词语重读以⽰强调。强调重⾳没有固定的位置,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来确定的。有如下四种情况:
⼀是能突出重点,表明语意内容的词语。
⼆是表⽰对⽐、并列、照应和层递等关系的词语。如:
这⼗多个少年,委实没有⼀个不会凫⽔的,⽽且两三个还是弄潮的好⼿。
三是表达某种强烈感情的词语。如:别了,我爱着的中国,我全⼼爱着的中国。
四是⽐喻性的词语。如:会场⾥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普通话考试文章 (⼆)重⾳的表现⽅法
常见的重⾳表现⽅法有以下四种:
1、加强⾳量
有意识地把某些词语读得重⼀些,响⼀些,使⾳量增强。如:
这时候,他⽤⼒把我往上⼀顶,⼀下⼦,把我甩在⼀边,⼤声说:“快离开我,咱们两个不能都牺牲!……要……要记住⾰
命!”
2、拖长⾳节
有意将⾳节拖长⼀些,从⽽使重⾳突出。如: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纵⼀纵地,使劲向上升。
3、重⾳轻读
表现重⾳,不⼀定⾮要增加⾳量,有时⽤减轻⾳量的⽅法,将重⾳低沉地轻轻吐出,效果反⽽会更好。⼀般在表达极为复杂⽽细腻的情感时,多⽤这种⽅法。如:风⼀吹,芦花般的苇絮就飘飘悠悠地飞了起来
我忍着笑,轻轻⾛过来。
4、停顿强调
在要强调的词语后⾯做⼀短暂的停顿,从⽽使之突出出来。如:再见了,亲⼈!我的⼼永远/和你们在⼀起。
五、语⽓语调技巧的运⽤
朗读时由于内容和情感等表达的需要,声⾳会发⽣平曲升降、⾼低起伏的变化。这就是语⽓语调,或称“语势”。主要有四种:
(⼀)平调:语调平缓舒展,⽆起伏变化。多⽤来表达不带特殊感情的陈述和说明,还可表⽰庄严、悲痛、冷淡等感情。如:我家的后⾯有⼀个很⼤的花园,相传叫百草园。(陈述语⽓)
(⼆)曲调:语调起伏升降,曲折多变,往往把句中需要突出的词语拖长着念。常⽤来表达讽刺、厌恶、反语等语⽓。如:这真是所谓“你不说我还明⽩,你越说我越糊涂了”。(揶揄语⽓)
(三)扬调:语调由平升⾼,⾼亢激昂。多⽤于表达疑问、反问、惊异语⽓。如:
当年⽑委员和朱军长带领队伍下⼭去挑粮⾷,不就是⽤这样的扁担吗?(疑问语⽓)
(四)抑调:语调先平后降,低沉凝重。多⽤于陈述句、感叹句、祈使句,表⽰肯定、坚决、赞美、祝福等情感。如: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肯定语⽓)
六、节奏快慢技巧的运⽤
节奏是指朗读过程中由声⾳抑扬顿挫、轻重缓急⽽形成的回环往复的形式。常见的节奏类型主要有如下四种:
(⼀)轻快型
这种节奏语速较快,多扬少抑,多轻少重,声轻不着⼒,词语密度⼤,有时有跳越感。多⽤来表现欢快、诙谐的情绪。如:我爱看天上的⼀⽚云,那⽚⽩⽩的、会变的云。瞧它⼀会⼉变成只⼩黄狗,摇着尾巴,追着太阳跑;⼀会⼉变成只⼩灰⽺,在草原上撒欢⼉跳⾼。
这种节奏语势沉缓,多抑少扬,多重少轻,⾳强⽽着⼒,词语密度较疏。常⽤来表现庄重、肃穆的⽓氛和悲痛、抑郁的情感。例如:灵车队,万众⼼相随。哭别总理⼼欲碎,⼋亿神州泪纷飞。红旗低垂,新华门前洒满泪。⽇理万机的总理啊,您今晚⼏时回?
(三)舒缓型
这种节奏语速较缓,语势较平稳,声⾳轻柔⽽不着⼒。常常⽤来描绘幽静的场⾯和美丽的景⾊,也可⽤以表现舒展的情怀。例如:⼤海上⼀⽚静寂。在我们的脚下,波浪轻轻吻着岩⽯。像朦朦胧胧欲睡似的。在平静的深黯的海⾯上,⽉光劈开了⼀款狭长的明亮的云汀,闪闪地颤动着,银鳞⼀般。
(四)强疾型
这种节奏语速较快,多扬少抑,声⾳强劲⽽有⼒,常⽤来表现紧张急迫的情形和抒发激越的情怀。例如:
在苍茫的⼤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海之间,海燕像⿊⾊的闪电,⾼傲地飞翔。⼀会⼉翅膀碰着波浪,⼀会⼉箭⼀般地直冲向乌云。它叫喊着,就在这勇敢的叫喊声⾥,乌云听出了欢乐。
总之,以上四种节奏类型,只是⼤体的分类,每⼀种还可以再分出若⼲⼩类。在朗读过程中,⼀篇作品的节奏不⼀定是单⼀的,随着内容或情感的变化,节奏往往也会相应发⽣改变。因此,在朗读过程中,
节奏必须因⽂⽽异,切忌死板单⼀,⼀统到底。
七、语⾔类型处理技巧的运⽤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