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五彩绳
  端午节的五彩绳
  农历的五月初五是我们国家的端午节,这一天我们教给孩子们编一条五绳给自己,什么是五绳呢?
  在东汉应劭著《风俗演义》中就已经记载说把它系在臂上可避除兵鬼、不染病瘟、避灾除病、保佑安康、益寿延年。在《续汉书》、《后汉书》中,端午日这天用朱索、五印做门户装饰,认为可抵防恶气。
  端午节戴五彩线可是很有讲究的。五缕是用五种颜的线制成。而五种颜不是随便用哪五种颜就行,而必须是青、白、红、黑和黄。这五种颜从阴阳五行 学说上讲,分别代表木、金、火、水、土。同时,分别象征东、西、南、北、中,蕴涵着五方神力,可以驱邪除魔,祛病强身,使人健康长寿。制成的五彩线佩戴时 是男左女右,既可以系在手脖上,也可以系在脚脖。
  中国古代崇拜五,以五为吉祥。因而,节日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后第一件大事便是在
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线。系线时,禁忌儿童开口说话。五线 不可任意折断或丢弃,只能在端午节后的一场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时,抛到河里,也有一种说法说这种彩丝缕要戴到六月六才把它剪下来,丢进河里让水冲走。 据说,戴五线的儿童可以避开蛇蝎类毒虫的伤害;扔到河里,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儿童由此可以保安康,带来一年的好运.
  以五丝系臂,曾是很流行的节俗。汉代应助《风俗通义》有记:五月五日,赐五续命丝,俗说以益人命。《荆楚岁时记》载:以五彩丝系臂,名曰辟兵,令人不病瘟。
  五彩绳另外又有称长命缕、续命缕、辟兵绍、五缕、朱索等。据说也是因屈原而起,可以驱除灾害。
  端午节到了,系条五彩绳,让自己好运不断吧!
  端午节为什么要带五彩绳
  端午节的时候,大街小巷,商贩们贩售的各五彩绳、香包,为人们营造着浓浓的端午节气氛。民俗专家表示,为孩子系五彩线、挂香包是端午节的重要习俗,它有祈福纳吉的美好
端午节的手抄报
寓意。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曹保明向记者介绍,端午节是我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已有2000多年历史。在古代,人们迷信端午节这天是一年中最不吉利、毒气最重的日子。所以,端午节时,家家户户都要在孩子手腕上带上五彩绳,就是用红、黄、蓝、绿、紫五种彩线编成的线绳,以辟邪驱瘟、逢凶化吉。
  据说在端午节后的第一个雨天,就要把五彩绳剪掉,扔在雨中,这样就能为孩子祈求一年的平安、吉祥。曹保明说。
  而挂香包,也有着同样的寓意。在古代,香包又叫香袋、香囊、荷包,是用彩的碎布和五丝线缝制而成,内部装有各种香料,戴在孩子胸前,不仅美观大方,香气扑鼻,还有驱避蚊虫的功效和祈求安康的美好寓意。
  为什么端午节要系五彩绳呢?
  早在东汉应劭著《风俗演义》中就已经记载说把它系在臂上可避除兵鬼、不染病瘟。在《续汉书》、《后汉书》中,端午日这天用朱索、五印做门户装饰,认为可抵防恶气。
  五丝的五代表五行,汉代信仰五行阴阳之说,五代表了五方位,彼此相生相克,具有神秘的驱邪迎吉作用。青属木,代表东方,赤属火,代表南方,黄属土,代表中央,白属金,代表西方,黑属水,代表北方。以动物为标志,东方为青龙,南方为朱雀,西方为白虎,北方为玄武(龟蛇),中央为黄龙,均为灵物。五丝可以驱邪避瘟的象征意义远比实际功能明显,因为至今没有关于这几种彩为什么会消灾去病的具体说明。可见这是俗信中具有魔力和象征的神奇物,和节日用的艾叶、菖蒲、雄黄等医药功用显然不同,纯属俗信求吉的需要。
  但是,从另一方面看,节日的五丝又充分表现了祝贺的含义。
  儿童用五丝系脖颈、缠手足腕,俗称长命缕、续命缕、百岁索、健索。辽代北方民族妇女于端午日系五丝于手臂上,俗称合欢结,辽代妇女把五彩丝扎成人形簪在发髻上,也叫长命缕。辽、金皇帝系五丝,并遍赐臣僚属五丝,又称赐长寿缕。江南用纸帛折菱角方后再缠以五彩丝,于节日相互馈赠,妇女将这种叫做襞方的节日饰物缀在胸前,以示妇女在女性劳作方面的功绩。这些习俗已经与避兵鬼、除病瘟关联不多,更多的是从正面祝福祝寿。这正是端午节在驱邪避瘟的同时所具有的祝贺祈寿的积极主题。
【更多相关内容推荐】
>>>端午节放假安排2015
>>>端午节高速免费吗
>>>端午节的习俗
>>>端午节手抄报
>>>端午节传说
  端午节的由来
  端午节,又称为五五节,因为端午节是在农历的五月五日,是三个重要的中国节庆之一,其他两个分别是中秋节和农历新年。
  这个节日的由来是古代中国有一位博学多闻的官吏屈原,他是一位爱民而且又受到尊崇的官吏,但是由於一位充满嫉妒的官吏陷害,从此在朝廷中被皇帝所冷落。由於无法获得皇帝的重视,屈原在忧郁的情况下投汨罗江自尽。
  由於对屈原的爱戴,汨罗江畔的居民匆忙的划船在江内寻屈原,并且将米丢入汨罗江中,以平息汨罗江中的蛟龙。即使他们当时并没有到屈原,但是他们的行为,直到今天在端午节的时候,仍然被人们传颂纪念著。
  端午节还有种说法是一个消毒避疫的日子。
  根据文献上的记载,以及历代相传流行下来的许多端午习俗,五月被视为毒月恶月,五月初五是九毒之首,所以这一天便流传了许多驱邪、消毒和避疫的特殊习俗,比如说:插蒲子艾叶、喝雄黄酒、祭五瘟使者等
  风俗习惯
  端午节最重要的活动是龙舟竞赛,比赛的队伍在热烈的鼓声中划著他们多彩的龙舟前进。这项活动的灵感是来自於当时汨罗江畔的居民,在江中划船救屈原,而这个传统也一直保持了数个世纪。
  在端午节时受欢迎的食物就是粽子,粽子是以米包著肉、花生、蛋黄及其他材料,再以竹叶包裹。而粽子的传统则来由於汨罗江边的渔夫,将米丢入江中平息江中的蛟龙,希望他们
不要将屈原吃掉。
  农历的五月,也就是端午节的这个时节,对中国人而言,除了屈原的故事还有许多其他重要的意义。许多中国人相信五月是一年中容易引发疾病的危险时节,因此必须有许多防备家人生病的措施。许多家庭会将一种特别的植物-艾草挂在门口,作为保护之用,而人们也会挂带香包,它是以含有多种香味的药用植物所做成,也可以保护人们远离疾病。